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激发合作社发展动力

2017-02-07 16:13吴婧黁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党建+金坛领办

■ 文 / 吴婧黁

“党建+”激发合作社发展动力

■ 文 / 吴婧黁

截至2017年6月,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合作社904家,吸收党员1838名,其中党员创办领办合作社130家,占总数的14%,合作社中建立党组织的91家(含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占合作社总数的10%。2017年,进入金坛区农民合作社名录的合作社有126家,吸收党员930人,建立党支部10个,其中示范社党组织8家,吸收党员491人,全区合作社党建工作成效显著。

一、党建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

金坛区农民合作社经历了自行发展、政府引导、数量优先、量质并举、质量为重五个过程,合作社发展很快,但也出现了部分合作社领办组建动机不纯、服务能力不强、内部管理不规范、利益联结不紧密等问题。为此金坛区近年来,一方面按照省市相关规定,通过加强培训、监管、指导,严格扶持政策等措施,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在农民合作社中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合作社规范发展,提升合作社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二、多方面推动合作社党建

1.因社施策,夯实党在合作社的工作基础。由于合作社的产业特点、经营规模以及党员分布等情况的独特性和多样性,金坛区在合作社党建方面开展有益尝试,打破行政区域、行业领域等条条框框,因地制宜、因社而异,采取党员生产经营能手或行业带头人牵头、村干部引领、涉农部门指导等多种途径推进合作社组建党组织。正式党员3名以上、条件成熟的合作社组建独立党支部,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或根据地域相邻的原则建立党小组挂靠到村党组织,或根据行业相近的原则,成立联合党支部。对没有党员,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合作社,由所在镇(街)党(工)委或者村党组织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通过培育、发展党员队伍,实现党的工作覆盖。

2.规范机制,形成党组织与合作社的相融方式。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党组织帮助农民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中心任务与合作社带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社会责任高度一致,建立党组织与理事会联席会议制度,党建工作与合作社经营管理同步推进,同频共振,促进合作社健康规范发展。二是创新党员活动方式。要求党组织吸收组织关系不在该党组织,但与合作社发展密切相关的党员参与组织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发挥党员积极作用。合作社结合自身特点和需求灵活组织党员活动,例如儒林镇万叶水产合作社灵活利用网络平台和手机短信等形式,在向成员发布市场和养殖信息的同时,发送相关党建知识和时事咨讯。

3.集聚人才,强化合作社党组织队伍建设。一是榜样示范。金坛区利用电教手段,拍摄了黄金村老党员严清华、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周国平的专题片,通过榜样的力量,吸引更多青年农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近年来,全区示范合作社党组织每年都有1名—2名党员发展计划,如昌玉红香芋合作社2016年建立党支部,支部党员7名,下一阶段计划发展2名党员。二是交叉任职。通过党组织书记和理事长一肩挑,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理事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选优配强合作社党组织领导班子,支持村级经济发展和合作社发展相融合。全区有13名合作社理事长、党组织书记、村党组织书记“一人兼”,实现了“三位一体”格局,另有60名合作社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例如,儒林镇大学生村官张键同志领办半边天水产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支部书记一肩挑,在发展合作社的同时,组织合作社支部党员开展“党员先锋帮扶”活动,每位党员结对帮扶15户养殖户,为养殖户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帮助,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宣扬党的思想和路线方针。

4.先锋引领,奠定党在合作社的助农致富阵地。在合作社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乡土人才、致富能手和村党组织负责人,他们引领党建工作与合作社文化建设、产业发展、市场战略紧密结合,将红色党建有效引入农产品绿色产业链中。一是以人文关怀暖民心。昌玉红香芋合作社党组织对30多户少数民族农户和特困家庭采取“三优先一提高”措施,帮助芋农亩均增收7000元左右,每年为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1万元,对个别特殊困难户给予2000元—3000元的困难补助。二是以脱贫致富聚民心。朱林镇唐王村是一个经济薄弱村,2014年村党组织领办农机合作社,3年来累计投入1500万元,通过“五统一”规范发展,截至2016年底,合作社成员农户每亩平均节约成本120元、增加收益200元,入社农机手平均年收入8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近30万元,成功摘掉了贫困村帽子。三是以品牌战略强核心。黄金村严清华书记领办的金土地股份合作社,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强化品牌建设,创成江苏省名牌产品“一村一品”有机软米。村集体固定资产从9万元增至26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从1700元增长到2.36万元,村集体收入从不足2万元增长到470万元。

