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的楷模

2017-02-08 08:28王凤祥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网吧

单开银离休前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离休后,又发挥余热,积极帮助政府工作,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培养接班人、关心下一代成长,做了大量工作。一直干到九十岁高龄,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优秀品质,值得颂扬。

数十年来,他工作的岗位,都是平凡岗位,却干出了许多不平凡的事情,曾获得各级政府的多次表彰和奖励。可以称他为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也不愧为共产党员的楷模。

三次冒险送军粮,1946年夏天,中共兴化县委决定要海河区委速派20条大船,把隐蔽在高邮樊川一带的20万斤公粮抢运出来,送到前方部队手中。区委研究决定派单开银会计、张小祥副站长两人组织20条大船,到高邮县樊川镇把公粮抢运出来。

这是一项重大而危急的任务,落在了他俩身上,单开银任运输队长,张小祥任副队长。作为运粮队长的单开银,在区委抢运公粮的战斗会议上,他竟然用小刀戳破手指尖写血书:“头可断、血可流、一粒粮食不可丢!”回到运粮小队,他又召开党小组会议,他说:“这次运粮、护粮任务十分重大。我们的运粮船队要抢在敌人到来之前,到江都樊川,把当地政府隐蔽藏在各家各户的20万斤稻子抢运出来,要保证万无一失,顺利送到部队。”

在运粮的途中,单开银带领船队,巧妙地避开敌人追击和敌机的轰炸。到达兴化境内后,为掩护船民而被炸伤小腿受伤住院。伤愈后,又要求第二次送军粮,奉命带领14条大船把14万斤稻子,运送到盐城秦南仓北边的新四军后勤基地。

在回来的路上,因找县委、区委领导机关,饿着肚子,日以继夜,跑了上百里路,千辛万苦,找到领导机关时,昏死在大门口。经过同志们的一夜抢救,苏醒后,把叶飞首长的信和交粮手续,一并交到区委领导手中,顺利完成任务。

几天后,又奉命第三次送粮任务。区委领导要他在两天之内征招30条大船,把30万斤粮食运到东海边部队去。运送粮食时,随同其它各区的船队一起走,全县其他船队共200万斤粮食,抢运到大丰县海边。

在运送粮食的险途中,遭到敌人飞机的多次轰炸,单开银和战友们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和前堵后追的敌人进行多次战斗,救护粮船不受损失,又巧妙地穿过多条封锁坝,保护粮船的绝对安全。让所有粮船都顺利到达部队手中,为新四军集中优势兵力,去北方歼灭蒋介石匪帮,为解放战争立下汗马功劳。

1953年底,“三反五反”结束后,组织调单开银到兴化食品公司当负责人,他不干,自愿到下面站上工作。

当时党中央号召基层干部下乡劳动锻炼,支持农业生产,为建设新农村作贡献。他是兴化县第一个打报告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机关工作人员,三次打报告才获得批准。

第一次报告打上去,主管领导没有看,送到组织部,更谈不上批准。一个星期后,他又第二次打报告要求下乡劳动,单位领导找他,对他说:“开银啊!你工作那么认真负责,把戴窑食品收购站搞得红红火火,十分出色。不但是我县食品收购的先进单位,也是全省数一数二的先进单位,所以我们不同意你走,组织部也不同意你下放,也没有把你的报告交到县下放办室审批,望你安心留在水产食品经营部工作。”

单开银听后,摸着光秃秃的脑袋,意志坚定地说:“徐书记,你要把我留下来的好心我领了,我认为,搞食品收购,不是什么大事,听党中央号召,广大基层干部到农村去,把农业生产搞上去,才是头等大事。”

“开银,跟你讲老实话吧”,徐书记直率地说:“不同意你下放农村有两个原因:第一,你是我们公司的有功之臣。第二,是照顾你家庭生活,因为你家庭有三个小孩、爱人,靠你一个人拿工资生活,这次下放是不带薪下放,一竿子到底,没有了工资,你们全家大小五口人靠什么生活?”

“这不要紧,我们下放到农村,参加生产劳动,靠劳动拿工分生活,因为我和我爱人都是农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干农活是内行,播种、插秧、车水、罱泥、施肥、割麦、割稻等农活祥样都能干,到农村去一定会很好的,请领导放心,批准我下放到农村第一线去吧!到农村后,我一定妤好干一场,一定干出个名堂来,为我们公司争光!”

