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牧师的黑面纱》中的宗教观*

2017-02-01 16:45
山西青年 2017年23期
关键词:霍桑渭南罪恶

高 岚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简析《牧师的黑面纱》中的宗教观*

高 岚*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美国作家霍桑在其著名的短篇小说《牧师的黑面纱》中探讨了美国清教时期宗教对人们的束缚。文中涉及原罪,赎罪等主题。这篇小说的伟大之处在于其多重的解读性。在宗教的表意下也隐藏着对人性善恶的分析。本文拟在重读文本的基础上,浅析本文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对当代读者的警示教化意义。

原罪;赎罪;孤立;视角

美国19世纪著名作家霍桑的作品想象丰富、结构严谨。他的作品充满构思精巧的意象。霍桑也是心理小说的开创者,擅长剖析人的内心。他着重探讨道德和罪恶的问题,主张通过善行和自忏来洗刷罪恶、净化心灵,从而得到拯救。他的短篇小说杰作《牧师的黑面纱》完美的展现了他的这些作品特色和创作思想。

霍桑在《牧师的黑面纱》中给读者讲述了一个令人着迷的寓言故事。牧师胡珀住在新英格兰小镇米尔福德。一个安息日的早晨,胡珀牧师戴着一个黑色的面纱出现在人们面前,给教民布道。人们在吃惊又恐慌的同时纷纷猜测他戴面纱的原因。那天下午和晚上,仍然戴着黑色的面纱的胡珀牧师分别主持了一个年轻女孩的葬礼和一对新人的婚礼。这令他的教区居民更加恐惧和怀疑牧师胡珀戴着的面纱隐藏着一些秘密的罪行。胡珀牧师的未婚妻伊丽莎白请求他揭开面纱。但他却告诉她,面纱是以后都不会取下的,因为在天堂,灵魂之间没有障碍。被黑色面纱的神秘吓坏了的伊丽莎白因此离开了他。在胡珀牧师之后的人生与工作中,他始终戴着神秘的黑色面纱。

《牧师的黑面纱》的主题也同样包含原罪与救赎,在表现手法中使用了象征手法。在这篇优秀的短篇小说中,霍桑从人物表象,内心感知与外部观察三个方面入手,使用神秘的黑色面纱作为原罪与救赎的象征深刻的探索了不同人物的内心,为读者展示了人性的善与恶。

清教徒社区极小,居民紧密团结。因此,居民就扮演了彼此的执法者——如果有人行为不端,其他人都会知道。霍桑在《牧师的黑面纱》的开始部分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在胡珀主持的葬礼布道中,他说上帝总是在看,但事实却是,居民们总是在互相监督和评判他们的同伴。但是,虽然米尔福德的人们总是在看,他们的判断却是肤浅的。与上帝不同,他们没有办法知道别人的灵魂;他们只能看到别人的外表,并对下面的事物作出判断解释。虽然胡珀牧师在戴黑面纱后,外貌发生了变化,但是他的内心和以前是一样的。他仍然很忧郁,仍然爱他的未婚妻伊丽莎白,仍然渴望迎接他的教民。他和往常一样在星期天布道,但是他的外表使教民看到他的布道比他以前的布道更黑暗更加严肃。尽管镇上的人不敢直接询问胡珀牧师他戴黑面纱的原因,或公开指责他犯了某种罪,伊丽莎白知道他们的解释猜测本身是危险的。事实上,市民对胡珀外貌的解读导致了他对米尔福德镇的排斥,由于人们妄加猜测的原因,他几乎完全被镇上的人们所孤立了。在他临终的时候,他评论了市民对外表的痴迷,说在米尔福德镇的每个人都戴着黑色的面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意味着市民过于专注于猜测他的罪恶的外表,而忽视了他们自己灵魂的罪恶。外表在米尔福德镇很重要,但霍桑展示了外表如何能对真正的理解或真正的道德产生反作用。

小说中的黑面纱是清教徒的生活方式的象征,是一个秘密罪恶的象征和可怕人性的证明。这可以代表所有人心中的秘密罪行,或者它可以代表胡珀牧师的具体罪行。胡珀牧师和所有普通人一样,承载着他的孤独命运,并用这个命运描绘一个人性悲剧的真理,事实上胡珀牧师的行为与需要或利益无关。据美国作家爱伦·坡推测,胡珀牧师可能与在故事开始时死去的女孩通奸,因为这是他开始戴面纱的第一天。胡珀牧师似乎也无法告诉他的未婚妻为什么他会戴上黑面纱,也不愿在死亡时向她露出他的脸。最后,两个参加葬礼者甚至看到胡珀牧师与那个女孩的灵魂携手并进。

黑色面纱也代表了清教徒对罪恶和赎罪痴迷。清教徒相信宿命论,当末日审判到来的时候,只有被上帝的选中的子民才能保存下来。这种末日审判的思想是清教徒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所以教区居民对牧师的黑面纱的反应就是烦恼和恐惧,“‘我不喜欢它’,一个老妇人咕哝着,她蹒跚走进会堂,‘他把自己的脸藏起来,变成了可怕的东西。’”在这个时候,读者不知道,牧师是如何或为什么,或者何时戴上黑色面纱的。他的脸上戴着的黑色面纱是一个事实或现象,而且据读者所知,牧师正在做着与他的正常例行公事毫无区别的事情。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黑色的面纱蒙在他的脸上和他的会众现在对他的看法。霍桑批评清教徒对罪恶的过分批判性的信仰,因为他们关于罪恶的信仰是一个不可否认的错误,胡珀不必犯任何特定的罪恶;对于坚定的清教徒,他的人性本身就是有罪的。霍桑借由一个老妇人之口向读者展示清教徒的对待彼此的粗暴方式是巧妙的,他想表现出最“冷酷”的清教徒前辈以及他们对牧师的反应,以此证明了即使是最年长世故的清教徒也是如此对人妄加判断的。

《牧师的黑面纱》对当代读者仍然具有吸引力正是由于这种批判性思想的原因。人生的错误不能被认为是人性的罪恶。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在未了解事实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轻易地就对别人妄下判断。即使去掉所有宗教方面的因素,这篇小说仍是值得读者细心品读的。

[1]纳撒尼尔·霍桑,伍厚恺.牧师的黑面纱:霍桑短篇小说选.译林出版社,2016.

[2]尚晓进.霍桑短篇小说选读与评述.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

[3]方文开.人性自然精神家园:霍桑及其现代性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渭南师范学院2016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号:JG201637)。

高岚(1979-),女,硕士,讲师,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外语教学与翻译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I

A

1006-0049-(2017)23-0237-01

猜你喜欢
霍桑渭南罪恶
陕西渭南:开展农资打假“百日行动”
玫瑰有刺
玫瑰有刺
霍桑是清教徒吗?——从《红字》中的“罪”谈起
罪恶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 年征稿启事
霍桑与权力技术的现代转型:红A字和催眠术的启示
罪恶赎金
新常态下的渭南文物旅游
《罪恶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