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 促进农村文化大繁荣

2017-02-01 11:40漆小英
山西青年 2017年13期
关键词:专干文化站乡镇

漆小英

常宁市委党校,湖南 常宁 421500



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 促进农村文化大繁荣

漆小英

常宁市委党校,湖南 常宁 421500

乡镇文化站是我国最基层的文化事业机构,承担着乡村文化建设,组织、策划、开展各项群众文体活动,挖掘、整理民间文化遗产和乡村文化市场管理等职能任务,为繁荣乡村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我市乡镇文化站出现“名不符实”的现象,文化专干不干文化,文化阵地没有文化,农村群众享受不到文化等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使乡镇文化站真正“站”起来。

农村;乡镇文化站;建设

一、常宁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情况

常宁市总面积2046.6亩,辖22个乡镇,5个办事处,706个行政村。乡镇文化站22个,文化专干55名,业余文艺团队100余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要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常宁市已获省批22个乡镇文化站,总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已经建成投入使用18个。塔山、大堡、罗桥、洋泉等十几个乡镇文化站配置了价值10余万元的电脑、DVD、投影机、卫星接收系统、乐器等免费开放设备。乡镇文化站建设已初具规模,各具特色。各乡镇结合重要节日、集会举办各种群文活动。松柏镇利用“五四”青年节举办了青年歌手大赛;庙前镇发掘了双桥的花灯、双联的跳跳龙、中国的舞龙王;三角塘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对全镇进行分片管理,发掘了剪纸、鱼灯、手狮舞、跑马灯等民间艺术,从而使这些流传于民间的艺术得以很好的保存。

二、常宁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名存实亡现象仍然存在

一是缺乏部门监管。近年来,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改变了过去“一颗章子、一间房子、一块牌子”的现象,基本服务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大部分是“聋子的耳朵成摆设”,未能真正发挥好农村文化阵地的作用,从作用上讲是“名存实亡”。二是对文化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一些乡镇党政领导对文化工作“口头重视,行动不一致”,没有把文化工作真正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和量化管理,导致文化工作无所适从。三是文化工作“缺位”。一些乡镇领导在文化工作上的“缺位”、“忽悠”,使得大部分的乡村除了影视还是影视,农民朋友享有或参与乡镇文化站组织的大众化的、有品味的文化活动成了一件罕见的事。

(二)专业人才匮乏问题凸出

一是文化专干队伍素质较低。据调查,乡镇文化工作人员是科班出身或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很少,大多艺术素养不高。三塘镇现有文化专干8人,但具有文化专业知识的只有1人,其他有些乡镇甚至无一名专业人员,根本不能适应文化发展和群众文化工作的需要。二是工作积极性不高。文化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低,又没有政治前途,近五年来几乎没有一个文化专干被组织上提拔重任。相当一部分文化专干失去了工作动力和干劲。松柏镇文化站10人,每天坚持上班的只有一、两个人,其他人常年不来上班。三是文化专干门槛低。文化专干需要较高专业技能,七八十年代招录转正的文化专干业务上比较专业,但现在基本上不是退休了,就是调走了,现新录用的文化专干不是照顾的就是顶职的或者是安置的转业军人,大部分是门外汉。

(三)管理定位不准作用不明显

一是管理职能交叉,目前乡镇文化站属于双重管理,乡镇政府负责人员日常管理、县级文化部门负责业务指导。但实际操作上基层文化管理机构是徒有虚名,无力监管。二是认识定位不准确。简单认为乡镇文化站只是看看书唱唱戏的场所,对文化站的性质、概念和职能缺乏全面认识,对乡镇综合文化站重视不够,经费保障不力,让文化站变成了“养老站”“休闲站”。三是工作成效不明显。据调查常宁市只有少数几个文化站开展群众性活动积极性较高,但形式还是很单一。大多数文化站很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工作人员涣散,文化站基本上成为一个摆设,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和考察,不能真正充分发挥服务三农的文化阵地作用。

三、常宁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如何走出困境

(一)提高认识,重视基层文化建设

一是要充分认识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重要意义。农村文化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需要。二是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乡镇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要正确认识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作用,将农村文化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和工作考核主要内容,明确农村文化发展的指标和任务,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宗旨,构建完善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是乡镇综合文化站要转变观念走出困境。要走出被动状态,承担起辅导、引导村级文化中心组建文艺团队、开展文艺活动的职责,谋划举办为农民所需的各类培训活动、文化活动,主动充当社会文化领头羊的角色。

(二)认真探索和积极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

一是要健全责任机制。特别是把现有“人”变二重管理为县、乡、文化局三重管理,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加强配合,有利于人才资源合理配置,更有利于工作出成效。二是要建立资金保障机制。要把文化站建设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还要变过去单一的财政包揽投入为多元方式投入:五级财政预算、对口扶持、社会赞助、个人捐资等。通过开展赞助演出、商业演出等市场行为增加创收能力,加强自身造血功能。三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如:财产保管制度、岗位职责、向公众开放服务等制度。特别是要建立人才激励制度。生活上关心文化专干的福利待遇,政治上要关心他们的成长。充分调动文化专干的主动性、创作性、积极性,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效果。

(三)积极培训和多方提升文化专干的综合素质

文化专干除具备一般干部应有的素质外,还应自觉加强其它方面能力的培养与业务知识的学习。一是要培养献身群文事业甘当“人梯”精神。农村文化工作条件艰苦,任务繁重,要吃苦耐劳,耐得寂寞,守得清贫,乐于奉献,甘当人梯,才会在文化上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二是增强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文化专干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岗位,文化主管部门要经常组织一些常规性的培训班对文化专干进行“补课”、“充电”、“输血”,强化“吹、拉、弹、唱、创作、表演”等技能知识学习,更好地胜任文化工作。三是强化管理等方面知识学习。农村是一个庞大的文化市场,文化专干必须加强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多方提升其综合能力和素质,工作起来才能准确把握原则、把握尺度、把握方向,得心应手。

G

A

1006-0049-(2017)13-0202-01

猜你喜欢
专干文化站乡镇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平陆县圣人涧镇:加减法,让党建专干强起来
新时代基层文化站所如何开展好群众体育文化活动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机制的新举措
60多名“专干”参加劳动争议调解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培训班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基层计生专干的离职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新时期乡镇文化站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