“那好,你执意地要下放农村,我不阻拦你。你这回负责把一批鸭子运往上海,支持上海市民的副食品供应,回来后再说。”领导表了态。

在送鸭子途中,车子走到瓜洲时,单开银又打了第三次报告,要求组织上批准他下放到农村。这个报告在路上写的,从瓜洲邮电局寄到兴化县委组织部。就这样,单开银连续打了三次报告才获得组织上批准。他终于退职,下放到农村当了农民。

他的同事对他说:“单股长,你怎么这样呆啊!单位领导对你这么好,同事们对你也很不错,你三头两日地打报告要下放,你退职以后就是农民呀!你现在每月工资四十五元五角,是高工资啊!到农村去一分钱工资也没有啦!空手回乡,怎么办?组织上曾动员某某人下放,到现在某某人思想还不通,他与你的思想大不一样啊!”

单开银回答说:“你说的这些话我懂,在城里工作确实舒服一些,我的工资也不少,乡党委书记每月工资也只有三十元。可我是个共产党员,共产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一定要响应党的号召,我不下放谁下放呢?我就是要牺牲个人利益,把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现在我当农民,却要比我小时候在人家做小伙计强得多嘛!中国有七亿农民生活在农村,他们能生活,我到农村去就不能生活吗?”

不久,单开银就戴上了大红花,单位更是锣鼓喧天地送他,乡村干部特地到城里来接他,到达农村时,长艮乡芦家坝村民众热烈迎接他安家落户了。

当时,兴化县人民政府发给他的“劳动生产光荣证明书”写道:“兹有单开银同志,原在县‘水产食品经营部工作,现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志愿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在劳动中锻炼提高自己,在党的领导下,和广大群众一道,为在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特此证明。”

一九五七年一月七日兴化县人民政府公章。

单开银下放到长艮乡芦家坝村工作,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十个月后,由于他的苦干精神,受到当地政府的赏识,提升他为芦家坝农业社支部书记。

劳动一年后,于1958年获得兴化一等功臣的光荣称号,奖状上方是两面五星红旗,中间是毛泽东主席的头像:“兹有长艮乡芦家坝社单开银同志在五大运动中获得显著成绩,经评为‘壹等功臣特发此给奖状,以资鼓励。”

公元一九五八年一月二十一日颁发有区长签名并盖兴化县海河区政府公章。

后经兴化县委讨论决定:将首批下放农村搞农业生产的下放干部60人重新调用十名优秀干部回机关任职。单开银是第一个被调用的下放干部,他在城里任卫生股长、财计股长、大公社营长、公社科长等基层干部工作直干到,1982年1月1日前离休。

帮助后进队搞好农业生产,穷队变富队。

1963年4月,举家落户农村的单开银,还不到半年时间,组织上又调他任兴化县,海河公社财务科长,他满意地接受,很快赴任。一上班,公社党委就批准他为公社党委委员,有机会参加到公社党委讨论决策重大事情。在一次公社党委讨论派干部蹲点最差大队时,他被推荐到参加蹲点行列,他选定目的地是任家大队。

单开银一到任家大队,首先进行访贫问苦,排查摸底,发现该大队生产上不去,群众生活十分困苦,个别农户贫穷得连锅都揭不开,快到饿死的边缘。他立即召开大小队干部会议,讨论如何发展生产,改善群众生活,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目前当务之急的,是立即排查各生产队生活困难,饭、粥吃不上的农民,想办法救济他们渡过这青黄不接的月份,使他们吃饱穿暖,有精神干四夏大忙,确保小麦及杂粮的丰产丰收。

为了解决任家大队群众生活困难的燃眉之急,单开银绞尽脑汁,上县城找有关部门,如农业局、民政局、粮食局等单位,申请救济贷款。回来又走访临近社队,借粮食解决任家农民吃饭的问题。他十天走访了十多个公社、乡村,借到大麦糁子、小米和少量大米,共二百余斤。回来又走访确实揭不开锅的农户,分给他们一天够吃两顿稀饭的粮食。鼓励他们振作精神,准备参加四夏大忙,保证把麦子、豆子等夏季作物全部收到手,解决生活困难。社员们都异口同声地称赞单开银是活菩萨,农民的“救星!”

