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红色实践活动的几点理性认识
——以南京周边红色实践为例

2017-02-01 16:45
山西青年 2017年23期
关键词:华西村烈士和平

罗 莉

攀枝花学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大学生暑期红色实践活动的几点理性认识
——以南京周边红色实践为例

罗 莉*

攀枝花学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大学生暑期红色实践活动不能走马观花。实践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如何形成纵向高度,横向深度,这是大学生暑期红色实践活动的关键。2017年7月我带领13名学生到南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形成如下理性的认知:从悠久历史中寻民族伟大复兴的渊源、从战争与苦难中思和平的珍贵、从仁人志士的上下求索中悟不懈革命精神、从共产党的浴血奋斗中仰望中流砥柱的历史丰碑、从华西村的变迁看改革开放的典范引领。

大学生;红色实践;理性认知

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曾是“六朝古都”。一周里我们先后参观了南京博物院、总统府旧址、明孝陵、秦淮古城(夫子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中山陵、雨花台烈士陵园、华西村。我们穿越时空,忆历史、品文化、悼同胞、仰伟人、思烈士、惜今朝、树自信、展未来。真是感慨万千,受益匪浅。为此形成以下理性认知。

一、从悠久历史中寻民族伟大复兴的渊源

为了便于我们对南京的历史背景、人文风情、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参观考察了南京博物院、总统府旧址、明孝陵、秦淮古城(夫子庙)。

在南京博物院,我们细阅朝代介绍,细看精美的出土文物,领略到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总统府旧址建筑群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兴起和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衰败;在明孝陵寻曾经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皇威;在秦淮古城(夫子庙)品中华人文风情和文化底蕴。在这里,我们忆历史、品文化,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朝代的变迁、政权的更替及曾经的辉煌有了更加详尽的认识,寻找到了民族复兴的历史渊源和足迹。如今的南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是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正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进。

二、从战争的残酷与苦难中思索和平的珍贵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它记录了中国人民曾经历的灾难与屈辱,见证了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

我们走进集会广场,这里有主题雕塑—冤魂呐喊、遇难300000人标志碑、灾难之墙、和平大钟,每年的12月13日,人们都会在这里集会,公祭遇难同胞,撞响和平大钟,发表和平宣言。我们来到在遗址悼念区,仔细观看了“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历史证人的脚印”铜版路、《狂雪》诗碑墙、石壁墙与邓小平手写馆名、墓地广场、浮雕《劫难》《屠杀》《祭奠》、“母亲的呼唤”立雕、遗骨层层叠叠的“万人坑”遗址陈列和悼念广场祭场、冥思厅,我们仿佛看到了无数无辜受难者痛苦与不屈的眼神,听到了无助与绝望的呻吟。看到了侵略者狂妄狰狞的面容,听到了震耳欲聋的枪声与厮杀声,我们颇为震撼,生与死、悲与愤的凄凉景象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真是“白骨为证、废墟为碑”。

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用五个‘泪’作为整个陈列馆展陈的灵魂。设计了“泪洒一面墙”、“泪湿一片地”、“泪滴一条路”,以及“无言的泪”及“流不尽的泪”五大部分,串起整个展陈,以此刻画慰安妇受害者的这段历史。控诉日军在二战期间对各国女性造成的伤害。这些二战时期的慰安妇一生都是在屈辱、伤痛和凄凉中度过的,至今都未得到日本政府的道歉和赔偿。

我们参观了《胜利1945》、《共同见证》、《三个必胜》专题纪念馆。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共同见证了侵华日军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犯下的滔天罪行,他们自作孽而不可活,最终被押上历史的审判台,最后是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我们漫步和平公园,看到了“人类家园、走向和平”的“和平之舟”。这里是世界各国人民进行和平交流的重要场所。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2月13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5年10月10日公布了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一切就是在告知世界人民: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因某国某人的巧舌谎言、无耻行径而被抹杀和改变。只有铭记历史,正确的看待历史,才能展望未来。

