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方案设计与路径依赖

2017-02-08 21:36刘建准梅佳静孙楚寒苌庆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科研创新能力研究生

刘建准+梅佳静+孙楚寒+苌庆辉

摘要: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是一个与经济社会耦合度较高的教育等级,研究生教育通过创造和传播无形知识资产,从而推动各学科的不断发展。本文基于现状调查,针对当前研究生群体在科研水平、科研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设计相应的优化方案,并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进行了具体剖析,以期后续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230-02

一、前言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科研与创新相结合是最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从不同角度分析影响研究生创新行为的相关因素,找出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并提出相应的提升方案,是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结合当前研究生科研活动中的不足,从外界科研平台完善、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自身提升等方面探讨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水平和创新实效。

二、当前我国研究生科研水平现状及分析

目前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仍然客观存在一些不利于自身创新能力提高的行为,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研究生科研目的不明确。在课题调研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硕士研究生对从事科研活动的认识存在偏差,自身对进行科研活动的目的缺乏积极正确的认识,并没有针对自身的个体发展进行深入的思考。课题组成员认为主要原因是部分研究生价值观错位,精神追求不高,对学术研究没有精神境界上的热爱。

2.研究生科研活动中存在严重的知行不统一。在调查问卷结果的收集结果中显示,目前有很多研究生能够意识到进行学术研究和科研创新的重要性,其自身也具有一定的研究创新思维和相应基础的科研创新能力,但是鲜有人将这些落实到具体的实践科研活动中去。

3.研究生科研活动存在着一定的从众心理。研究生由于所处群体环境,会不自主产生某种压力使其趋于与群体中的大部分保持一致,这就造成了研究生群体的从众心理行为产生,不仅不利于研究生个性发展,甚至产生惰性行为。这种心理会增加人的惰性和无特点性,不利于科研创新思维的产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

4.部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薄弱。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研究生科研活动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具体为:简单的对传统方法重复性使用、简单的揭示科研表面现象、简单的对已有结论进一步证实、采用简单的单一方法验证推理结果。如果任由这种现象继续存在,会抹杀科研创新思维,更不能实现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甚至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学术氛围。

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寻找相应的解决策略,并进而形成可操作的方案,设计好对应的提升路径。

三、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方案设计

结合以上总结的研究生科研活动中存在相应问题,我们试图从科研平台、研究生本身和指导教师等多方位构建对应的模式,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并从三个方面探求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途径。

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方案优化提升路径

1.加强科研平台、科研团队建设,从宏观层面形成良好科研氛围。良好完善的科研平台是研究生科研创新活动的有效载体和创新基地,也是进行科研创新的基础性工程,对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科研成果的互惠共享以及科研创新体系的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科研平台的内涵可简单理解为:是一个完善的支撑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的复杂有机系统,包括进行相应科研活动所需的资金、设备、场所等有形物,还包括科研团队有效分工协作、不同团队相互交流、知识资产的相应转化等无形物。

完善的科研平台对研究生科研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完善的科研平台为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支撑、为研究生群体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学术指导、可以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力、为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活动提供实践基础保障。

总而言之,加强各高校科研平台的系统完善建设,营造积极创新的学术研究氛围,不仅能多角度促进不同学科间的学术研究交流,还能激励研究生科研创新的热情,最终实现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增强。

2.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要积极介入,给予课题安排,引导研究生创新发展。在研究生整个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导师自始至终应该发挥主体作用、主要负责人和主要实施主体,决定了研究生培养的业务素质,有些研究生导师,通过内部凝练“师训”,影响其研究生,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从项目选题、方案设计到最终的数据分析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导师的指导。在这个环节,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导师自身科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研究生的培养效果,导师应对自身的科研素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客观认识,致力于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具体措施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研究生导师的在校课程任务、组建导师团队、对研究生导师的综合评价,从而保证其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导师针对所带研究生的特点,制定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培养方案,做到针对个体、因材施教,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导师还要充分发展的科研实践教育和科研素质教育。

(3)导师应积极探求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为研究生个人创新能力的提高创造力所能及的条件。

综上,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对研究生在日常科研活动中的学术建议、学术引导不可或缺,加强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积极引导作用,可以有效的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相关学科创新发展。

3.研究生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在科研中实现自我提升。研究生除了受教于导师,更重要的是从自身主观能动性上出发,积极探索提升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的途径,本文从以下方面对研究生自我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1)研究生应该端正自身的科研态度,从精神上对科研工作真正重视起来。研究生自我培养的最基础工作就是进行相关学科文献的阅读,对文献的阅读不仅仅停留在对其他学者观点的了解上,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文献,进行自我独立思考。只有进行深刻的独立思考才能在科研活动中有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在科研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独立思考可打破固有陈旧的思维定式,从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问题,从而萌发创新思维。

(2)研究生应通过积极参加课题实践培养自身创新能力。研究生积极参与不同课题实践,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作为一名研究生,应该积极参加一些自身专业之外的课题研究项目,通过这些不同课题的实践经验来锻炼自身的能力,即便未出色完成任务,也为自身日后从事科研创新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研究生应注重参加学术交流,积极弥补自身知识短板。学术交流的途径可以通过参加相关学科的学术会议,还可以撰写自身专业相关的小论文,发布到某些高校论坛,通过吸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来改进自身。

综上,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耗时长的连续系统工程,需要社会、高校、导师、研究生长期不懈的密切配合和紧密协作,从科研平台的建设、导师的引导、研究生个人主体能动性等三个层次逐级创新。本文基于相关调查,从理论层面提出了一些策略,后续将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廖和平,高文华,王克喜.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审视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33-37

[2]徐凯,徐洁,王宏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三大障碍的审视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5,(6):46-49.

[3]代莉莉,张淑丽,庞利飞.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科研水平[J].云南财经大学报,2011,(6):85-88.

[4]李娟,夏国清,王宏健.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6,(3):72-74.

Research on Scheme Design and Path Dependence of Raising Graduate Students' Research and Innovative Ability

LIU Jian-zhun,MEI Jia-jing,SUN Chu-han,CHANG Qing-hui

(Management School,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around the problem of the current graduate students in innovation,we design the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scheme,and carry on concrete analysis about the gradu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wish to enhance the follow-up period of graduate students education quality.

Key words:graduate student;research and innovative ability;lifting scheme

猜你喜欢
科研创新能力研究生
研究生美术作品欣赏
深化协同创新背景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多目标的土木工程专业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加强教学型医学院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