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对盆腔包块和HCG水平变化的影响

2017-02-07 08:16徐树梅潘晓红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9期
关键词:甲氨喋呤包块异位

徐树梅,潘晓红

(泰州市姜堰中医院妇产科,江苏 泰州 225500)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于子宫体腔外部位的妊娠,是我国育龄期妇女常见病。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性观念的改变,生殖道感染和人流术的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99%以上的异位妊娠为输卵管妊娠,大部分随着超声影像和临床检验技术水平的提高,大部分患者在孕囊未发生破裂前就得到明确诊断,避免了急腹症和急诊手术治疗的可能性;加上部分患者需要保留生育能力,保守治疗成为治疗异位妊娠的首选方法。既往最常见的保守治疗药物为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疗效较好,但孕囊包块消失和血β-HCG恢复时间较长,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需要行手术治疗。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促进盆腔包块的消退和β-HCG水平的下降,总结并作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行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8~42岁,平均26.7±4.3岁;有异位妊娠史9例,人工流产史45例,盆腔炎史12例;原发不孕6例,继发不孕15例;停经26~72天,平均49.2±3.5天;孕囊直径2.1~4.0cm,平均3.1±0.6cm。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患者的知情同意选择,分成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选择

① 入选标准:有性生活史、停经史和或不规则阴道出血史,不同程度的下腹部疼痛;一侧附件区触及包块及触痛,血尿β-HCG升高,超声示内膜增厚、宫腔内无孕囊,附件区探及混合性包块;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生命体征正常,无严重并发症;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或流产,内出血不明显;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精神、智力异常不能配合治疗等。

1.3 治疗方法

予以卧床休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腹痛和阴道流血等情况。①对照组:甲氨喋呤注射液20mg深部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5天;口服米非司酮片75mg口服,每天1次,连服7天。如果血β-HCG水平下降<15%,可重复1个疗程。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的活血散瘀汤辩证施治。组方:蜈蚣2条、桃仁10g、红花10g、丹参30g、赤芍15g、川楝子10g、当归12g、熟地15g、甘草6g;腹痛甚者加元胡15g,包块大者加莪术12g、三棱15g,体弱者加黄芪30g、党参15g,有出血者加用五灵脂10g、白芨1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口服;7天为1个疗程,随症加减,可重复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使用超声连续监测盆腔包块直径变化,检测血清β-HCG水平变化。②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③统计两患者的包块消退时间、血β-HCG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相关指标的动态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盆腔包块直径和血β-HC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盆腔包块直径和血β-HCG水平均逐渐减小,观察组变化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相关指标的动态比较

2.2 不良反应的比较

两组均出现数例消化道不适症状和头昏失眠等轻度不良反应,经处理后缓解,未影响疗程;无药物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明显损害、粒缺、剥脱性皮炎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5例15.6%,对照组4例12.5%;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甲氨喋呤对胚胎滋养细胞高度敏感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干扰DNA和RNA及蛋白质的合成,抑制滋养细胞增殖,破坏绒毛,促使异位妊娠的胚胎死亡。米非司酮与内源性孕激素竞争受体,阻断体内孕酮活性,促使蜕膜细胞坏死,滋养细胞凋亡,使血β-HCG水平下降和妊娠终止;提高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扩张宫颈管,利于胚胎排出。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联用,疗效确切,是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常用方法。但甲氨喋呤的毒副反应较大,需监测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虽然杀胚的效果较好,但胚胎不易从体内排出,盆腔包块消退和血β-HCG水平下降较慢,易致输卵管堵塞和继发性不孕症[2]。

祖国传统医学将异位妊娠归属于“停经腹痛”、“经漏”、“症瘕”等病证,主要病机是胎元孕于异常部位,致使气血壅滞和破损胞脉,血妄行不归经,导致血液瘀滞形成少腹血瘀和癥瘕之实证;治疗宜杀胚散结、活血化瘀、止血消瘕[3-4]。在本组方中,蜈蚣具有通络止痛、杀胚散结之功效;桃仁和红花具有活血祛瘀、散瘀止痛之功效,用于经闭痛经、瘕瘕痞块、瘀滞腹痛等症;丹参和赤芍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功效,用于瘕瘕积聚、痛经经闭、月经不调等症;川楝子具舒肝理气、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脘腹胀痛等症;当归和熟地具有补血滋阴、调经止痛之功效,用于经闭痛经、月经不调、崩漏腹痛、症瘕结聚等症。诸药合用,具有杀胚散结、逐瘀通经、活血祛瘀、通络止痛、补血和血、补气营血等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蜈蚣毒是一种组胺样物质及溶血蛋白质,可杀灭胚胎滋养细胞。桃仁和红花能改善血管的舒缩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溶血等活血祛瘀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组织肿胀,抑制炎症和局部肉芽肿形成等作用。丹参和赤芍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减轻局部瘀血;调节免疫和抗炎,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缩短愈合时间,解痉镇痛等作用。川楝子对平滑肌具有兴奋性,能增加平滑肌张力,具有解痉止痛作用。当归和熟地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加快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贫血动物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恢复,抗炎和抑制肉芽组织增生;促进子宫收缩,镇痛等作用。诸药同用,明显加快盆腔包块的缩小消退和血β-HCG水平下降。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活血散瘀汤辩证施治和随症加减,包块直径消退和血β-HCG水平降低速度明显加快,治疗有效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出较好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较少较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出较高的用药安全性。综上所述,对异位妊娠患者在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西药治疗,结合自拟的活血散瘀汤辩证施治,能显著促进盆腔包块消退和降低β-HCG水平,提高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小,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1] 乐 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05-110.

[2] 芦延峰.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48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3):330-332.

[3] 白贺霞,边文贵.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5,13(2):80-81.

[4] 杨小真.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3,8(4):148-149.

猜你喜欢
甲氨喋呤包块异位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自发型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1 例报道
甲氨喋呤单次肌注与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的对比研究
米非司酮结合MTX用于异位妊娠治疗效果观察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MTX三种用法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观察与分析
甲氨喋呤与阿维A治疗头部牛皮癣疗效观察
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80例临床观察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高压氧合甲氨喋呤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皮疹2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