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推广与文化融合问题研究

2017-02-05 14:36汤雯雯
戏剧之家 2017年1期
关键词:文化融合对外汉语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汉语国际影响力也日渐提高,国际上兴起“汉语热”。汉语的国际推广是汉语“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在当地扩大影响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和当地文化融合的现实问题,例如一些西方国家对汉语的国际推广对本国文化的影响持警惕态度,部分国家甚至对“孔子学院”的教学活动进行监视。以上种种,都是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面临的文化融合问题,需要在未来进一步解决。

【关键词】对外汉语;国际推广;文化融合;综合国力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50-02

一、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考古资料已经证明,秦代汉语就已经通过民间交往实现了传播,在中东和日本也分别发现了有汉语印记的文物。进入唐代以后,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大幅提高,周边国家纷纷学习汉语,日本还数次派遣“遣唐使”来我国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明清时期,随着到东南亚做生意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汉语的国际推广步伐加快。进入近代,随着中国国门被打开,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在中国这个原料和资本商品产地的地位,西方列强开始重视学习,但这一阶段的汉语国际推广是被动的,且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社会经济长足进步,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汉语的国际推广步伐加快。根据数据,截至2015年10月,各国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仅次于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可以说,汉语成为了世界上重要的通用语言,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取得骄人成绩。

二、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面临的文化融合问题

首先,是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汉语国际推广现象的不当警惕。虽然汉语国际传播包括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活动并不是以灌输中国的价值观为目的,只是在于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传播,但仍然会遭遇西方国家政府和民间的质疑。汉语国际推广是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提高和国际影响力扩大而自发产生的现象,并不是中国政府或人民有意为之,学习汉语能够让外国人更好地与中国人进行社会经济文化交流,本质上是共赢的事情。但部分国家和地区由于长期对中国存在偏见,认为汉语国际推广是中国政府处心积虑进行“文化殖民”的措施,加上个别国家恶意渲染“中国威胁论”,导致汉语国际推广在与当地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要面临来自政府等外部压力,这对汉语国际推广及其与当地文化融合是十分不利的。

其次,文化自身的差异导致的融合困难。汉语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语言,所谓古老,是汉语成为一门语言,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所谓年轻,是汉语与时俱进,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吐故纳新,很快地接受外来文化,并融合到汉语自身的语言体系中。因此,汉语本身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由于鲜明的文化特质,导致汉语在部分国家和地区进行推广时,往往面临着当地人民不理解汉语表意,对汉语的发音规则以及语法规则难以理解,尤其对汉语承载的中华文化背景理解困难,最终阻碍了汉语的使用和国际化传播。这也是现阶段汉语国际推广与文化融合方面的又一问题。

再次,是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语言具有“听、说、读、写”四个功能,学习一门外语,必须要遵循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有利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化的精髓,才能更好地使用这门语言。由于我国对外汉语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是最近十几年才开始起步,国内对汉语国际传播如何与当地文化融合的课题研究才刚刚起步,处于实践累积阶段。因此,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影响了外国人对汉语学习的热情和理解程度,不利于汉语国际推广及其与当地文化的融合。

三、促进汉语国际推广及其与当地文化融合的路径

“文化融合”主张“和而不同”的原则,融合不等同于同化,通过文化融合和交流使各民族之间的文化更为多元化,更加富有活力和生命力,所以文化融合较之文化霸权应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一是要消除外国人不必要的担忧和警惕。在汉语国际推广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发挥引领者的作用,通过政府间合作的方式,推动汉语国际推广。政府要重视汉语的国际推广,适当借鉴韩国政府在引领“韩流”风靡亚洲的做法;另一方面,要加大民间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民间交流是释放善意的最佳途径,要广泛通过商贸合作和教育交流的途径,以民间团体为中坚力量,开办民间背景的汉语国际推广组织,和有着官方背景的孔子学院一起,实现官方与民间两个渠道,多方位加强汉语国际推广的力度。在教学篇章的选择上要开拓视野,把选择的范围扩大到全球的“华语文化圈”,包括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区的华人著名作家乃至欧美等全球范围内一些著名汉学家的文章,在教材选编形式上尽量淡化中国国家意识,而注重汉语的规范标准,“使汉语传播如‘润物细无声之春雨般平和,如‘奔流到海不复回之江河般长远。”既要正确认识这些困难和阻力,更要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通过官方和民间两个渠道释放善意,加强沟通,打消外国人对汉语国际推广“中国威胁论”和“文化殖民”的误解与偏见。

二是要进一步发挥经济实力作为汉语国际推广的支持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实力的提高是文化传播最有力的推动因素,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根本动力。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外经贸交流充分彰显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汉语国际推广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经济发展。未来,要通过经贸往来进一步加强文化领域的沟通和交流,加强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增强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文化是多样的,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汉语国际推广的过程也是中华文化与当地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经贸往来合作能够很好地找到双方的共同价值,避开一些不必要的障碍和警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要加强汉语国际推广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培养,重点是培养其对当地文化的了解,要尊重当地风俗和习惯,避免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和互相了解不多,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例如在伊斯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要充分注重当地的文化特色,在解释例如“猪狗不如”这类成语时,要注重穆斯林不嗜猪肉的文化特点,要避免对猪有贬义的解释,要灵活变通。要区别不同国家和文化形态,比较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形态下传播效果的差异及原因,与传播对象国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互动,以取得和谐沟通与文化融合的效果。此外,汉语国际推广人员还要充分担当起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性任务,要加强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知识、中国主要哲学思想与宗教文化如何与当地文化融合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学与艺术如何走向世界的基本知识、中国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中国国情的基本知识,并学习其他优秀人员的案例,提升专业素养,切实解决好、发展好汉语国际推广实业,实现与当地文化的良好融合。

总之,汉语的国际推广过程中必须要注重与当地的文化进行有机融合,汉语国际推广政策中要体现不同国家、民族的特点,注重“本土化”汉语教师的培养,从而实现汉语国际推广模式的形成以及实现中华文化在国际上影响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艳军.孔子学院发展模式问题探析——以韩国忠北大学孔子学院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2]李敏.文化外交及其在当代对外关系中的独特价值——兼议地方对外文化交流的作用和实现途径[J].当代世界,2015(12).

[3]金立鑫.试论汉语国际推广的国家策略和学科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

[4]亚凯特·格里伯尔,格兰特·麦克伯尔尼,陈洪丽.新加坡教育国际化战略进程遭遇挫折[J].教育发展研究,2007(23).

作者简介:

汤雯雯(1988-),女,汉族,广东广州人,硕士,讲师,西安财经学院文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国际化背景下汉语国际推广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6JK1283。

猜你喜欢
文化融合对外汉语
珠澳两地高校文化情感融合研究
文字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知识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内容及途径分析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