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 节 牌 坊

2017-02-02 00:24李丹
农业知识 2017年28期
关键词:刻石牌坊寡妇

贞 节 牌 坊

牌坊,是一种木料或者石头的建筑物,有的只立着一根刻着字的华表,又称表柱、望柱;有的是两根表对立而上端用一块板(称为“云板”) 连接成大门,板上镌字标记;有的是四根(六根)表柱相连成三洞或五洞大门。上端有木结构的彩檐和琉璃瓦顶,这种牌坊又叫作牌楼。

那时,古代封建统治者利用这种建筑物来表彰什么“嘉德懿行”“节孝流芳” ,向人们“示劝”, 维护封建的统治秩序和伦理道德。牌坊有多种:什么“学士坊”“五世同堂坊”“贞寿坊”“节妇坊”“烈妇坊”“节孝坊” 等等。牌坊之中,关于妇女的牌坊居多。妇女牌坊之中,旌表妇女守寡的牌坊又为最多。这种牌坊,人们习惯称之为“贞节牌坊”。

古代封建时代的妇女是最不幸的。在家做女儿时,“惟务贞顺,避嫌远别”, 深闺小院,不苟言笑,专心于纺织和针黹,培养“三从四德”的心性,唐宋以后的妇女还得受缠小脚的痛苦。出嫁当媳妇后,“事公姑,不敢伸眉;待丈夫,不敢使气;遇下人,不妄呵骂,一味小心谨慎”,以讨得上下欢心。婚姻问题上,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一旦丈夫死去就得守寡,“红颜伴孤灯,白发熬余岁”了。

古人妇女守寡习俗何时开始?大概与封建社会的开始同步。《周礼》载:“以仲春之月会男女,是月也,奔者不禁”;《诗经》载:“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可见周代的男女之防并不严格,可以自由恋爱(《春秋大事表》上记载很多),不过也有了一些道德法规和社会压力,“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明媒正娶才是光彩的。明末清初大学问家顾炎武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惩治当时的淫泆之风提倡贞节与守寡,在《会稽刻石》中讲:“有子而嫁,倍死不贞……夫为寄豭,杀之无罪。豭,就是是牡猪,农民叫做“脚猪”。秦始皇用此粗俗恶毒的语言咒骂和以酷刑严惩再婚夫妇,顾炎武讲这不是全国现象,主要是惩治越地淫风。当年越王勾践唯恐国人不藩,鼓励生育,放纵淫乱;而北方,燕齐等地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泰山刻石、石门刻石都没有涉及这方面的事情。实际上,那些刻石中提倡贞节的字句是有的,顾先生说得有点失误。巴清寡妇死后,秦始皇筑女怀清台予以褒扬,这大概是最古的褒贞和“贞节牌坊”。不过,那时如像巴清寡妇一样守寡的妇女是自己出于个性的生活道路选择,而不是像后代的妇女是受了奴化教育和社会压力。概而言之,秦朝还没形成丈夫死了妻子得守寡的社会舆论。那么,汉代就不同了,有了这种言论的流传和著作。班昭《女诫》载:“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嫁)之文”。唐朝《女论语》中正式提出了寡妇守节的问题:“夫妇结发,义重千金,若有不幸,中途先倾,三年重服,守志坚心,保持家业,整顿坟茔,殷勤训后,存殁光荣。”男子死后,还要求妻子三年守孝,一辈子守坟,这种不平等的社会舆论和生活现象,在后代愈演愈烈,这正说明了封建社会是男子统治的社会。不过,从历史事实上看,宋朝以前,守寡还不是普遍现象。西汉时,卓文君寡居而私奔司马相如还传为千古美谈。东汉时,蔡文姬先嫁卫仲道,后被掳入匈奴为左贤王妾,十二年生二子,曹操将她赎回国后嫁与董祀。唐朝时,皇帝的公主再嫁者23人,三嫁者也有4人。北宋时,范仲淹的母亲因家穷而改嫁,他也将守寡的儿媳改嫁与丧了妻的门生王陶。范仲淹在义庄《田约》中还准许给寡妇的再嫁费用。这些说明,宋朝以前人们并不认为改嫁是丧节耻辱,社会也没逼着个个寡妇守节。

宋朝之后不同了,理学笼罩着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的道德观念,尤其是婚姻习俗来了一个较大的变化。仅以守寡而论,主张再穷苦也不能改嫁,“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改嫁便是失节,有辱家风族风,家人不准,族人难容,世人嗤笑。清朝祁门县和休宁县等地区的风俗,家人和族人对改嫁妇女可以任意辱骂,不准从正门进出,只许从侧门或者从侧墙上的洞穴中进出,进出家门还要“跣足蒙头”, 小儿们也常跟随后面鼓掌嘲笑,掷瓦抛石。寡妇的名声也不好听了,什么“前世作孽今守寡”, 什么“披麻星”“克夫星” 等等。这一来,谁人敢娶?明朝《休宁县志》载,许多妇女的丈夫一死,“功(守丧)以身殉,经(缢)者,刃者,鸩者,绝粒(食)者,数数见焉。”她们以各种方式自杀,一死方休,落个清白。但有些妇女因孩子小、父母老,只得守寡,自称“未亡人而代养,而抚孤”。 意思是,等于说死了没有埋,因为还要尽抚下养上的义务。她们孑然一身,嫠居数十年而终。

据史籍记载,西汉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的“诏赐贞顺女帛”,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褒奖贞顺妇女,但这还不是表彰节义。东汉安帝元初六年(公元119年)二月,“诏赐贞妇有节义者,谷十斛,甄表门闾,旌显厥行。”表彰贞节妇女,在其居住地举行仪式与活动,这大概是最早的记载。门闾,一指家门和里、坊的木门,一指里坊门。唐宋以来,旌表某人时,一是在受表彰者的家门上披红挂匾,一是在里坊门上标名记事。后来,坊门这种居民区划的标志物,逐渐变成了旌表的纪念物,并在各处建造,这就成了所谓的牌坊。木头构件,称为木牌坊;石头建造,叫作石牌坊。两汉至唐宋,虽然有了表彰妇女节义,但主要表彰的还是贞顺。明朝以后就大不相同了,明清两代对于妇女的表彰主要在于节义。

明清是大力提倡贞节的时代。明朝的祀祠和表坊大大超过了前朝,清代更多,乾隆时“所表不过十之一二,不表者十之七八。”嘉庆、道光之后,清政府财政困难,支付建造贞节牌坊的费用也感到是个负担,于是在地方上的通衢闹市之处建立总坊,如“节妇坊”“烈妇坊”, 一坊表彰多人,以便节约开支,甚至道光时还停止过旌表。清政府为了广开财源,还推行过拿钱买官和捐银树坊的政策。凡向政府捐银1000两,或者输纳值1000两银的粮食,便可以用30两银子修建牌坊,这种牌坊叫作“乐施坊”。这一来,那些横行乡里的恶霸、为富不仁的财主,作尽了坏事还要扬名于后世,人们深恶痛绝,于是一句民谚流行了:“既要当婊子(娼妇),又要立牌坊”, 痛骂哪些假道学、伪君子的卑劣行径。

古代的牌坊,不啻历史的一面镜子,那些特殊的牌坊,不仅有情趣,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李 丹)

猜你喜欢
刻石牌坊寡妇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小兔的“胡萝卜车”
古代的寡妇
丰碑与牌坊祥云县王家庄
海中刻石 拙中取意
秦始皇刻石还剩多少
秦始皇刻石还剩多少
幺叔
白家牌坊
西递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