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电视剧合作论坛”

2017-02-05 15:03
电视指南 2016年12期

2016年11月1日,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与中美电影节共同主办的中美电视剧合作论坛在派拉蒙影业隆重举行。由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杨铮亲自带队,中国电视业界领军人物第一次集体亮相好莱坞,合力发声拓展中国电视剧国际化与产业化,在美国娱乐之都好莱坞开启了中美电视剧合作的新纪元,中美电影节将继续扮演好中美人文与影视产业交流合作的平台。

中美合拍电视剧的战略承载的是中国电视剧走向世界的梦想。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杨铮在致辞中表示,今年,中国国家广电总局第一次派出电视剧代表团参加中美电影节,是希望向美国方面的同行表达一种中美双方在电视剧领域合作的愿望,寻找双方合作合拍电视剧的可能性。并且中国电视观众近13亿、电视剧播出量分别占电视台和视听网站播出总量的30%和80%以上、平均每天制作完成电视剧45集、中国电视剧市场总体规模达到130亿美元,这些数据勾勒出中国电视剧产业的基本轮廓。基于此,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定会找到能产生共鸣的方面,找到共同出发的起点,促进两国在电视剧领域合作发展。

杨副司长的引导性发言之后,嘉宾就中美影视的差异及共同点、中美影视合作项目执行中的困难、前景及趋势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及交流,并与中外业内人士分享了此行带来中美电影节参展参评的影视作品。中国电视剧官方代表团首次亲临好莱坞,吸引了国际数十家知名媒体参与和报道。

中美电影节是唯一两任美国总统亲笔签名信函肯定的中美电影文化交流项目;唯一以文本的形式写入美国国会年报,最早入选中美人文交流成果清单的国家级电影文化项目,2016 年再次入选该清单;也是唯一代表中国电影市场颁奖给在中国最受欢迎美国电影的海外电影节。为表彰中美电影节连续 12 年推动中美文化交流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美国大洛杉矶郡郡政府将 11 月命名为“中美电影节月”,庆祝这一中美两国电影文化产业的年度盛事。整整一个月期间,中美电影节举办了影视市场、高峰论坛、开幕式、颁奖典礼及主题展映等各种活动,进一步促进中美影视业内的合作与交流。

中国电视剧“出海”突破壁垒,正在发力

中国电视剧的庞大市场一直受到许多国外电视剧公司的关注。上世纪90年代《东京爱情故事》等日剧风靡中国,进入21世纪后,以《来自星星的你》《蓝色生死恋》为首的韩剧席卷而来。而近年来,像《摩登家庭》《老友记》《权力的游戏》等人气美剧越来越受到中国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反观国产剧的“出洋路”却不是那么顺遂。从上世纪80年代末《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四大名著走向海外市场,到《咱们结婚吧》《奋斗》《杜拉拉升职记》等电视剧先后在非洲的几个国家播出,再到《甄嬛传》《琅琊榜》相继登陆美国,国产剧虽然在东南亚地区和第三世界受到欢迎,但在日韩与欧美国家始终面临售价低,播出平台非主流(一般为华人频道和收费频道)的局面。

然而,现如今中国电视剧出口渠道不断拓宽,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补充的多元播出体系。并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中国电视剧通过销售版权、点播分成等方式,已逐步扩大了在海外新媒体传播平台上的影响力,并取得了相应的经济效益。海外网站上有大量中国电视剧视频资源,几乎达到与国内主要视听节目网站同步更新。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获得的数据显示,我国电视剧在海外新媒体市场明显扩展。并且近年来,一批优秀中国电视剧在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地获得知名国际电视节奖项,受到境外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这不但说明了海外市场对中国电视剧品质的认可,还提升了我国电视剧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

2007年至2012年,《马文的战争》《媳妇的美好时代》以及新《三国》连续获得“海外电视剧特别奖”,充分证明了中国当代电视剧的实力;《乔家大院》《中国往事》《步步惊心》等在首尔国际电视节分获长篇电视剧大奖、最受欢迎外国电视剧奖和终极大奖等……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电视剧走出去的成绩显著,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此次中美电视剧合作论坛的影视文化交流,促使着中国的影视剧“走出去”的愿望慢慢实现,持续效应将带动一批优秀国产剧作走出国门。经济发达带动了文化繁荣,文化繁荣又带动了生活方式的输出。中国影视作品逐渐打破海外输出这个艰难的壁垒,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电视剧开始卸掉沉重的说教,有着现代气息的大量作品拥有了真实、客观的力量。中国影视作品在整体上已经实现了衔接,贡献出一个深邃、多元、丰富的中国形象。

中美合作需要各方积极推动,求同存异

目前,海外很多观众对中国以及中国历史的了解,都来自电视剧。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电视剧占国际市场的比例仍然较低,辐射地区仍然集中在东南亚、北美地区华人群体,其影响力尚难与欧美主流国家的电视剧相比。并且与电影这种“世界语言”相比,电视剧更多依托本土文化,很少有电视剧可以做到完全击穿文化壁垒。

