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蚕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综合防治

2017-02-02 18:43张海霞江苏省南通市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农社局226600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蚕沙蚕室蚕农

张海霞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农社局 226600)

浅谈农村蚕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综合防治

张海霞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农社局 226600)

目前,农村蚕病防治过程中普遍存在养蚕环境病原污染严重、消毒技术不到位、用药不科学、养蚕周边大环境污染严重、假劣蚕药多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及有效提高农村蚕病防治水平,从严格消毒、加强管理、正确诊断、应急防治等方面,提出了蚕病综合防治措施。

蚕病防治;农村;存在问题;综合防治

在农村养蚕生产过程中,影响蚕茧优质、高产、高效的因素很多,如桑叶质量的优劣、饲育水平的高低、蚕病发生的多少等。据不少农村蚕农反映,现在养蚕越来越难,特别是夏秋蚕,蚕病多、产量低、收入少。笔者经调研发现,部分蚕农在蚕病防治方面存在认识误区和操作错误,不能准确把握蚕病防治关键,造成蚕病屡屡发生,损失严重。为此,笔者针对目前农村蚕病防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关综合防治措施,以期提高农村蚕养殖水平。

1 农村蚕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对传染源的控制,养蚕环境病原污染严重

目前,蚕农普遍忽视对蚕病传染源的控制,导致养蚕环境病原污染严重。目前农村蚕病病源主要有:(1)病死蚕。如养蚕过程中出现的病蚕、死蚕、弱小蚕等,随手乱抛或喂养鸡、鸭等家禽,未按规范处理。(2)随意堆放的蚕沙。病死蚕的蚕粪及其啃食后的桑叶均含有大量病原,有的蚕农不及时除沙,甚至在蚕室附近场地上直接摊晒蚕沙,人为造成了病原扩散。(3)未及时消毒处理的方格蔟。方格蔟使用后未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而是直接放在大蚕室内,到处乱放且处理不规范,往往等到蚕即将上蔟时才想起要清理消毒方格蔟。

1.2 忽视蚕前消毒和回山消毒,消毒技术不到位

部分蚕农不重视养蚕前消毒,把养蚕前消毒当成打扫卫生,舍不得花钱买蚕药消毒,造成养蚕环境中的病原居高不下,导致后期蚕病暴发。蚕期结束往往是病原留存量最大、最集中的时期,此时采取消毒防病措施可压低病原基数,对控制下期蚕病发生有明显效果,但不少蚕农忽视回山消毒,蚕期结束后就无所事事,不进行回山消毒。

1.3 用药不科学,选用药品不恰当

蚕农用药普遍不科学,如蚕发病后乱用药,药剂不按规定浓度进行配制,药剂使用前不认真阅读使用说明,消毒方法不按操作规程进行,导致防治效果不佳,往往不能控制蚕病的发生。同时,一些蚕农购买药品进行消毒防治时,不考虑自家蚕病的种类、环境、蚕室条件等因素,随大流、跟人学、听信传言,盲目添食药物,而不是通过对蚕病的确诊选用恰当的药剂(如消毒喂酒、葡萄糖、“402”、甲醛水溶液等),脓病出现时迷信脓微灵,僵病防治时乱用僵病必治等。

1.4 养蚕周边大环境受到污染

目前,农村中野外昆虫的病原体与家蚕的病原体共同存在于养蚕大环境中,其中不少病害可与家蚕相互感染,害虫自然生病会污染桑叶,蚕食入这些被污染的桑叶后则会加大传染性蚕病的流行危害。同时,大田施用农药、工厂排放有毒物质也会污染养蚕的生态环境,致使蚕体质虚弱、易感染病原或不结茧或中毒死亡。

1.5 蚕药供应混乱,假劣蚕药充斥市场

蚕药销售中同一药品由于名称不同价格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导致销售人员私自进药,造成了蚕药供应混乱,且私自进药品种大多为无文号、假文号、套用文号,或改变药剂用途、夸大药效来愚弄蚕农,只要赚钱最多、有利可图,销售人员就认真推销。同时,假劣蚕药充斥市场,也损害了蚕农的切身利益。