未到四夏大忙,单开银召开多次大小队干部及农民代表会议,让各队干部及农民代表提意见,找出致富的办法。经过讨论,单开银总结各人的意见后提出:“任家大队要想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首先要从农、副业着手,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发展农副业生产。”

这个村的自然条件非常好,许多条大小河流都闲着,历史上从没有长过菱角、养过鱼。现正逢清明时节,放菱种长菱角、放鱼苗养鱼正当时。单开银立即到供销社买菱种,到供销社一问,菱种卖完了。他就和供销社主任协商,无论如何请供销社想办法,从外地购二百斤菱种给他们贫困村。不几天,菱种到家了,单开银带着副担子,亲自去把菱种挑到任家大队,和大队干部一起,快速把菱种放到大河、小河里养菱。他又从邻近社队借来三百斤鳞子鱼种和少许蟹苗,放养到菱沟河里去饲养。

当时,有少许群众反映,单科长叫我放养菱角、养鱼,是好事,能致富,也有可能长不起来,收不到菱。为什么?因为小孩子调皮下河洗澡,会把菱苗偷吃掉。单开银说:“没关系,第一,小孩洗澡偷吃不了多少。第二,我们要宣传菱沟里不能洗澡,下菱沟洗澡,容易被菱藤缠住,会淹死的,一定要注意安全。第三,要订立规章制度,偷菱吃、偷捕鱼的一定要罚款或扣工分。制度订立好,关键是加强管理,管理好是没有问题的。”

果不其然,到秋天,大河、小河长满菱角,菱角生长得十分茂盛,满河菱角十分喜人。各生产队的社员们起早带晚划着小船下河摘菱角,一摘一小船,收了几千斤。生产队按规定把菱角分给各小队社员,挑到城镇出售,赚了大笔钱。卖菱角的各队社员都喜笑颜开地回到村上,又从镇上买回来油、盐、酱、醋及生活用品,群众生活慢慢地富裕起来。

河里有了菱盘子覆盖,鱼在菱下有食吃,鱼也养得肥大,到秋冬季节用大网拉鱼,一拉就是一网。第一次拉了七千多斤鱼,冬季也拉了上万斤鱼,拿到市场去卖,又赚一大笔钱。过年家家都有余粮、余钱,生活一下子富裕起来,任家大队群众都竖起大拇指夸赞:这是单科长带给我们的财富啊!

麦收后,单开银又把任家大队四个生产队建起养猪场,又发动群众自己养生猪、养鸡、鹅、鸭,到春节时,任家大队真正富裕起来。家家户户不愁吃、不愁穿了,大半年功夫竟甩掉贫困村的帽子,变成真正的富裕村,受到公社、区政府、县政府的多次表彰。

第二年1月份,单开银又回到海河公社,任财务科长和卫生科长。由于他搞经济,搞农业生产有一套办法,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公社党委研究决定又派他蹲点另一个后进村,海河公社的南二村,他没推托,信心百倍地打着背包来到南二村和群众打成一片,和广大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自己带柴油炉子,自带大米、糁子、油和咸菜,自己抽空烧饭自己吃。当时在海河公社干部中形成了良好风气,不在群众家搭伙,免得造成不良影响。

单开银认为:干部蹲点是帮助生产队搞好生产的,使大队、生产队、社员们走上富裕道路,千万不能增加生产队和社员的负担,处处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他不但生活上起模范带头作用,不占群众一分一厘,在生产劳动上也身先士卒。他每天总是天不亮起床,烧好早饭,就出门喊各个村干部起床,还到各个小队长家中喊一遍,然后回宿舍吃早饭。吃过早饭,和村干部、社员们一起下田劳动。

农村各种农活他都会干,帮农民撑泥船、戽河泥、翻草塘、种麦、割麦、插秧、打场,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由于和社员打成一片,社员和他无话不谈。对社员与社员、社员与干部、及干部与干部之间的大小矛盾,他都了如指掌。他经常向社员、干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村里不管发生什么矛盾纠纷,他都能调解得有条有理,使干部群众心服口服,个个都十分满意,矛盾解决了,对搞好团结,促进生产有很大帮助。南二村生产搞得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生产队的粮食产量也都上去了。

为了搞好生产,把产量搞上去,单开银有句口头禅:“庄稼是枝花,全靠肥当家。”群众干劲足了,搞好生产有希望了,提高产量是要靠肥料的,单开银和大小队干部开会,提出要大搞绿肥,也是氮肥,也要大搞磷肥,人们知道氮肥是长叶了的,磷肥是结果实的,他提出大搞草泥塘和灰坑塘。草泥塘是氮肥,灰坑塘是磷肥,怎么搞,单开银想出了一举两得的办法。