文化鸿沟之外,中美电视剧的商业规则也迥然不同,这包括摄制和播出方式、内容尺度和重心等各个方面。想要打造一部在两个市场都大受欢迎的电视剧难度相当高。此外,中美合作公司的理念也存在不小的分歧。可以看到,不管是谨慎的华纳兄弟,还是强势的HBO,它们在交流中透露出来的讯息都显示它们想要合作主导权的意图。比如,华纳兄弟介绍与韩国的合作模式是由华纳提供顶级的编剧团队,双方投资五五分摊,韩国公司拥有韩国的发行权,华纳则拥有其他地区的发行权。此外,华纳对中方提议的古装、玄幻题材并不感兴趣,希望开发让人类在情感上有所共鸣的国际题材或者是能反映亚洲变化的内容。HBO则秉持自己大投入大制作打造现象剧的理念,并寻求合拍地的财务补贴。以《纸牌屋》等自制剧享誉盛名的流媒体服务商Netflix则态度暧昧。中美双方对合拍主导权的分歧永远不可能真正消失,只能通过双方协商尽量去寻找一个平衡。

此外,中美合拍的电视剧会不会像很多中韩合拍的电视剧那样变了味,失了色,让人失望?这样的担忧难免会有。毕竟,以美剧的成熟的制作模式炮制出讲述中国故事的精品剧,再借助美国公司发行优势助力中国品牌的电视剧出洋,这样的结局只是一个最理想的状态。虽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担忧,但是相信只要在未来各方的积极推动下,屏幕上看到越来越多中美合拍剧将成为一种必然。

因此,中国电视剧要实现有效走出去,不仅需要政策扶持,也需要电视剧制作方不断提高优秀电视剧的策划、制作水平,积极拓展营销渠道,真正将电视剧走出去作为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使命来对待。中美合拍并非一条一开始就会注定成功或失败的道路,想走得更远还需参与其中的电视剧公司的共同努力。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

感谢中美电影节组委会的盛情邀请,很高兴参加此次中美电视剧合作论坛。

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四个数据。第一个数据:11亿。中国电视观众12.8亿,网络视频、手机视频用户9.09亿,复合渠道电视剧观众规模达到11亿,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电视剧观众。第二个数据:30%和80%。中国目前有电视台2416家、视听网站263家,电视剧播出量分别占电视台和视听网站播出总量的30%和80%以上,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主要内容资源,是中国大众文化消费的第一需求。第三个数据:45集。2010年以来,中国电视剧保持着每年15000集左右的产量,平均每天制作完成电视剧45集,中国是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第四个数据:130亿。目前,电视剧国内销售收入23亿美元,版权收益为33亿美元,电视广告收入为63亿美元,中国电视剧市场总 体规模达到130亿美元。随着中国电视剧的发展,这一市场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11亿、30%和80%、45集、130亿,这些数据能够为我们勾勒出中国电视剧产业的基本轮廓。但数字毕竟是抽象的,我建议美国同行看几部中国电视剧,比如《媳妇的美好时代》《父母爱情》《欢乐颂》《琅琊榜》《大清盐商》等,这样能够对中国电视剧创作水平和制作水准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因为我本人对美剧的认识更多地来自于《大西洋底下来的人》《兄弟连》《迷失》《纸牌屋》等等。

电视剧虽然都是讲故事的艺术,但中美两国电视剧植根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题材类型、叙事方式、艺术风格都有着各自鲜明的文化烙印和艺术特点。同是讲述宫廷王权故事,《琅琊榜》和《权力的游戏》就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和特点构成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电视剧世界,也让我们之间因为好奇而相互吸引,因为吸引而走得更近。今天我们来到洛杉矶,就是想传递加深中美电视剧全面合作的良好愿望,希望实现中美双方共同创作、共同投资、共同制作、共同播出电视剧,寻求两种不同类型风格电视剧合拍的可能。

这几天,我们分别拜会了美国制片人协会、奈飞公司、华纳兄弟公司、HBO公司等,与美国同行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交流。必须承认,中美双方在电视剧创作、制作、播出上有着诸多不同,实现中美电视剧合拍需要更多的协调和磨合。比如,美剧播出平台主要在付费频道,中国电视剧播出是公共频道,这对内容的要求就是不同的;美剧每集60分钟,中国电视剧每集45分钟;美剧一部12集左右,中国电视剧一部40集左右;美剧是周播、季播为主,中国电视剧是每晚两集、连续播出20天左右;美剧以集体创作为主,中国电视剧更多采取个体创作与集体创作相结合的方式。这些差异会给我们今后的合作带来挑战,但我们依旧对合作的前景抱有信心。这一信心来自于双方合作的强烈愿望,“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这一信心,同样来自于东西方文明几千年来积累的智慧,它为我们提供了破解问题、弥合分歧的可能;这一信心更来自于人类文明中“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精神,正是这种文化精神让两种文明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在当今世界依旧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我相信,两国电视剧同行具备这样的气度和胸怀。

中国有句成语“知易行难”。中美电视剧合作的美好前景,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我真诚希望,中美电视剧同仁能够多一些勇气、多一些智慧,更要多一些耐心,从寻找共同感兴趣的好题材、好故事入手,取长补短,互利协作,找到我们共同出发的起点。

我女儿今年十一岁,既学中文也学英文,既喜欢《西游记》也喜欢《哈利·波特》。和美国孩子一样,未来她们将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世界。我们要提前给孩子们准备好礼物,为她们提供更多的选择与可能,用我们共同合作的好故事温暖她们的未来。

期待第一部中美合拍电视剧的诞生,期待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能够在电视剧上结出丰硕成果,期待中美双方共同演绎反映人类真挚美好情感与瑰丽奇伟梦想的精彩故事。

谢谢大家!

