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人格培育视角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行为现状分析及思考

2017-02-01 16:45
山西青年 2017年23期
关键词:弱项典型困难

刘 楠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

基于大学生人格培育视角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行为现状分析及思考

刘 楠*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等教育受众群中的一类特殊群体,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基于人格培育体系的视角下探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行为现状,其在自我心理调控、道德自律、人际交往、表达表现行为普遍存在弱项,导致这些的原因有物质匮乏、家庭教育程度、心理负担重、过度的自尊、自卑等敏感心理,在这一群体中推进人格培育工程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格培育体系;典型行为

一、大学生人格培育理论介绍

人格培育是指学生在学校的引导与支持下,围绕健全人格和成功人格发展要求而进行的自我提升人格素养的人格定向养成过程。具有良好人格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人格培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对典型行为进行培养。“所谓典型行为是指在一类行为中具有明显特征的、不可或缺的、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行为。各典型行为在整体上的综合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个体人格水平。个体典型行为对其人格状况有着较高的显示度。如果通过培养,使得个体在每一项典型行为上都有良好表现,则该个体在整体上的行为表现也应该是良好的,从而可以判断该个体的人格状况达到了一个良好状态。”[1]

人格培育体系共十一项典型行为:“自我心理调控行为”、“道德自律行为”、“责任担当行为”、“适应环境行为”“人际交往行为”、“表达与表现行为”、“行动与实践行为”、“学习与创新行为”、“沟通与合作行为”、“组织与协调行为”、“理想信念确立与人生规划行为”。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十一项典型行为现状,是正确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人格的基础。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典型行为弱项分析

为全面准确了解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典型行为现状,本人在山东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中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3份。结合调研成果,做简要分析如下:

自我心理调控行为较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物质的贫困导致了心理的贫困,这使他们自我心理调控能力较差,同样的困难这一群体会比他人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家庭贫困施予他们的压力。调查显示,近80%的学生认为家庭贫困是他们求学的主要压力来源。

道德自律行为中不讲诚信情况较为普遍。高校资助工作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难题就是靠贷款来缴纳学费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还款的现象。

人际交往行为较弱。调查显示,52%的学生对于社团活动积极性不高,不愿意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导致这一因素的重要原因是他们过度自尊、自卑的敏感心理,这非常不利于这一群体成就自己的人生。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物质条件限制,几乎不参与同学聚餐,他们没法采用更多的方式与同学进行交流,他们自觉与他人进行分离,缺少了与他人交流的机会。

表达表现行为中社会角色与社会场合的表现情况较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教育投入不够以及视野的局限让这一群体来到大城市后无法很好的展现自我。

三、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典型行为弱项原因分析

物质匮乏。物质条件的差异会间接导致行为模式的差异。调查显示,拥有两套适合时节的衣服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奢望。穿衣打扮是小事,但是饮食营养对于这一群体是大问题。调查显示,47%的学生表示以吃饱为主,并不关注营养均衡问题。生活的拮据让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历与他人不同,必然会导致行为模式的不同。

家庭教育程度不同。从小的成长环境以及家庭教育背景,使家庭经济困难这一群体视野不够宽广,因此他们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这一群体也很难得到更多的家庭教育培养,如特长培养。这种家庭教育投入的缺失,让这一群体缺乏各方面的锻炼,也一定程度的导致了上述几项典型行为较弱。

心理负担重。调查显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农村学生居多,父母务农,大多因为长期劳累而身体状况不佳,这些农村孩子普遍都有1-2个兄弟姐妹。城市学生占少数,大多父母没有稳定工作或是父母患病。家庭的贫困、父母的疾病以及兄弟姐妹的求学问题让他们有了更多的负担,在他们的求学过程始终有家庭责任的心理重担,这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变得更加脆弱。自身心里的脆弱加之艰难的成功之路致使这一群体承受了巨大的心理负担。

过度的自尊、自卑等敏感心理。调查显示,46%的学生不太希望同学们知道他们参与了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这体现了这一群体普遍存在过度自尊、自卑的心理。上面几项行为弱项,如人际交往行为、表达表现行为都是过度自卑不自信造成的。这些敏感的心理让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很难更好地展现自己,很好地接纳他人,这非常不利于这一群体成就自我。

四、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推进人格培育工程

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点开展工作。一是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针对弱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样,注意不要过于明显界定这一群体与其他学生的区别,以免这一群体产生心理抵触。可以开展比如:“助学政策,助我成长”的征文比赛,以“励志”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贷款诚信”为主题的班会等等。二是一定要讲究工作方法,对于这样心理敏感的学生,一定要少说教多引导。可以采取一对一谈话的方式,以真诚的心换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信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困难。

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疏导与教育引导。在对这一群体进行人格培育教育时,一定要注重他们的心理状况。面对暂时无法改变的物质条件,如何让这一群体摆脱心理贫困才是我们要做的重要工作,这就需要对这一群体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与教育引导。由于心理过于敏感,要对这一群体采用个体谈心的方式开展工作,多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为他们排忧解难,通过这种方式给予这一群体充分的关注。

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格培育长效机制。一要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充分了解学生状况,定期与其进行交流,进一步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二要以教育与帮困相结合。在进行物质帮助顺利完成学业的前提条件下,要加强他们的精神帮助,特别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十一项典型行为能力的提升,通过高等教育的培养,使这一群体获得了知识,完成人格培育最低目标健全人格,并朝着成功人格努力奋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重塑自我,造就精彩人生。

[1]方宏建.大学生人格培育应从典型行为培养入手[J].书记校长论坛,2012.3.

刘楠(1989-),女,汉族,山东济南人,法学硕士,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

A

1006-0049-(2017)23-0097-01

猜你喜欢
弱项典型困难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困难中遇见团队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困难我不怕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哪些弱项拖累“冲刺”——心态跑偏、数字不准、督多战少
城市喊撑,乡村挨饿 农村教育弱项待补
选择困难症
典型催开百花香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