他在大小队干部会上提出怎么搞两塘肥料的办法,也就是在一块田头上挖两个塘,一个塘用罱的河泥,把水田岸边的青草放在塘里一起沤。耕种时挑到田里做绿肥,也就是氮肥。另一个塘里放烧掉草灰和牛粪、鸡粪、人粪拌和起来,做磷肥。同样在耕种时挑到田,这样长出的庄稼穗头肥壮一定丰产丰收的。单开银讲话后,大小队干部都一致同意单开银积肥施肥的科学方法。在会上又进一步排查,每个生产队多少田,要挖多少个“草泥塘”和“灰坑塘”,估计各大队142亩田要挖二百个草塘和灰坑塘,五天完成。

第二天一大早,单开银把全村群众集中在一起,简单地召开了开挖两塘的动员大会。会后,人人拿大锹、铲子、扒子、扫帚等农具,浩浩荡荡奔向各生产队田头,开挖两塘积肥料。单开银也劲头十足,和大队干部一起开挖草塘。一天下来,他竟挖了两个大草塘,一般干部都抵不上他。有社员问他:“单科长,你哪来的那么大干劲?”单开银回答:“共产党的干部应该干劲十足,共产党员舍命所干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人民服务。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穷苦人民闹翻身,斗地主,把天下打来也都是“为人民服务”啊!

南二村在单开银的带领下,不到五天,二百个草泥塘、灰坑塘全部挖好,在三天里又全把两塘草泥和灰粪倒满两塘。四夏大忙过后,种水稻前二百个塘里的肥料全部分散各块田里,肥料下去,田土又用牛耕了一遍。那时全公社只有两台拖拉机,两个打水船。南二村在单科长的带动下,借来一台的拖拉机和一台打水机。在十天之内把二千多亩水稻田全部插秧完成,是全公社,乃至全县第一个完成夏插任务的大队。秋收时,单开银又向公社农机站借来收割机,两天之内全部收割完成。在单开银的亲自过磅下每亩增产水稻五百斤,第一个在全县实现水稻单产超千斤的大队,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生产大发展,产量大大提高的典型大队。

播种冬小麦前,全县在南二村开了现场会,吸取提高产量的经验,大会主席要单开银介绍丰产丰收的经验时,他还说了哪句:“庄稼是枝花,全靠肥当家”的口头禅。江苏《新华日报》社记者引用单开银的“庄稼是枝花,全靠肥当家”做大标题登在《新华日报》上,系统介绍了他搞肥料塘,发展生产,增加产量的报导,这则报导很快在全县、全省产生重大影响,各地都掀起了挖草泥塘的热潮,积氮肥丶磷钾肥的经验,单开银为此得县里丰产丰收奖。

南二村的生产搞上去了。

副业在单开银的带领下,也兴旺发达,社员群众生活也就很快地富起来。广大社员群众都夸他是生产能手,群众的贴心人。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第一件事情是:单开银儿子单跃在公社粮站工作,是站长。因为粮站工作搞得很突出,县组织部分配一个提干的名额给粮站,粮站全体职工讨论通过,把这个提干的名额给他儿子单跃。单开银知道后,坚决不同意。他说他儿子还年青,干几年再说,这个名额应该让给其他优秀人员。在他的干涉下,这个提升囯干的名额让给了粮站表现好的副站长。

第二是拾金不昧:他全家下放在芦家垻劳动时,腊月快过春节时,他小女儿在过河的渡船口圩堤上,捡到一麻袋猪的内脏,内有猪头、大肠、猪油、猪蹄和猪肉,欢天喜地扛到家。单开银问肉是哪里来的?女儿说是在渡船口大圩上捡到的。单开银说,这肉不能吃,赶快送给丢失肉的人家。单开银把那块拿出来要烧的肉放进麻袋扎好袋口,和女儿一起扛到渡船口,蹲在那里等失主来领,等了一个上午没人来领。回去吃中饭时,单开银把一袋肉品放到过河的张老汉草屋中说:“这袋猪肉内脏和肉是我女儿早晨过河在这里捡到的,等有失主来领,你问明情况再给失主拿走。”张老汉看后说:“单科长,这肉可能没人要了,你就拿回去给小孩子家改善伙食吧!如赚多的话,分点给我好吗?”“这千万不能吃啊!你知道这一袋肉食,有可能是人家是卖肉的人拿镇上去买的,也有可能是人家买回去做事情用的,千万不能占小便宜,请你替我等失主来领,今天等不到失主,明天再等,失主一定会来领的,你等的工夫钱我明天给你补上,袋子里的肉品,你可不能动一两。”下午,单开银又派小女儿到渡船口等半天,还是没人来领,到第二天天不亮,就有一位外庄的父女俩来到渡船口,说明丢失肉袋子原因,把丢失的肉袋子领走。原来,这丢失肉袋子的人家是外庄离这里二十多里路的刘老汉家女儿丢失的,姐妹二人来买一个整猪子回家,留着过年哥哥结婚用的,到渡船口过河丢失的。这刘老汉千谢万谢的把肉袋领走。