三、合作社党建还面临一些问题

1.观念的转变还有待加强。一方面,部分合作社重经营轻党建,更多的是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政治进步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干部对农民合作社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工作热情不高,服务和支持力度小,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导致合作社党建工作发展缓慢。

2.党组织工作制度还不够完善。一方面,合作社党组织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调研发现,合作社中有专门党建办公场所的很少,相应的书面或上墙管理制度鲜见,多数合作社的党建工作处于应付状态,空壳化严重;有的合作社已经不再经营,党支部名存实亡。另一方面,合作社党组织活动经费困难,不利于长期自主地良性运转。

3.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一方面,合作社成员重个人轻集体,合作社党支部党员大多数埋头于搞生产、求致富,加上党员教育管理的不规范,出现长期缺席组织生活、党员意识淡化、责任感和荣誉感缺失的问题;另一方面,合作社缺乏优秀的党务工作者,合作社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无法实现党建生产力的转化。新的合作社党建示范人物和先进典型太少,带动力度与影响范围不大,尤其是年轻农民入党积极性不高。

四、加大力度推进合作社党建

1.三级联动,构建合作社党的工作格局。一是要加强党建规划。建立由组织部协调,涉农部门参与的合作社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建工作的强大合力与长效管理,落实“制度、督查、考核”三到位,做到年初有动员部署、日常有指导督查、年末有考核评优,提高合作社党组织的组建率,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二是探索设立区级党建工作督查员、镇(街)党建工作指导员、大学生村官党务辅导员、合作社党组织联络员,通过“党建四员”制度,搭建区—镇—村—社党建绿色通道,一方面及时将党的政策和思想、党建工作动态以及致富技术和信息输送到合作社;另一方面,将合作社党组织落实情况、经验成效、问题困难、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向上级反馈,实现党对农民合作社的有效引导和服务,激发党组织活力,为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夯实基础。

2.培育典型,探索特色党建工作方法。金坛区合作社党组织回报社会、引领致富的意识强烈。首先,要大力选树、培育、宣传在推动合作社发展、促进富民行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党组织和个人,通过政治激励、物质奖励、宣传鼓励等机制,在全区合作社中形成支持党建工作、主动帮扶群众的良好氛围;其次,要把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总结提炼,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党员为骨干、农户为基础、特色产业为依托,可复制、可操作、可持续的合作社“党建工作法”,在全区进行宣传推广。

3.优化队伍,增强党组织动力和活力。一是加强对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的教育管理,提高其党性修养,引导他们富而思进、富而思源,鼓励他们通过传授经验,带动成员致富;对素质、觉悟较高的非党员带头人,要积极引导纳入组织,并进一步将其培养成党组织负责人,有效带动合作社发展和成员增收。二是培养讲党性、有能力、有活力的党员队伍。以提升党员素质为基础,重视在技术能手、青年毕业生中发展党员;进一步深化对现有党员的培训,坚持“党性教育首当其冲,技能培育不放松”的原则,拓宽党员受教育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激发党组织动力和活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过硬的党员队伍。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委农工办)

栏目编辑:刘华彬

猜你喜欢
党建+金坛领办
土地适度规模的有效形式——股份合作——村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见成效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古绛镇乔野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做好粮食种植“大文章”
“围绕”在百姓四周——黄陵“代办领办”拓展为民服务
走“乐道金坛” 访“绿野仙踪”
“纸上神话”——金坛刻纸
2017金坛秋季旅游产品
实施“党建+” 释放党建新活力
“党建+”助力贫困县摘帽
金坛茶叶 香飘海内外
美丽乡村建设的“党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