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效果的研究

2017-02-06 20:13刘秀珍曾奕云李旷怡罗秀芬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早期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

刘秀珍+曾奕云+李旷怡+罗秀芬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和神经内科所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对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功能独立性,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改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值(16.28±2.10)分显著降低,而FIM评分值(104.36±9.05)分则显著提高,总依从率显著提高,高达93.02%,而不能依从的比率则显著降低,仅为6.98%,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降低,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好发于中老年患者,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致残率高等临床特点。对于经过急性期住院治疗的患者而言,尽早给予积极有效的综合性康复护理,必将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以及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因此,本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和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给予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探讨其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旨在为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和神经内科所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其中男63例,女23例,年龄39~75岁,平均(55.0±10.6)岁。人选标准:(1)患者首次发病时间在7d以内;(2)经头颅CT或MRI确诊,并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标准;(3)无明显意识障碍,能够基本配合相关检查。排除标准:(1)发病前已患有肢体残疾或认知功能障碍;(2)合并不稳定性精神障碍;(3)合并重要器官恶性疾病。经伦理委员会通过,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则在患者病情不再进展的24~48h内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性康复护理,具体干预措施包括:(1)心理康复护理:全面掌握和剖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于患者的心声和疑惑应予以耐心倾听和详细解释,并积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指导和帮助患者及时调整和稳定心态,最大限度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患者与疾病抗争的勇气和信心。(2)语言功能康复护理:医护人员应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语言障碍,通过文字、表情、手势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加强与其沟通和交流,适时加强对患者舌头的运动和练习,并逐步过渡到听语指图和听语指字及单音节发声等相关训练,督促患者务必做到多说多练。(3)吞咽功能康复护理:医护人员应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适时开展鼓腮、伸舌、咀嚼及吞咽等相关生理功能性训练,并应在早期鼓励和协助患者行进食锻炼,在食物选择上应从流食开始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并以此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4)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医护人员应每天定时协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展肩肘关节的屈曲、外展、外旋活动,以及下肢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屈曲活动,活动量应循序渐进适度增加,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逐步开展立位平衡训练、迈步训练及日常生活训练等。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功能独立性、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改善进行比较和分析。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评分标准:神经功能缺损轻度为1~4分;中度为5~15分;中重度为15~20分;重度为21~42分。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对患者的综合功能进行评定,评分标准:完全独立为126分,基本上独立为108~125分,极轻度依赖或有条件的独立为90~107分,轻度依赖为72~89分,中度依赖为54~71分,重度依赖为36~53分,极重度依赖为19~35分,完全依赖18分以下。治疗依从性的评价标准:(1)完全依从:治疗中严格按医嘱执行,坚持规范治疗者;(2)一般依从:治疗中基本按医嘱执行,偶有不规范治疗者;(3)不能依从:治疗中常不按医嘱执行,不能坚持或中断治疗者;完全依从率与一般依从率之和计为总依从率。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测评表主要从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等方面进行评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差。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值(16.28±2.10)分显著降低,而FIM评分值(104.36±9.05)分则显著提高,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的总依从率显著提高,高达93.02%,而不能依从的比率则显著降低,仅为6.98%,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降低,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主要以急性期的转归为主要目的。而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护理主要通过自行锻炼来完成,往往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也会错过康复的最佳时机。相关研究表明,充分加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训练,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重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由于生活发生了巨变,心理受到严重创伤,对早期康复训练常会产生抵触心理,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通过对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纠正患者对疾病的理解,克服心理障碍,配合康复训练,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值(16.28±2.10)分显著降低,而FIM评分值(104.36±9.05)分则显著提高,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基本一致,说明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肢体的运动功能有改善作用。高婉霞等通过探讨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护理干预8周后,脑卒中神经功能缺失评分(CN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康复护理组患者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的总依从率显著提高,高达93.02%,而不能依从的比率则显著降低,仅为6.98%,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国内相关研究亦有相似。陈爱红等探讨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预4周后,康复护理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92.11%比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早期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对此脑卒中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猜你喜欢
早期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
雌激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中风复元方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血栓通注射液对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