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文学思想解读

2017-02-01 16:45杨丹凤
山西青年 2017年23期
关键词:文学思想文学家汉武帝

杨丹凤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0

司马迁的文学思想解读

杨丹凤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0

作为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与思想家,司马迁创作的《史记》一书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文学思想读到精辟,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司马迁的文学思想进行阐述与分析。

司马迁;文学思想;分析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在汉武帝时期担任郎中、太史令、中书令,其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主张成一家之言,褒贬人事,抒发情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相关史实,探究文学界的规律性问题,提出发愤著书说。他重视文艺的教育作用和政治作用,用公正客观的态度评价文学家。

一、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为了立言不朽,感受屈辱,发奋著书立说,广泛深入民间对六经异传、百家杂谈进行详细总结,搜集整理各种散佚的文献资料,采用《春秋》的笔法,观察体验生活,并博览群书,对历史事实进行叙述让读者辨明是非,当然作者自己的褒贬和爱憎之情也蕴含其中,《史记》一书,真正实现了他的“成一家之言”的伟大理想。

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细节的描述方面,都是从《左传》、《国语》等先秦著作中汲取丰富的素材。司马迁的《史记》之所以能够集先秦散文之大成,开史传文学之先河,是与司马迁广范搜集史料、体验真实的生活分不开的。

司马迁对收集的史料和写作素材进行进一步的辨别,确认其真伪。因为自己作为史官,知道历史真实的重要性,所以他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深入实地去调查人物和事件的真实过程,对人物和事件进行深入的了解,所以他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对历史的发展规律进行了真实的还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情况,对所谓的“天道”提出了质疑,实现了他的成一家之言的伟大抱负。

由此种种,司马迁受到了人们的尊重,班固曾经称赞他“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做到实事求是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至今这种实录的思想还影响着后世作家的文学创作和历史记载。

二、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司马迁通过对自己以及历史上一些著书立说人物的总结,得出一个规律性的结论,古往今来,很多的优秀著作都是由于作者心情郁结,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发愤著述的。

司马迁这一观点的提出是与他自己的遭遇有关的。汉武帝时期,李陵兵败,朝野上下震动,汉武帝对此非常震怒,作为太史官的司马迁如实评价了李陵的功过,同时对那些只知道奉承的官员进行了抨击,为此得罪了汉武帝,被捕入狱,惨遭宫刑。这些沉痛的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打击也曾让他一度想自裁,但是想到自己著书还没有成功,从古代人们的著书经历中受到鼓舞,终于完成自己的巨著《史记》。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他把自己的悲愤和爱憎都融入了自己的著作中,使之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

司马迁的《史记》对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对劳动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他也曾经对当时的西汉王朝怀有希望,愿意为汉王朝在学术文化上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后来惨遭宫刑后,使他对社会现实加深了认识,这样的认识在文章中表现出来,使其揭露和批判的力度更强。例如《平淮书》中记载汉武帝穷兵黩武,《封禅书》揭露汉武帝任用方士被骗等,《李将军列传》赞美李广将军英勇善战、爱护士兵等。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其文学思想的突出成就。他提出了当时进步作家著书立说的普遍现象,对其创作经验进行了总结,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传统。同时还阐述了文学和社会、文学和政治的关系,指出作家自身的遭遇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进一步说明作家要忧愤郁结,有感而发,就能够创作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作品,对西汉以后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对文艺作用的重视

司马迁很重视文艺的教育和感染的作用,强调文艺要为社会政治服务的观点。《乐书》里就详细记述了音乐教育对道德的净化作用。《太史公自序》中也指出六艺对人们的教育作用,这样的教育作用对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政治的清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司马迁在《史记》中塑造的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也表明了他对文学教育感染作用的重视,其创作的作品也确实起到了教育和感染的作用。

四、对作家和作品的评价恰到好处

司马迁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为文学家立传,评论文学家的作品,例如对屈原、贾谊、司马相如等人以及作品的评价都比较公允正确,可见司马迁对作家作品的研究很深入,也说明了西汉文学正在走向独立,文学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

司马迁对于人物想象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从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上,就可以窥见一斑。他仔细阅读了屈原的文学作品,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领悟,对屈原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整体的把握,让屈原丰满的形象越于纸上;在描写项羽时,司马迁通过对他性格弱点的揭示,描写了项羽的悲剧命运,项羽生性残暴,在巨鹿之战之后,项羽听信留言,坑杀秦卒。他不善于用人,在鸿门宴上刚愎自用,缺乏政治头脑,决定了他的结局以失败告终。司马迁的文学思想不是理论思辨的成果,而是实践经验的结晶。

总之,司马迁作为一个文学大家,其文学思想无论是对当时还是现代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充分发挥其积极影响。

[1]王俊杰,赵金广.司马迁与“春秋笔法”[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2]邓紫晨.司马迁精神——从《史记》说开[J].艺术科技,2016(06).

[3]战琳.探赜司马迁在《鸿门宴》中的英雄观[J].现代交际,2016(11).

[4]杨玉萍.从《史记》谈司马迁的史学贡献[J].语文建设,2015(05).

I

A

1006-0049-(2017)23-0117-01

猜你喜欢
文学思想文学家汉武帝
到树上摘去年的梨
《红楼梦文学思想的现代阐释》
东方朔智答汉武帝
论元代散曲的文学思想和现实特征
关于纳兰性德文学思想的解读
树为何名
不为五斗米折腰
挽衣留谏
刘禹锡与《陋室铭》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