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政教育中引入儒家思想的重要性

2017-02-01 16:45
山西青年 2017年23期
关键词:个人主义儒家思想价值观

胡 北

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0

论高校思政教育中引入儒家思想的重要性

胡 北*

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0

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使文化多元化日趋成为主流。对于广大高校学生而言,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在带给他们不同思想文化跨越时空相互碰撞与交融之新奇与震撼的同时,也给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扭曲价值观侵蚀快节奏生活下高校学生思想的机会。儒家思想是我国数千年发展过程中传承至今,深刻影响我们价值观念构建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既包括齐家治国的社会理想,也包括修身成圣的个人情怀。在高校思政教育课堂中引入传统儒家思想的精髓,有利于通过“立德树人”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培养目标。

思政教育;大学生;儒家思想

一、论文化多元化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与世界的交流不断地加深,我们的文化在影响着世界的同时,我们也在被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影响着。外来文化迅速的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冲击着人们在传统文化下构建起来的社会价值观、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在此文化背景下,阅历尚浅,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型,心理较为脆弱,很容易被新奇的思想所吸引的青年大学生所受影响尤深。外来文化冲击着他们传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让他们在复杂纷扰的多元文化和价值观面前不知如何选择,从而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

就经济意识层面来说,这种现代多元文化引发了当代大学生不良的经济观念。在多元文化与市场经济体制及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下,本来价值观就不成熟的部分大学生开始出现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的价值意识。

不仅如此,西方思潮同样误导了部分大学生的政治观。在西方新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部分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人在接受了这些思想之后夸大了中国的负面现象,认为自己是中国的“救世主”,在网络上发布一些毫无责任感的文字大肆批判社会和政府,而自己却拿不出实际的解决办法,沦为我们所说的“网络键盘侠”。

另外,一些来自西方的思想对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西方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所提倡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大学生的叛逆心理,为他们的叛逆与对现实的不满找到了合理的理论支持,使个人主义倾向在大学生中日益严重。甚至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越来越偏向物质化,把物质看成是幸福的本源,甚至不惜出卖自己来换取物质上的享受。而且随着西方文化思潮在中国广泛流传,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整体上呈现出弱化的趋势。

二、论思想政治教育对引导高校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性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有着重大作用。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以及站在国家未来的发展层面,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正确引导大学生价值观的迫切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旨在用一定的思想、道德、政治观念来对社会成员进行教育或施加影响,以期使他们形成有益于社会的思想品德和相关实践能力,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解决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多元文化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保证教育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深化学生工作发展已然成为一道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将儒家所提倡的通过教育和修养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发觉人们内心的善引入思政课教学,对于如今充斥着西方新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亦是一种新的疗法。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2]

三、论儒家思想有利于当今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

从儒家文化产生至今,它贯穿并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及从社会现实层面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意识,思维惯性,心理特点,行为方式,教育模式,并对于当今的思政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与方向意义。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挖掘和运用儒家思想中的当代价值结合时代特征不断推进思政教育的发展。

儒家中值得我们借鉴、发展和创新的几个方面包括:以人为本、国家民族为重和诚信之道等思想,这些思想理论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价值。

其一,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一思想体现在儒家的思想核心——“仁”。所谓的仁,即是“爱人”,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将儒家思想中“仁”的思想引入思政课教育,有利于树立大学生珍爱生命的自我意识以及推己及人的社会意识,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其二,体现为国家民族至上的儒家集体主义。如“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3]和子张所说“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3]就体现出了个人在面对集体、国家、民族的危机时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的至高道德境界和对“仁”的不懈追求。将儒家的集体主义思想以及家国天下的大局观引入大学生思政课堂的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意识,从而有利于克服,纠正已有价值观中过激的“个人主义”思想。

其三,儒家中的诚信之道也是儒家思想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孔子就提出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因此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的过程中,将儒家诚信思想融入思政教育中的过程中才能起到良好积极的作用。

儒家文化是成长于并深入影响到中华民族社会意识方方面面的本土文化,将儒家文化引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课堂,或不失为符合中国大学生认知惯性,心理特征,通过“立德树人”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培养目标的有效方案。

[1]朱炳文.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J].实践(党的教育版).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本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3]孔子,著,陈晓芬,译著.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6.

胡北,男,湖北荆门人,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哲学与公共管理。

G

A

1006-0049-(2017)23-0068-01

猜你喜欢
个人主义儒家思想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反对个人主义做合格共产党员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略论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