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模式的创建方式探寻

2017-02-01 23:50傅海蛟
保健文汇 2017年3期
关键词:全科医师居民医疗

●傅海蛟

综合论述

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模式的创建方式探寻

●傅海蛟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以及人口逐渐老龄化趋势,我院创建了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模式,采用医疗护理康复、整合部门资源、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基础,为人们提供个性化、有效、综合、连续的保健、护理、医疗一体化服务,对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模式的创建方式内容进行相关综述。

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创建方式;探寻

健康为人们幸福生活基础,为了满足人们群众的健康需求,实现人们生活幸福的理念[1]。通过积极探索经济发展形势和当前社会形势,对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模式的创建方式进行相关综述,见本文描述。

1 医疗保健服务意义

由于人民群众均希望寿命持续延长,但是近年来老龄化程度快速走高,据2014年数据统计,城区居民期望寿命约为83岁,65岁以及60岁老年人口比例为13%以及19%,远大于国际人口老龄标准,随着社会家庭小型化和核心化,将有更多老年人的疾病和护理均依赖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2]。

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内涵:我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明确了该项医疗服务模式的内涵,构架了政策体系,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模式主要利用整合部门资源、信息技术,以医疗康复作为基础,根据人们不同的需求,提供个性化、连续的一体化服务,同时将建立服务信息网作为基础,推动全科医师签约服务,实现护理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作模式。从而优化医疗服务等方面,构建一体化服务模式[3]。

2 医疗服务的做法和内容

如何为居民提供经济、便捷、高效、优质的保健服务,为该项服务模式的重点问题,其主要内容如下:

整合人力社保、残联、民政、卫生等部门网上健康服务资源,提供网上咨询、网上查询、网上预约等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再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制定规范性文件,建立双向转诊平台,完善平台局部转诊满意度、电子病历上传下载、转诊检查、转诊预约等工作,由指定科室进行社区转诊,充分采用移动互联技术,研发连通居民医养护一体化、社区医疗机构的应用系统,建立“社区健康通”,使居民能随时和全科医师进行在线交流,方便患者查询就诊时的检查结果和体检记录等,同时应建立微信平台,每日推送养生常识和健康知识,增加签约居民的认知情况。全科医师应为签约居民(签约服务对象主要为自愿进行签约的居民,其主要以慢性病患者、老年人作为重点,由全科医师签订服务内容,双方各自约定权利义务、期限、方式、服务内容等,签约周期应大于1年)提供健康评估、远程健康监测管理、家庭病床、社区医疗等四方面服务内容,开通互动平台,将个人健康信息、体检记录、诊疗记录进行存档,开展咨询服务和信息查询,提供各项健康评估服务,根据签约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健康评估情况,选择相应的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同时根据签约居民的需求,在符合医疗安全和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给予居民提供远程健康监测、护理、居家医疗等服务,再通过双向转诊,要求全科医师以及团队对签约居民做好健康管理服务和随访[4-5]。

3 服务模式成效

通过创建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后,得到了广泛赞誉和高度关注,该服务模式的成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利益导向和政策叠加能促进有序的医疗服务,市、区两级财政和居民个人共同分担签约经费政策有效解决了“有钱办事”的问题,签约居民均享有上级医疗机构优先转诊和医保优惠,物价收费标准调整和家庭病床医保政策,不仅体现了医务人员的服务价值,还能解决签约居民的需求[6]。前几年的签约服务模式主要为被动型签约和粗放型签约,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签约,居民也未在签约过程中实际受益,通过实施该项医疗服务模式后,签约居民不但能享受医保优惠政策,还能逐渐从“要我签约”思想转化成为“我要签约”思想,同时由于绩效考核制度、签约服务工作经费的双重调节,全科医生和社区服务机构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从而将“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7-8]。

4 小结

服务内涵和服务质量为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模式的核心,而建立合理、科学的分级诊疗体系为服务模式的目标之一,通过实施该项医疗服务模式后,不仅满足了居民的健康需求,还为居民提供提供个性化、有效、综合、连续的保健、护理、医疗一体化服务。同时在医疗服务模式中,要满足签约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应将社会力量参与,从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丰富其医疗服务模式内涵。

开展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模式会,医患双方关系有所缓解,签约居民选择较为信任的医师进行签约后,真正实现了全程健康管理服务,同时通过转诊网络平台,能迅速传递居民的诊疗信息。

(作者单位:宁波市江北区孔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滕建荣,周智林,周华等.创建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模式[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5,2(1):23-26.

[2]董琴,袁贞明,郭清等.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模式的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5,5(7):51-52,53.

[3]范春,黄柯晶.浅析区域医养护一体化健康服务[J].软件产业与工程,2016,2(3):42-45,51.

[4]何素彩.“医养护一体化”社区老年医疗服务质量评估研究[J].老龄科学研究,2015,5(11):63-72.

[5]吴霞,潘君虹,杨嘉楠等.医养护签约政策实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杭州市社区调查数据[J].生产力研究,2016,2(12):70-72,81.

[6]邹晨,陈钊娇.全科医学的发展与医养护一体化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社区医师,2015,4(31):7-8.

[7]胡小璞,陈燕师,赵发林等.提升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效果的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23):62-64.

[8]石怀英,吕晖,张翔等.社会办“医养融合”服务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6):4100-4101.

猜你喜欢
全科医师居民医疗
石器时代的居民
医学人文融入全科医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口腔全科医师执业范围(讨论稿)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全科医师团队在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什么是医疗告知
深圳市宝安区全科医师工作压力情况研究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