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身边人”

2017-02-08 08:36艾广明
共产党员·上 2017年1期
关键词:职权亲属市长

艾广明

每个人都有身边人,家人、亲戚朋友,来往较多的人都可算作身边人。领导干部当然也有“身边人”,这身边人还格外受到重视。因为领导干部掌管一定权力,他们的身边人也和权力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有些联系明显清楚,有些联系却似有似无,若明若暗,很值得辨析一下。

一起共事的领导班子成员,业务上的合作伙伴,虽然联系挺多,但一般不称作身边人。身边人首先是指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这些人不仅与领导干部经常接触,更在于有家庭、血缘、贴身服务的关系,有情感、利益上的接近,有相连相通的命运,非同小可!配偶、子女是家庭的核心成员,自身虽然没有乌纱帽,但头顶上反射着乌纱帽的光芒,也挺耀眼的,令很多人刮目相看。身边工作人员要看是否有专属的身份。某市政府办公室要将几位副市长的车按月轮换,有位司机坚决反对。他说以前开专车到下面单位去,人家介绍我是某市长的司机,轮换之后呢?只能介绍我是政府办公室的司机。以前我办件事,人们都不问是不是市长交办的,就痛快办了。今后虽说都是司机,身价可差远了。市长的司机,人家怎样对待,那是给不给市长面子,打狗还得看主人呢!办公室的司机,那就公事公办了。这个例子形象地说明了啥叫身边人,不仅是相处机会多,更在于联系的紧密程度!

身边人只是一种家庭、社会关系,称谓并无褒贬之意。领导干部为人堂堂正正,自己的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清白做人、认真做事,就会形成向上的、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很多领导干部堪为楷模,身边人的佳话也不少。身边人工作、生活在领导干部身边,耳濡目染领导的思想情操、工作能力,可以方便地受到教益。身边人常常引起舆论的负面评价,还是与权力相关,身边人借了权力的光,甚至滥用了权力。领导管好“身边人”,关键是管好掌握的权力。你的家庭是否和睦,你是否教子有方,对领导干部工作、形象也有影响,但并非根本,但身边人利用你的职权或影响,做出了违法违纪,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领导就得担责了。

领导干部的职权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不经过组织安排,亲属、身边工作人员不应该有什么职权可用。原则虽然清清楚楚,但现实却有很多复杂情形。比如身边的工作人员反映情况有所选择,特意把这个递上去,把那个压下来,就是“说得上话”了,算不算有权力?就连门卫放不放人进去,也有点“自由裁量权”。身边人按职责办、按规矩办,办事顺畅,权力无形;而中间搞名堂,权就“弄”出来了。

相比身边工作人员,领导亲属更无合法合规的权力。有权,往往是“弄”出来的。一些受到查处的贪官,其夫人成了重要角色,颐指气使,疯狂敛财。她们并无什么职务,有的虽有头衔,但人们买账并不是看她官至几品,而是夫人的身份大放异彩。领导大权在握,夫人、儿子、秘书、司机也沾了权力的光。即使领导什么话都没说,就凭领导的身边人这身份,头上也光环耀眼,很多人觉得接近他们,就是接近领导,接近权力。身边人的所作所为轻易会被认为是领导意图,这些心理,使身边人的权欲膨胀,轻易就可以呼风唤雨!

看到有些领导的身边人滥用权力、影响力,人们总会责问:领导干什么去了?谁的身边人,谁不了解吗?领导有权,不是可以制止身边人的胡作非为吗?不许利用自己的影响谋私利是很难的事情吗?还是该管没管罢了!有的领导干部本身就是腐败分子,“身边人”更容易成为“权力掮客”,充当腐败的“中转站”和“避险通道”,彼此勾连、互相庇护,形成腐败共同体。当然,这样的共同体是个别的,对多数领导干部来说,对身边人还要加强教育和管束。首先领导干部要当一个合格的党员、称职的干部,身边人的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同时,领导干部也要重视身边人的思想和行为,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以权谋私,决不允许搞特权。

猜你喜欢
职权亲属市长
两个大忙人
警惕微信“亲属卡”的诈骗
职权骚扰,日本顽疾又添新案
你是市长?
市长先生
狗也怕醉汉
淡忘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