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
——以湖南省高职院校为例

2017-02-01 16:45
山西青年 2017年23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高职

黄 凌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7

试论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
——以湖南省高职院校为例

黄 凌*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7

当前,青年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就业岗位一定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青年学生的就业率,提高劳动力资源利用率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就业与创业角度论述了就业与创业教育在高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思考。

高职就业;创业教育

一、就业与创业教育提出的背景

十八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怎样提升青年学生就业率亦然成为各个省市高校工作的重点,而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近年来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成为一个难点,在毕业生就业问题上出现了有岗无人和有人无岗,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高级蓝领奇缺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较低现象等系列矛盾。这些矛盾的出现,直接反映出我国当前高职关于就业与创业教育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需求,高职教育如果不进一步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改革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就业与创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压力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缓解,从而势必影响到全社会的青年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同时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也会受到阻碍。

湖南共有68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达到了60万,而近几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直接制约高职学生就业出路。就业与创业教育作为高职教育一部分对于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实现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就业与创业实践所包罗的知识面广,单独开设的就业与创业课程涉猎内容有限,因此必须将就业与创业教育贯穿在教学全过程,并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大学远距离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开放式教学,利用其它学科的专业优势进行就业与创业教育。

二、当前就业与创业教育中的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目标不明确

各个高职院校对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理念还不明确,在认识上不统一。大多数高职都把就业与创业教育作为单纯的素质教育或作为素质教育的活动、模块、课程,很少系统地研究就业与创业教育在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目标和价值利用上的作用。同时,高职院校缺乏对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在高技能人才能力培养上的系统顶层设计,这就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与创业教育呈现零散、孤立和单一的状态。很多高职教师并未突破传统教学的理念,没有全面的理解就业与创业教育的价值内涵,没有深层次体会企业人才的需求,因此造成这种教师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差距,使得就业创业教育在课堂内外都处于边缘化境地。

(二)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环境支持力度缺乏

我们对省内几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高职在就业创业教育方面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资金保障、场地提供等方面比较缺乏,因而很多高职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就出现应付、随意等现象,这就造成高职学生对就业与创业教育认识不全面,对政策性的支持完全缺乏理解。因此,在高职本身缺乏必要就业与创业教育资源的情况下,引进企业资源和力量来构建就业与创业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现今的高职大多都具备了成熟的校企合作的优势和基础,但是在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持上有些缺乏,因而很多时候很难形成校企联合的就业与创业支持体系。

(三)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的方法体系不健全

在就业与创业教育的方法体系上,大部分高职存在两个脱离:一是就业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脱离,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没能和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标准要求达到融合,造成专业课程教育中不能渗透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内容,还会出现学生创业实践的内容和创业人物与学生所学专业毫不相干。二是学校本身的教育体系与企业要求存在差距,除了开设的校企合作的专业,高职很多专业都由于没有充分发挥企业与学校相互依存、互利互补的共同主体作用,高职培养的目标是向企业一线输送技术人员,而高职很多就业与创业教育最为关键的实践环节还游离在企业要求的核心能力之外,紧紧只限于低层次的模拟企业风味,而与实际工作岗位以及接近或等同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相去甚远。

三、就业与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一)加强政策支持

完善湖南就业政策普惠体系,将湖南就业政策扶持范围拓展到高职在校生和5年期内的毕业生,对在校毕业生进行职业培训补贴,提高毕业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由每人5万元提高到10万元,实行毕业生全程创业辅导。把回生源地毕业生就业列为对地方政府考核约束性指标。

(二)构建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就业与创业教育体系

1.构建合理的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A教学模式的改革

改革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扩大“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开发,探索“

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根据行业技术岗位发展趋势,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弹性评价和岗位能力操作技能等评价体系,有效的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B.结合高职生特点和优势,加大就业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比重

高职学生具有更强的动手能力,更讲究实际,从理论上讲更适合独立创业,在就业与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学生入学初期就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探讨出就业、创业教育的教育内容,如课程的设置主要突出学生在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创业意识的培养,根据这些能力目标来设计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主要有:一是创业基础课程应以企业内部管理、企业外部管理、创业引导的理论为主;二是创业实践课程应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创业项目主导,设置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模拟岗位实训平台开设项目课程。三是其他能力培养,在选修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关能力、读、说、写能力、沟通能力、市场开发能力为主题开设选修课程。

C.以专业实训平台为依托,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实际能力。

充分发挥学校已有的实习实训平台的作用,不断完善扩充实习实训平台设施设备,对学生实行全方位的开放,采取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老师指导、引导,让学生自主创业,甚至可以以专业实训平台为依托,让学生直接与市场接轨,在项目驱动中接受市场杠杆的调节,自负盈亏,以期完成项目课程的教学。

2.完善就业与创业教育施教队伍建设

加强教育与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中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既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创业能力、懂经营管理、有市场开发能力,又熟悉人力资源懂得企业招聘规则的双师教师。学校要与企业联合,聘请企业中熟悉本专业职场的人力资源部人员,定期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培训,教学内容设置为本企业行业的人才要求,以期实现学生所学内容与企业行业的就业与创业岗位零距离接轨,确保专业教学的市场性。

(三)以校企共同利益为依托,整合就业和创业教育资源

把高职就业与创业教育作为一个发展的体系看待,它应该是复杂的、多向的、整体的,而校企合作作为一个共同的利益体基于双方的双主体本质和组织特性,高职就业与创业教育想要持续发展必须在这个共同利益中寻求一种更具特色的就业创业教育模式。如:目前一些高职在就业与创业教育实践方面,开发了以校内“创业孵化园”为载体的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就业创业教育模式。而构建一个专业针对性强、具备真实生产或者经营项目的实践平台才是高职就业创业教育的突破点,如何构建这个平台关键还是在于有效整合适宜学生实战的各方资源。各大高职专业有着自身的发展的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而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来搭建就业创业教育的实战平台,势必要在遵循高职各专业的发展特点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尽量让学生依托专业背景接受系统的就业创业教育,尽可能地在学校学习期间积累就业创业的经验。有些高职已经创立“创业孵化园”,可以依托“创业孵化园”,让企业规模化入驻。学校和企业为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前提下,可以共同设计开发课程内容、项目模块、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在课程体系层面,可以根据行业的职业成长历程和能力渐进提升规律,将就业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在授课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方面,学校教师与企业授课教师必须共同研究,针对企业主要职业岗位和就业创业领域的工作任务共同开发设计教学单元或项目、编订教材,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真实业务中。在教学组织上,主要教学模块由企业入驻学校的人员与专业教师一道研究实施双师辅导,同时必须按照入驻企业的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来组织教学流程,实现“教、学、做”一体的拓展训练、就业创业模拟以及主要模块的实战教学等方式,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就业创业的感性认识,在实战中获取经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全面提高就业与创业素质。

[1]王平.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

[2]王振洪.基于校企利益共同体的高职育人机制探索[J].教育研究,2011.

[3]唐金花.基于“嵌入式”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以高职外贸类专业为例[J].中国高等教育,2011.

[4]连城.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课程的科学设置[J].教育探索,2009.

黄凌(1979-),女,湖南汨罗人,硕士研究生,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

A

1006-0049-(2017)23-0139-02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