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与启示

2017-02-01 16:45曹晓习
山西青年 2017年23期
关键词:舆情校园政治

曹晓习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浅析大学生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与启示

曹晓习*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大学生网络舆情包含高校、大学生自身的特征,以其突发性、复杂性、不成熟性区别于一般舆情,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应该充分认识,把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和危机干预机制,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加强引导与管理,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大学生网络舆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启示

校园网络的不断发展,催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大学生网络舆情,并呈现出不同于其他群体和其他领域舆情的特征。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正向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因而在当前阶段,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并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要面临的新课题。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概念与特征

国内学者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定义不尽相同,本文将大学生网络舆情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大学生以互联网为手段,以所关注的校内外公共事务为对象进行的具有群体倾向性的情绪、意见表达和价值判断。

大学生网络舆情形成速度快而且参与方便,除了具有一般舆论的规律外,因其发生在高校这个特殊环境下,因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突发性,互联网在高校大学生中不仅覆盖面极高,而且用户相对集中,一旦在高校校园发生了与学生相关的重大事件,大学生通过在网络中的交流、互动,个体性意见就能迅速地壮大为群体性意见,网络舆论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形成;二是复杂性,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样化趋势,各种校内外热点事件都可能成为大学生所讨论话题的信息来源,而大学生个体在学业、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等方面可能都面临诸多压力,因而也使得大学生网络舆情更加具有复杂性;三是不成熟性。大学生这一群体人生阅历较浅,缺乏对信息的鉴别力和分析能力,很多时候所谓的“讨论”可能仅仅停留在对原始信息的传播和揣测以及抒发个人情绪上,从众心理强,缺乏独立思考,容易被误导,从而导致大学生网络舆情具有极大的不成熟性。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大学生网络舆情一方面为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提供了便捷的渠道,通过网络舆情的反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然而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环境良莠不齐,不良舆情的存在也极易使大学生受到误导,造成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不确定性,极有可能引发网络暴力,甚至校园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大学生网络舆情是新媒体时代到来的产物,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提供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一方面,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发展,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另一方面,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突发性、复杂性、不成熟性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其中的舆情把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紧密结合不可分离的,大学生网络舆情控制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的网络舆情才能为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提供健康的外部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必然会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约束、行为规范的网络习惯,从而有利于构建和谐、向上的大学生网络舆情。

三、大学生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要把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征,帮助高校学生正确表达群体意见和思想动态,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形成积极健康的氛围,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一)改进思政教育途径、方法,把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网络日益突出的作用告诉我们网络时代需要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游离于网络之外。我们不能固步自封,止步不前,面对学生群体的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应对,立足大学生的可接受性,改进思政教育途径、方法,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打造一批受大学生欢迎的网络服务平台,如校园微博、论坛等,针对大学生关注和关心的校内、校外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把握网络舆论导向,打造良好的校园网络舆情环境。

(二)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源头疏导学生情绪

大学生网络舆情建立了一种区别于以往面对面交流的新的对话方式,可以实现在虚拟世界中人与人之间深层次的交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网络这种交流新媒介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学生社区等平台,扩大对话渠道,提高对话频率,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和平等的对话机制,让学生敢讲真话,能讲真话,及时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建议,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实现有效疏导。

(三)立危机干预机制,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网络交互性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一旦有校园不良事件“上网”便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也极有可能会导致学生群体性事件、网络故障或校园其他突发事件。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起对突发事故的危机干预责任。为避免被动应战的不利局面,应当建立完整的危机干预机制,包括现场控制、舆情报送、情绪疏通、相关负责人落实等,多种方式有效进行紧急事件的应对,将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四)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网络上所抒发的情绪或表达的意见,往往是与实际问题密切相关的,可能表现为学业问题、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等,如果这些实际问题单纯被压制被忽略而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就极有可能导致学生情绪激化,影响校园和谐稳定。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努力做好学生发展指导、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软件保障。

四、结语

校园的和谐稳定需要良好的网络环境和舆论氛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针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征与影响采取稳妥高效的措施,改进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方法,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舆情氛围,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甘忠涛.大学生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J].学理论,2012(19):274-275.

[2]吴婷.基于角色引导的大学生网络舆情治理与思政教育协同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4(6):181-185.

[3]孙伟.浅析高校网络舆情视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107-109.

[4]王力尘,袁旭.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对策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83-85.

曹晓习(1990-),女,汉族,山东济南人,法学硕士,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G

A

1006-0049-(2017)23-0095-01

猜你喜欢
舆情校园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消费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