2 农村蚕病综合防治措施

2.1 严格消毒,控制病原

2.1.1 蚕期前消毒

蚕期前消毒必须按扫、洗、刮、刷、消的步骤进行。具体措施:(1)将蚕室、上蔟室、贮桑室内外全面清理打扫干净,清除蚕沙、病蚕尸体和茧丝屑。(2)蚕具及蚕室内外能用水冲洗的地方,都要用水冲洗干净,不能用水冲洗的地方,也要擦干净。蚕具洗净后应放在烈日下晒干。(3)如蚕室是泥土地面,应将地面表土刮去一层(约1 cm厚)换土。刮出的旧土不要倒在蚕室附近,更不能倒入桑园。(4)蚕室打扫干净后,再用新鲜石灰浆粉刷墙壁。(5)将洗净晒干的蚕具集中放入蚕室,进行药物消毒。对供育室或上期蚕发病较严重的蚕室,可先用药液浸渍再用熏烟消毒。蚕期前蚕室、蚕具消毒的方法有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消毒时要严格按使用方法进行,药剂浓度要配准,药液要喷足、喷匀。熏烟消毒蚕室时要注意密闭,消毒要全面,蚕室、贮桑室、蔟室和各种蚕具(蚕匾、蚕架、蚕筷、塑料薄膜、防干纸、蚕网、鹅毛等)都要进行消毒。未经消毒的蚕室、蚕具不能用来养蚕。经过消毒后的蚕室、蚕具不作他用,并要保管好,以防再次污染。

2.1.2 蚕期中消毒

蚕期中消毒防病是控制蚕病扩散蔓延的重要环节。主要做好以下5项措施:(1)切实做好蚕体、蚕座消毒,防止蚕座感染。病蚕的粪便带毒传染十分普遍,可通过污染桑叶、蚕座迅速传染蔓延,因此做好蚕体、蚕座消毒是稳定蚕作的重要环节。(2)注重隔离、淘汰迟眠蚕、弱小蚕,防止混育传染。末蚁蚕和同批蚕中迟眠蚕、弱小蚕往往是带菌者,不但自身发病,而且可通过蚕座使健蚕感染发病,尤其是在小蚕期,要严格提青分批,淘汰弱小蚕。(3)做好桑叶的采、运、贮管理,防止食下传染。蚕期中经常使用氯制剂类消毒液进行叶面、贮桑室和地面消毒,防止病从口入。(4)严格蚕沙、病死蚕的处理,防止扩散传染。蚕沙和瘁死蚕含有大量病原,这是扩散污染环境的主要因素,切忌将蚕沙、病死蚕饲喂畜、禽、鱼类。病蚕不得乱抛,必须投放在含氯石灰溶液或石灰缸中,集中深埋。除沙时在地上摊一层专用薄膜,不使蚕沙落地,随即将蚕沙运到远离蚕室、桑园的地方,每户挖1个蚕沙坑,使蚕沙集中堆积、腐熟发酵后施入桑田,以防止病原扩散污染环境。(5)健全防病卫生制度,防止人为操作传染。给桑前、除沙后须洗手;蚕室门前踏灰入室;蚕室内备有专用切桑桌、板、刀及给桑架,不能在地上操作;网、纸不要堆放在地上,应悬挂;采桑、除沙用具要分开,未经消毒的用具不进蚕室。

2.1.3 蚕期后消毒

养蚕结束后,要及时清理蚕沙、烂茧、旧蔟具。草蔟等废弃物要集中烧毁。方格蔟应摊放在水泥场地上,喷洒4%甲醛溶液,加盖塑料薄膜在阳光下暴晒增温,清除浮丝晒干保存。蚕室及周围环境经清理后,用三氯异氰尿酸、碳酸氢钠粉250倍液或含1%有效氯的石灰液或1%新鲜石灰浆消毒。蚕具清洗晒干后入室保存。

2.2 加强管理,控制发病

加强饲养管理,可增强蚕的体质,提高蚕对病原的抵抗力。养蚕要选用抗病力强、抗逆性强、茧丝质量优的蚕品种,小蚕应集中共育。根据蚕的各个龄期采摘适熟桑叶,采回的桑叶要合理贮藏,但要减少贮桑时间,保持叶质新鲜。及时扩座、匀座,稀放蚕头,确保一蚕两位,防止蚕头过密而影响发育整齐度和蚕体匀整度。加强提青分批,及时除沙,淘汰迟眠小蚕、弱小蚕,减少蚕座交叉感染。合理调节蚕室内温度、湿度、光线和气流,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做好农药、工业废气污染的预防工作,协调各种矛盾,谨防蚕中毒。

