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糖渣栽培食用菌成特色产业

2017-02-02 01:56张书良,王萍,姜海波
农业知识 2017年6期
关键词:菇农木糖特色产业

木糖渣栽培食用菌成特色产业

近年来,山东省禹城市依托功能糖产业背景,积极探索木糖渣栽培食用菌的循环生产模式,逐步形成了“玉米种植→玉米芯→木糖(醇)→木糖渣→食用菌→菌渣+鸡粪→有机肥还田”的循环经济链条,每年转化木糖渣3.5万吨,年产食用菌3.8万吨,带动农民增收1.1亿元,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再生产、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节本增效。木糖渣栽培食用菌已成禹城特色产业。

一、功能糖企业发展积聚、糖渣堆积无处消化

十多年的成长历史,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环境优化,政策支持,多个功能糖企业积聚禹城并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全国乃至亚洲生产规模最大的功能糖生产研发基地。以保龄宝、福田、龙力、绿箭四家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工业群,构建起以低聚异麦芽糖、木糖醇、低聚木糖为主导的产物系统,年综合生产能力达30万吨,占全国功能糖生产能力的60%,但同时看到全市每年可产生木糖渣、糖醛渣23万吨。由于这些糖渣无处储存和消化,竟成了企业的包袱,企业花钱往外运输,大量的木糖渣随处倾倒,堆积如山,不仅占用了农民许多土地,更严重的给周围环境带来严重的恶果,为此给企业惹来了不少官司,成为企业最头疼的问题。

二、糖渣栽培食用菌、质量好成本低

1997年,禹城市蔬菜局与禹城市福田木糖醇厂联合开发利用木塘渣,尝试栽培食用菌。他们从调整栽培主料入手,以现有的木糖渣代替棉籽壳栽培平菇,随着不断摸索和技术的逐渐成熟,木糖渣栽培出的平菇不仅产量高、质量好,而且杂菌少,成本低,这对企业和菇农双方是个极大利好。对企业来说,生产过程中的下脚料有了好去处,每吨70元左右菇农抢着拉,环境改善了,还有了一部分收入。对菇农来说,由于木糖渣成本低的优势明显,大家纷纷改用木糖渣进行食用菌栽培,并且栽培面积逐年增加。据统计,该市食用菌产业每年转化木糖渣3.5万吨,企业年增收245万元,菇农减低原料成本每吨150元,如果全部生产食用菌可少投入525万元。

三、生态循环产业链逐步形成

禹城市功能糖企业所利用的是玉米的下脚料之一玉米芯,以玉米芯为原料生产各种功能糖,其工业废料的功能糖渣又是栽培食用菌的原料,采收4~6茬食用菌后,把栽培食用菌后的菌渣废料发酵后作为有机肥再还田利用,或作为蔬菜大棚育苗基质,替代了化肥产品,实行无公害栽培,实现了对废渣的多次综合利用,使木糖渣从过去人见人烦的废物,变成了人见人爱的香饽饽。木糖渣栽培食用菌整个生态循环链条的逐步形成,也大大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四、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

食用菌产业不仅是一个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也是高效产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近年来,禹城市立足资源优势,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山东省食用菌创新团队为科技支撑,建立了山东省食用菌产业体系德州综合试验站试验示范推广实训基地,面向市场需求,全面推进“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科技支撑、全市上下共同建设的良好格局。去年以来,德州市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73万平方米,总投料量3.04万吨,总产量3.8万吨,总产值达1.6亿元。目前,德州市新增平菇大棚10个,占地4335平方米,新建食用菌(香菇)园区1个,规划占地13.3公顷,建设200个大棚,已建成83个,力争到2017年4~5月间开始生产。木糖渣栽培食用菌产业已成为禹城市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产业。

(张书良 王萍食用菌德州试验站姜海波 陈红禹城市蔬菜局)

猜你喜欢
菇农木糖特色产业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一个空瓶
布吉的口琴
有心的小蘑菇
布谷鸟读信
菇农装袋忙
资源禀赋、技术认知与农户技术选择偏好
——基于10省700份菇农的调查数据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绿色发展战略视野下菇农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探索*
不同规模菇农经济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