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课外:初三语文教学之我见

2017-02-04 16:06张静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课内课外语文教学

张静

摘 要:面对中考压力,初三语文教学中功利主义和实用性变得尤为明显。可是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和学习是低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依然要尊重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即课内与课外并重。在课本熏陶和大量语文实践中,获得实实在在的语文能力,这也将获益于中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内;课外

初中语文教学的性质和任务,简单来说,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和素养的生成,人文性的培养,审美、鉴赏能力的初步形成,文化的传承等。语文课上到初三,因面对中考的压力,功利主义和实用性便占了上风。语文课堂不再那么富有诗意和趣味,被僵化、简单化和机械化。然而语文能力是在感悟、积累、情感体验中潜移默化形成的,是急攻不来、机械训练不到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和学习是低效的,也是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背道而驰的。因而,我认为初三阶段无论是常规教学还是总复习,语文课堂教学依然要尊重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性质,即课内与课外并重。在课本熏陶和大量语文实践中,获得实实在在的语文能力,并最终决胜于中考。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有以下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以课本为引领,提升阅读感知能力

中考语文遵循这样的原则:材料在课外,但知识、能力在课内。不以课本为主线到处乱撞,实则费劲低效之举。如果连教材都不要就带领学生进行题型训练,盲目构建空中楼阁,无疑加重了应试功利的色彩。因而我们的语文课唯有以教材为本,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一篇篇优美的文字中,去领悟语文的魅力。

正如课本“写在前面”的话所说,我们要开启一个学习之旅,在文本的引领下,看“北国风光”,赏“万里雪飘”,听“雨的诉说”,乘着“音乐的翅膀”,走进小说的天地,登上戏剧大舞台,去唱毕业的骊歌……我们还可以去感受“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慷慨,去体验“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沧桑,去品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美好,去领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睿智……在没有那么多题目预设的情况下,浸润于其中,信步闲庭,花间徜徉,活跃思维,放飞想象,让你欲罢不能,真正品味出语文的“甜”,从而唤起生活和学习的激情。语文就在这样的沉醉陶冶中悄悄形成了一种语感、悟性和能力。

当然,到了初三,我们不能回避考试,需要一定的应试训练。要明白,我们不只是学教材,而是借教材学。要以教材为纲,有效防止拓展练习的随意性。教师要带领学生在文本的学习品味中,相时设题,点击中考,落实知识。如品读《孔乙己》,在欣赏鲁迅塑造人物的功夫时,即兴点击中考—小说鉴赏:理清小说的线索。若有学生能谈到双线索问题,可及时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进行引导式阅读。或者对照刚刚写过的作文,从线索入手进行分析、辩论和修改。这样,学生能消除长期被习题狂轰滥炸,被迫答题的恐惧心理,往往学习情绪高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课外为辅助,加强语文综合能力

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除了不冷落课本,我们还要加强对初三学生课外读、写能力的培养。读的方面,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学生阅读范围狭窄,不愿意读,没有发现读书的乐趣。另外,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量始终有限,而且教师就题论题讲解,就像把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肢解了一样,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

鉴于初三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妨找一些简单的方法来不着痕迹地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的综合能力。比如,适当增加一些中考范文的摘录,要求学生从词句、技巧、立意、布局等角度点评。学生熟悉了佳作的标准,写有榜样,在鉴赏中渐渐就会习得一些章法和技巧。还可以在语文课上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个故事,或者谈点社会见闻,再略加叙述,既评内容,又评讲法。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去读书看报,去关心周围事物,把经过提炼的信息吸收过来,扩大受众面。

写的方面,到初三后,可以让学生写写随笔,提高学生对题材、立意、写法等方面的关注程度。学生在写随笔中,不但可以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把语文课中学到的知识和信息有意无意地运用到思维和写作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语文能力。

三、课内+课外=语文能力的提升

越是到了初三,越是要以课本为重要载体展现本学科的个性风采,以此守住语文学习的阵地。认真理解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精神,用好课本,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我们每一位初三教师都应该重视的。当然,课外的大量阅读和习题的训练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接受了一个个地地道道的语文课的熏陶,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语文能力,最终能使我们的综合复习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根据初三语文的特点,教师的教学行为也要做相应的策略调整。首先,要加强教学研究,多思考,多改进。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其次,精选练习内容,提高训练效果。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编制个性化作业和试题。训练一定要分层次,有梯度,容量适当,难易适度,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前进的动力。最后,重视课外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认识能力、思维水平是初三教学的重点,也是解决阅读和写作这两大难题的根本。

因此,在我看来,初三语文教学应抛却功利主义,将课内知识的讲解与课外能力的实践结合起来,将提高教学质量与研究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将保证学生从容应试与全面提升素养结合起来,应对考试与提升素养完全可以两全。我相信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赵福祺.语文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大出版社,2003.

[2]成丽君.初三语文教学中的加减乘除[J].方法探寻,2010.

[3]葛琛静.浅谈初三语文课堂执行力的提升[J].现代教学,2010.

[4]马容淑.浅谈如何培养初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新课程,2008.

猜你喜欢
课内课外语文教学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