2.3 正确诊断,控制蔓延

蚕感染病原后,初期表现症状并不明显,随着病情加重,其病症越来越明显,传染致病力也越来越强。因此,病蚕发现得越早,病原扩散传播的范围就越小,对蚕病的防治也就越有利。一般蚕病初发时,往往表现为群体发育不整齐、眠起不齐、分批较多,且通过观察蚕的食桑也能发现,如蚕食桑不旺,有时听不到或只能听到很弱的食桑声均表明蚕发病。蚕病初发时要及时通过提青分批、隔离淘汰、加强饲养管理等来控制蚕病传播。同时蚕发病后要尽快确定蚕病种类,一般以肉眼诊断为主,根据群体发育、体色、体形、体态、粪便及病理病变等,找出典型症状,及时治疗,控制蚕病蔓延。如体色紧张发亮、乳白,体躯肿胀,行动狂燥,血液乳白呈脓汁状,可诊断为血液型脓病;胸部透明,排出带有乳白色黏液的蚕粪,中肠后半部出现乳白色横皱,可诊断为中肠型脓病;出现空头的症状,体色带黄发亮,中肠充满黄褐色污液,可大体诊断为病毒性软化病;出现胸部膨大,腹部收缩,排软粪或连珠状粪,可诊断为败血病;突然停食,痉挛抖动,很快倒伏死亡,可诊断为猝倒病;尸体头部向前伸出,手触略有弹性,不久变僵者,可诊断为僵病;最初在皮肤上可见一粒米黄色、椭圆形的卵,几小时后呈现羊角状病斑,随蚕的长大全节肿胀扭曲,可诊断为多化性蝇蛆病;胸部膨大,狂躁或苦闷,吐液,体躯缩短、扭曲,痉挛,倒卧于蚕座,可诊断为农药中毒症。

2.4 发生蚕病后的应急措施

(1)病毒病,应及时检出病蚕,并隔离或淘汰病蚕、弱小蚕,然后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控制蚕座内传染。(2)真菌病,要及时检出病蚕,放入消毒缸内处理后深埋,并使用灭僵灵和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或选用优氯净熏烟剂熏烟,每天1~2次,直到不发病为止;此外,要通过勤除沙、少用水剂、蚕室通风排湿等办法降低蚕室蚕座湿度,减少发病。(3)细菌病,要及时检出病蚕,并根据不同的细菌病,选用有效药物添食防病,例如败血病或细菌性胃肠病可添食克蚕菌等药物。(4)猝倒病,可进行桑叶叶面和蚕座消毒,保持蚕座干燥卫生;注意桑叶运输、储藏适当,防止桑叶发腻发酵;蚕头不要太密;仔细操作,防止创伤传染;加强通风排湿。(5)蝇蛆病,要使用灭蚕蝇预防;蚕室门窗要设置门帐、纱窗隔离防护;发病严重难以控制时,可添食或体喷灭蚕蝇,添食对毒杀已侵入蚕体的蝇蛆的效果好、体喷对毒杀蝇卵的效果好。(6)蚕中毒,要迅速查明毒源,立即切断毒源以避免蚕继续中毒;敞开门窗通风换气,并撒隔沙材料,加网除沙,将蚕移到通风阴凉处,喂以新鲜桑叶,加强管理;对被有毒物质污染的蚕匾、蚕网等蚕具,可用碱水洗涤,反复暴晒后再使用;同时,中毒蚕如发现早、处理及时,有些蚕可自然恢复,不宜轻易倒掉。

3 结 论

目前,蚕病依然是困扰农村养蚕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有效控制蚕病危害仍是夺取蚕茧和蚕种优质高产、巩固和稳步发展蚕业生产、提高整个蚕业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益的重要措施。针对目前农村蚕病防治中的各种突出问题,要加强管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合理采用防治措施,确保蚕桑丰产、丰收及蚕茧优质、高产。

2017-06-14

猜你喜欢
蚕沙蚕室蚕农
秋蚕饲养前消毒防病技术
探究蚕沙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沼气养蚕的技术
蚕沙真好吃
躲雨
蚕沙处理资源利用分析
农村养蚕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蚕农侯大国诗作(一)
又叫“下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