三、从仁人志士的上下求索中领悟不懈革命的精神

中山陵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陈运和诗《中山陵》有名句:“一生就是屹立的一座中山陵,我有幸登上你生命的终点”。

整个陵园设计宏伟肃穆,寓意深刻。陵园中的“博爱”坊、“天下为公”的四个镏金大字、“浩气长存”的横额,都是孙中山先生的手书,端庄朴实,雄迈俊逸。从“博爱”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代表着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8个平台,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祭堂中央供奉孙中山坐像,孙中山先生身着长袍马褂,高额广颐,手持一本长卷,那凝视着前方的深邃目光,那凝重的身躯,给肃立于此的人们以难忘的启迪。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生动写照。

孙中山先生胸怀“博爱”、“天下为公”,追求和践行“三民主义”,首

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他一生不断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坚持奋斗、不懈革命,临终之前还在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他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在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建立了历史的功勋,是20世纪初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代表。我们缅怀伟人,崇尚他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仰慕他爱国爱民的博大情怀。

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人们对救国救民的革命追求延绵不断。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许多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人,后来陆续参加中国共产党会成为党的朋友。辛亥革命虽失败了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需要重新探索,寻找新的出路。

四、从共产党的浴血奋斗中仰望中流砥柱的历史丰碑

雨花台烈士陵园是新中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整个陵园宏伟、庄严肃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叛变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雨花台变成了国民党屠杀中国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的刑场。这二十二年中,约有近十万的共产党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革命的志士、爱国人士在此被杀害,壮烈牺牲,这里撒满了烈士们的鲜血。

从陵园北大门步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型烈士雕塑群像。雕塑群像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九位先烈在就义前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表现了烈士们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沿群雕环陵大道而上,即可到达矗立于雨花台顶的烈士纪念碑。碑上刻有“革命烈士在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英勇斗争壮烈牺牲在南京雨花台,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英雄篇章,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奋斗。”我们在这里仰望烈士、低头悼念,然后漫步环绕一圈。碑前的长明灯前刻有一句话:“我们及我们的子孙会常来这里看望您们”。这句话警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谁给的?烈士们长眠在这里,别让他们太孤独。我们不但要铭记烈士的事迹,更要弘扬烈士的精神,还应常来这里看望他们。北面纪念碑前方为纪念广场,广场上有两面刻有《义勇军进行曲》和《国际歌》的墙。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要为真理而斗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为告慰烈士,全体师生为牺牲的烈士们唱起了这两首雄壮的革命歌曲。

革命者是杀不完的!中国共产党人擦干身上的血迹,埋葬好同伴的遗体继续战斗。经过28年惊天地泣鬼神的奋斗,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革命和建设中成果辉煌,可歌可泣。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铸就了中流砥柱的历史丰碑。

五、从华西村的变迁看改革开放的典范引领

在“天下第一村”——华西村,我们走进华西人家、来到爱国主义广场、漫步华西村的万米长廊——华西之路,全面了解了华西由穷变富的发展历程。华西人在党的领导下,建成青山绿水的环境、整洁规范的村居、高新科技的产业、有高速公路、有直升机场……华西村是中国最富有的村子之一,是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典范。留下了令人称赞的华西精神: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拼搏精神,锐意开拓的创新精神。从华西村的发展和变迁我们深切的认识到:人民和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是正确的。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说:“社会主义富华西。”

在南京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朝代的变迁和政权的更替;看到了近代民族的深重的苦难;看到多少仁人志士面对国家危难、民族存亡,上下求索不懈探索;深刻的理解到中国共产党95年奋斗作出的”三大历史贡献“的重大意义。南京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的缩影。历史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当代中国,只有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上的讲话.

[2]马工程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罗莉,女,本科,四川省攀枝花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

G

A

1006-0049-(2017)23-0189-02

猜你喜欢
华西村烈士和平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华西村:昔日的安静祥和今日的进步变革
博弈·和平
向烈士致敬
两代守墓人:一样的烈士情怀
期盼和平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