老婆在路上捡到一百元钱,回家后告诉他,单开银叫他老婆把这一百元又立到捡到的地点去,寻找失主。老婆在那里等了个把小时,终于把一百元钱还给了失主。

第三是乐于助人,去年5月份,单开银因重感冒住进兴化人民医治疗,一个星期身体康复后,办完出院手续。准备出院时,发现同病房的一位病友,王老汉病情加重,躺在病床上动弹不得,气喘吁吁,在不停呻吟。单老一看,放下东西,不忙出院,急忙去急救室喊来医生,对这病友进行抢救,经过医生两个小时的抢救,这病友才脱离危险。医院查这王老汉的家人,一个都不在医院,原看护他的儿子、女儿都回家有事去了,这重病复发的王老汉无人照料。九十高龄准备出院的单开银自动留下来,当这六十岁病友的护理。帮这病友倒屎倒尿、吃药吊水、吃饭喂饭、日夜看护,一直干了四天,直到病友王老汉的儿子、女儿来后,单开银才出院。医院领导和王老汉家人对单开银乐于助人行为称赞和奖励时,他不要,单老说:“我是共产党员,又是离休干部,帮助别人是应该的。”

表现更为突出的是,这次他离休了,离休时间本来是1982年元月1日,而由于其它原因,在1981年12月31日办了离休手续。一夜之差就少掉一级工资,领导发现,要把他的离休时间改过来,把一级工资增加给他。他断然拒绝,坚决不要这因提前离休12个小时的时间,而少掉的一级工资。有人问他:“单老,你发呆了,为什么一级工资不要?”他回答说:“钱多钱少没关系,多一级工资,少一级工资也无大碍,我们这些从旧社会活过来的穷孩子,是共产党、毛主席把我们培养成人的,当了人民的干部,有吃有穿,比起旧社会好了几百倍,工资多,工资少,只有够吃够用就行了。我虽然少了一级工资,反过来也为国家节省了一级工资的开支,这是我自己同意的事,有啥不好。反正这一级工资钱不在麻窝,也在菜窝,都一样,和国家争钱,没啥意思。”他的一席话说得要为他改离休表增加工资的同志心服口服。

单开银离休,不但不向国家多要一级工资,而在今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一直没有闲着。继续为党、为人民、为下一代做出了许多贡献,多次得到政府的表彰。他的所作所为,十分令人赞叹。这里所记述的是他离休后最初几年,在区委的指导下,帮助长艮片四个生产大队工作,做出了特殊贡献。

单开银离休后,在家中闲呆了几天,走走亲戚,拜会些朋友,过着几天安闲的生活。他感到十分无聊。有些和他同时离、退休的老同志约他去搓麻将、打扑克、下象棋,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还没建设好,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还没实现,我们这些冒着生命危险闯过来的老同志,不能贪图享乐,过安稳舒适的生活,我们还要发挥余热,为党和社会主义建设搞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离休还不到一个月,他就联系几位离休老同志,写报告给海河区政府领导:“我们这几位离、退休的老同志,才六十出头,身体还是强壮的,我们这几个都是从小受苦受难穷苦孩子,是共产党、毛主席培养我们长大成人的。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全国解放,参加新民主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还未实现。我们虽然离、退休了,但决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过着拿国家钱不做事,贪图享乐的人。趁我们还有精神的时候,发挥我们的光和热,我们迫切要求区委领导分配我的工作,我们保证一定按领导要求,干好领导交给我们的各项工作。”报告下方都有签名。

海河领导看了单开银等几位离退休人员,要求重新工作的报告后,很是感动。立即召开区委会议,讨论单开银等离、退休人员要求重新参加工作的报告,结合当前中心工作,给单开银等离、退休人员作了分工。由于单开银对搞农业生产有一套经验,区委决定将他分配到生产上不去的几个大队,让他到大邹乡长艮片去当片长协助工作。

单开银十分愉快、高兴地接受了区委的聘任书。区委韩区长对他说:“开银啊,这次为什么把你分长艮片去当片长,有两大任务,你必须完成。第一,长艮片是老革命地区,公社时代他们属你三营管理,那里生产有时搞不好,产量上不去,你去要找原因,争取把产量搞上去。第二,要把那里专业户搞好。第三,要注意哪几个大队干部的表现,现在体制改革期间,要培养一部分县、区、镇、乡的干部,也就是要培养一些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你这次下去任务重大,担子不轻啊!”

