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体会

2017-02-05 15:04荣文艳
考试周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电子白板儿歌想象

荣文艳

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益、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的课堂。但在现行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相当一部分教师仍退不出课堂的主宰地位,虽不在台前包办,但躲在幕后压制、代替,致使学生在课堂上察言观色、小心翼翼、欲言又止、畏首畏尾,时不时看教师脸色行事。因此,如何形成和构建高效课堂便成为目前基础教育中的重点问题。

1.提高课前预习的高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教师应该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查阅工具书等方法,通过课堂反馈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教师要做好学生课前预习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如借助网络进行同步学习,借用一些工具书进行自主探索。学生应主动感知、理解、分析教材,积极主动地落实预习,完成不同的学习内容。

2.加强学习,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做到“专”

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加强专业学习,不断夯实语文教学基本功,形成系统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打好专业基础;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知识,掌握语文教学领域的学术动态,以便及时更新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通过专业学习,为进行教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3.通过朗读提高课堂韵味

朗读可以让整个语文课堂充满无穷的韵味。只有以读为本,使阅读过程成为学生不断感悟、吸收、内化的过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读中学会储存知识、质疑探究、咀嚼品味,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教师的充分交流,有利于学生审美鉴赏、品悟能力的提高,并使整个课堂都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示范性的阅读指导,鼓励学生采取分组朗读和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并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体会文章的气韵和美感,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中读出语文味,在品词品句、咬文嚼字中品出语文味。

4.利用电子白板

4.1利用电子白板的编辑功能。与书写功能一样,这是跟以前的课件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它克服了课件只能按预定模式播放、不能随意更改的缺点,老师可以在制好的课件上随意编辑,随意书写,并进行自由搭配,自由拖动、点评、迁移,较之以前白板的确方便实用很多。

4.2利用电子白板的回放与返回功能。与最早的粉笔黑板时代相比,现在的电子白板可以让老师学生无限制地书写、描画,不用担心黑板不够用,擦了无法重现,特别是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喜欢利用白板的这一功能进行知识的再现,省时又省力,并且效果明显。更为可贵的是,如果有学生因为走神或理解慢而出现知识漏洞,可以在下课后再自己点击白板,单独问老师课堂中所讲的问题,老师可以就那页知识给学生开小灶,直至学生明白为止。利用这一功能,学生问问题的多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5.注重语言积累

5.1诵读文本,积累语言。诵读、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在诵读过程中,教师的有效引导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诵读任务寓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玩中诵读,在玩中背诵,在玩中积累。如配音法教材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把此角色的语言进行反复朗读。在活动课上,教师播放相关影像资料,请学生为他们配音,并评出最佳配音者。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年纪小、好胜心强、好表现自己等特点,采用分角色表演读、打擂读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多背把课本中那些规范的、生动优美的语言信息储存在大脑中,并内化吸收为自己的语言。

5.2开展特色活动。按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将班内学生分为若干课外语文学习小组,制定组内学习目标,互动互助地进行学习交流,开展特色实践活动,教师每周重点指导一个组。如开展“我的收获多”参观感受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创编“我是环保小卫士”主题诗画集。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了许多词汇,丰富了生活,也认识了社会,增长了经验。

6.识字教学利用儿歌

儿歌又称口诀识字法,使用比较广泛,比如“弯”字:一点一横长,两竖在中央,左一点,右一点,“弓”字在下方。比如“夜”字:一点一横一个人,一点钻进一反文,夏天晚上满天星,夜色美丽多迷人。根据字形的直观特点,编写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在多次吟诵后就能准确记住字形。儿歌法适合形近字的辨析,比如“巳”、“己”、“已”三字,源自于胎儿在母亲体内的形状,但是如何帮助学生区分呢?有的教师把它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巳”封“己”不封,“己”字半当中。又如“渴”和“喝”的区分,“渴”了要喝水,“喝”水要张嘴,学生就能很快记住。

7.唐宋词教学要从文本出发

从文本出发,就是要发挥和调节好文本和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功能,不对文本做随意乃至歪曲的理解。文学作品虽为我们的阅读和理解留下了无限多样的想象空间,但它又有总体的指向性,我们的想象必须是“恰当的”,必须根据作品已经明白地提供给我们的材料和信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隐藏在作品文字、形象背后的东西发掘出来。作者在创作时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诗人的联想和想象必须是合情合理的。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一开头就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举酒问天,何时有明月?作者不仅问,而且要乘风到月亮上去,可是又怕广寒宫凄冷,受不了那里寒气侵袭。这一想象是新颖奇特的,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超世”与“入世”的思想矛盾。词人要“乘风归去”,说明他对人间不满,一个“归”字很有以神仙自居的味道,似乎他本来在月亮上居住,只不过暂时谪居人间,词中的一“欲”一“恐”深刻地揭示了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以上的解说有我们推测、想象的成分,苏轼当年创作时可能并没有想这么多,但可以肯定,我们的推测和想象并不违背苏轼的本意,是符合作品的本意的,因而应当合情合理。

猜你喜欢
电子白板儿歌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睡觉儿歌
儿歌绝唱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阅读教学中的巧用
七月的儿歌
念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