中国电视剧走向世界,更需要打造精品佳作

华录百纳刘德宏:

优秀作品推动中美合作与发展

“三年前,华录百纳买过华纳旗下电视剧《亲密的陌生人》的版权,我们希望将这个电视剧模式引入中国并制作播出,但由于还存在一些难点,目前还没有完成。”刘德宏说。

虽然目前还没有出现中国与美国共同制作的电视剧,但《甄嬛传》等剧也说明了中国的电视剧具有进入全球市场的能力。“优秀的故事本身具有交流、互换的基础,华录百纳和日本就有过这样成功的合作,也希望能与美国同行建立这样的合作,共同推动电视剧产业的发展。”

山影集团晋亮:

以“中国故事、美国制造、全球营销”为使命

晋亮在论坛上发布最新消息:山影集团将在美国成立影视公司,推动电影和电视剧项目的纵深发展。据了解,山影美国公司人员正在陆续到位,办公地址已初步选定,合作项目已开始接洽。只要走完国内的相关报备审批程序,公司即可正式开展业务。山影美国公司将担负“中国故事、美国制造、全球营销”的山影国际化发展使命。

晋亮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美文化交流合作也应不断升级,“不能一味套用原来的老路子。聚‘智共赢,‘智就要求我们从更广泛的题材入手开展合作,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动作片等曾经取得成功的题材上。”

慈文马中骏:

选好题材,让中国作品被全球观众认知

截至目前,慈文传媒曾先后与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进行电视剧、电影和动画合拍项目,但还没有与美国的公司开展过类似合作,马中骏表达了与美国同行合作影视剧的期望。

与其他国家的合拍也让慈文积累了一定经验,马中骏认为,选好题材十分重要,如果是单纯的本土化题材,很难获得全球观众认可。中国拥有丰富的、值得被改编的文学作品和素材,如果能够先与美国出版业同行达成合作,将有意义、有价值的中文作品翻译过来,使其首先成为全球观众认知的故事,再进行全球视野的电视剧创作,这样双方的合作效率或许会更高。

华策傅斌星:

不断合作,现场签约

近两年,通过与DramaFever等海外视频网站的合作,华策多部电视剧都在海外获得了良好收视和口碑,《解密》在海外同步播出之后颇受欢迎;《亲爱的翻译官》在北美地区收获口碑;以邵逸夫为原型的《传奇大亨》受到了戛纳电视节官方的肯定,是首部获戛纳电视节官方展映资格的华语电视剧;《我的奇妙男友》被网友自发翻译成20多种语言,西班牙网友还自发给这部剧作了网页……

在论坛现场,傅斌星和Suk Park分别作为华策影视和DramaFever的代表,就《我的奇妙男友2》和《柒个我》的合作进行签约。另据可靠信源,华策和华纳的战略合作也在稳步推进。在稍早前,华策方面透露,还有两个重点项目正在推进国际合作,一个是侯孝贤《刺客聂隐娘》的电视剧版,另一个是王家卫《一代宗师》的剧版改编。

乐视花儿影视敦勇:

《甄嬛传》之后,将迎来更深度的合作

敦勇表示,乐视花儿影视的主要战略是打造精品和大制作电视剧。2015年,精剪版《甄嬛传》在Netflix播出,是该公司剧集迈向美国市场的一次有益尝试;接下来,乐视花儿影视还将与美国公司增强沟通,探讨其他合作可能。“我们与华纳兄弟、HBO已经有项目在讨论和落实之中。”据透露,此前HBO亚太区负责人已和导演郑晓龙有过深入沟通,合作意向强烈。

南方领航王勃:

《漂》,从演绎历史到合作未来

南方领航的新项目《漂》,在论坛上播放了全英文对白概念片花,引发热烈掌声。广东南方领航影视传播有限公司制作总监王勃介绍,这部剧从剧本研发至今已经有7年时间,由广东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重点策划推进,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领航出品。早在两年前,南方领航就开始与美国主流媒体对接,美国当地时间2016年9月24日,中美合作正式启动仪式在洛杉矶举办。

该剧将镜头对准在美华工,故事从1863年大淘金开始写到1893年,跨度30年。拟推出50集的中国版和13集的美国版,中国版的剧本已经全部写就,现阶段在准备美国版剧本。该剧预计明年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