单开银立即表态说:“请区领导放心,长艮片几个大队情况我熟悉,这次下去,我一定不辜负领导的希望,一定要把各大队产量搞上去,就是累死、苦死,我也要把产量搞上去,把专业户建起来,把培养干部的重担挑起来,一定不折不扣的完成任务,请区领导放心。”果不其然,单开银没有食言,在长艮片一年多的时间里,协助当地领导,真的把长艮片几个大队生产搞上去了,副业及专业户也搞得热火朝天,群众生活大有改观。

关心下一代。

单开银同志除热心培养接班人外,也特别关心下一代的成长.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响应政府号召,对影响青少年学习的网吧进行了严格的排查,对少数迷恋网吧的学生不厌其烦地登门教育,至使受网吧毒害较深的学生幡然醒悟过来,重新走上正规的学习轨道。 二是经常到中学小学去,给在校学子上政治课,教肓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习好了,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时龄已七十八岁的单开银老人,在2004年,被聘为大邹镇网吧监督组成员,并任组长。他十分认真负责地带领其它三名组员老干部王长华、退休教师邹志泉、退休职工王凤祥一同做好镇上的网吧监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被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发给荣誉证书:评为优秀网吧“五老”义务监督员。

他们取得这光荣称号,是由于他们的刻苦工作分不开的。首先他带领网吧监督组在一天之内,把全镇的网吧和游戏机多少查得清清楚楚。全镇有证大网吧两个,计75台电脑。一家45台,另一家是30台,无证网吧和游戏机房共114台。在节假日时网吧和游戏机室是人满为患。有的网吧日夜开放,网吧各家主人轮流日夜值班。有些青少年和学生也日夜上网。甚至连续几天几夜上网,不吃不睡,身体十分疲劳,严重影响学生们的身心健康。

群众意见很大,有的学生不到学校上课,躲在网吧里日夜上网,家长们都深恶痛绝。有个家长竟在学校门口的白粉墙上写上打油诗一首,大标题是:“网吧引你下火坑”, 内容是:“学生上网吧,成绩逐渐差。如若不早改,不如坐在家。网吧害学生,对不起爸妈。政府和学校,都要管网吧!”

网吧小组的几人,看后都下定决心,一定管好网吧!

单开银和其它三名网吧义务监督员,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两人值班,分头到各个网吧室和游戏室去查看,了解学生上网情况。重点网吧多查几次,每逢星期六、星期日四个网吧监督员全日值班,上午、下午、夜间都去网吧查看,不管严寒的冬天,还是炎热的酷暑,从不间断,夜以继日地巡查网吧。

单开银已是78岁的老人,带领网吧小组人员日夜查网吧。2004年冬天下了两天大雪,积雪很厚,单开银组长脚穿大头鞋,脚上长了骨刺,刺得他走一步,停一步,走路十分吃力,从不叫一声苦,仍然坚持到各个网吧去检查,春节期间也没停止过对网吧的检查。直到开学上课,他才到医院治疗,花了几百元医疗费,没有埋怨一声。网吧其它成员叫他休息一段时间再说,他却说:“我是离休干部,老共产党员,又是网吧监督组的组长,绝不能知难而退,更不能怕苦,现在我脚好了,要更加的积极工作,才对得起学生家长的要求,一定要把网吧监督好!”

单开银监管网吧的感人事迹,大邹镇党委会主任王兆金、广播站记者邹正余两人写文章发表在2006年第九期《银潮》杂志上,题目是《情系孩子洒余热》,就是讲的离休干部单开银,担任全镇文化市场和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监管员事情的速写。

由于单老工作一丝不苟,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全镇网吧进行有效监管,为全镇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005年6月被评为省、市优秀网吧“五老”监督员的光荣称号。

单开银同志不仅是共产党员的楷模,也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标杆和榜样!

责任编辑/卢旭

猜你喜欢
网吧
笨柴兄弟
对“手机网吧”岂能“批评教育”了事
网吧中的奇人
梨城网吧路在何方
各地爆笑网吧名
网吧之死
雄峰网吧:看得见风景的网吧
买专业网吧主板,用着更放心!
个体网吧末日临近
更牛的贺岁攻略 新网吧宝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