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岷州,邂逅丝路文明的丽影

2017-02-08 08:56王长华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古玩

王长华

岷县,古称岷州,历史悠久,远古时期就有先民们在这里渔猎耕织、生存生活,县内有葩地坪遗址、山那树扎遗址、大崇教寺等众多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岷县,文化多元,陇上旱码头的地理位置促使岷县长盛不衰,千百年来,这里商贾云集,是丝绸之路上有名的“商都”;岷县,底蕴丰厚,“中国花儿之乡”、“中国当归之乡”、“中国洮砚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孕育出岷县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岷县,更是一个具有红色基因的地方,1936年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岷县三十里铺召开了著名的“岷州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的“加油站”。岷县历史遗物众多,复杂多样,特色鲜明,在全国都是独树一帜、璀璨夺目的。

走进岷县民族民俗博物馆,仿佛走进了历史的长廊,马厂时期的彩陶、汉代的青铜镜、宋代的将军帽、清代的木轮马车……一件件精美的藏品在讲述着一页页优美的故事,令人穿越时空,流连忘返。除了这些藏品,这个非国有博物馆的特色,正如它的名称一样,以其收藏了大量的汉、回、藏、羌等各民族的生活用品而著名,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气息。更为重要的是,这家博物馆还收藏了一组共6件精美的波斯壶,在众多的藏品中,显得更加熠熠生辉,卓尔不群。

这组极其难得的波斯商人的用品,为何会被馆长马逢武所收藏呢?从这组独具异域风情的收藏品,人们隐隐约约地瞥见了古岷州这个丝绸之路重镇上,来来往往的西域商人的背影。

挖掘收藏品背后的故事,就是从历史深处打捞沉淀的记忆。

透过这些故事,人们仿佛听见了丝路古道上的悠悠驼铃和不同语言,看到了中外商人进行商贸交流和传播不同文化的繁荣盛景。

波斯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

据馆长马逢武回忆,这组波斯壶是从岷县当地一位名叫马福的回民老大爷手中购得的,老人家已经于数年前以80多岁高龄去世,子女们都在宁夏银川工作。老人在生前,曾经给马逢武讲述了这组波斯壶的来历。

从祖上保存这组波斯壶,传到马福老人手中,已经是第六代人了。

马福老人的爷爷曾经讲过,大约在清朝初年,从口外(即今天的新疆)来的一位外国商人,要去阶州(即今天的武都)经商,住在他们马家开设的驿舍(即旅舍)里。这位外国商人回去的时候,还购买了岷县的当归、黄芪、黑羊羔皮等当地特产。临走的时候,大概觉得波斯壶带在身上不太方便,就把一组8个波斯壶留在他们家。

20世纪30年代,时任国民党新编十四师师长的鲁大昌驻军岷县。

鲁大昌幼年时读过私塾,后来官居营长在临洮驻防时,他开始读书,并请有学问的士绅给他讲解。他极力改变先前刁悍的形象,一下操场,就脱掉军装,穿上长袍短褂,打扮成文雅风流的样子。他原本读书很少,而此时却每天写大字成百,朗诵古文一、二篇,还在住宅门上写着“敢言绶带,轻裘羊叔子;自是纶巾,羽扇武相侯”的楹联,他要改变自己“草莽英雄”一介武夫的形象(《民国人物轶事——鲁大昌沉浮录》)。

受了文化熏染的鲁大昌,对文物古玩自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鲁大昌偶然见到这组波斯壶,细心把玩、爱不释手。于是,他多次拿着礼物来到马家。马家的先祖不得已,只好割爱,把两个波斯壶送给了鲁大昌,剩下的6个,一直收藏至今。

马逢武回忆道,他去过沙特阿拉伯、伊朗、巴基斯坦等地。现在的伊朗人使用的波斯壶,形制和他家里收藏的一模一样,纹饰图案也是孔雀,只不过现在做的波斯壶比较高大,造型更加夸张一些。

在这些伊斯兰国家,客人一进门就脱掉鞋子,席地而坐在地毯上,主人招待客人的饮食也极为简单。波斯壶作为实用器具,是用来盛装茶水的。壶上如果饰有鎏金鎏银的图案,则在一般情况下不使用,只是在家里显耀的地方摆放着。如果遇上重大的礼拜活动,或者家里来了贵客,才会拿出来招待客人,用波斯壶为客人斟上一盏茶,以示尊重。用餐完毕后,客人们还应该平举双手,在心中默默感恩真主,为我们赐予了这么香甜可口的美食。

一组器形独特、雕刻有精美的孔雀图案纹饰的波斯壶,经由阿拉伯商人带到岷县,被一个回商家庭保存了二百多年,这就有力地证明了岷县当年在东西方贸易通道中的重要地位。

在今天的甘青地区,广泛地流传着一首《下四川》的民间小调,这也是当年甘青地区与巴蜀通商的民俗见证。

岷县位于甘肃南部,地处陇中黄土高原、甘南草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处,“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交通区位,都十分重要。

历史上,从甘青地区通往巴蜀,大致有三条道路:

第一条为“西线”,经由兰州、临夏、合作到四川松潘、茂县,再到都江堰、成都,大体上和国道213线重合,被称为“草原之路”;

第二条为“中线”,由兰州到临洮、岷县、宕昌、武都、文县,再到广元、阆中、南充,然后到广安、合川、重庆,俗称“甘川公路”,即国道212线;

第三条为“东线”,由兰州经夏河、合作、临潭、卓尼、岷县、礼县、徽县、(甘肃)两当、(陕西)凤县、留坝、汉中,再向南折向剑门关,到广元、成都,其在甘、陕两省境内的走向,大体上与今天的国道316线吻合。

入川的三条道路中,中线的地位更为重要。因为从路线上讲,它最近,且经过的是甘肃东南部人烟最为稠密的地区,经济意义巨大。直到今天,212国道还是最为繁忙的入川大通道之一。

岷县不仅位于三条“入川”道路中的中线,而且,还可通过次一级的道路,将西线和东线连接起来,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

马逢武回忆说,最迟从明朝开始,岷县就有从成都背茶叶的历史。那时候,三三五五的商人们组成一个个商帮,带上岷县本地的特产,如当归、黄芪、黑羊羔子皮,在成都出售,然后买上茶叶,搭乘四川本地出产的尕马所驾的马车,拉到广元,再由平武县到达甘川交界处的文县碧口,然后由武都、宕昌回到岷县。岷县的特产还向西一直销售到了青海西宁、甘肃嘉峪关、新疆等地。

这一路上,不知要历尽多少艰难险阻。那时候,运输货物主要依靠人力肩挑背驮。如果偶尔有骡子驮运,已经是相当奢侈的事了。

从岷县进入四川的这段路,大约三百多公里,而开崖凿壁,修建在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就有二百余里之长。栈道十分窄狭,仅能容一人一骑单向通过。所以,商帮们在通过栈道之前,就提前派出少数前哨,走在前面,不断吆喝,问前示后,提醒前面的来客让路,指示后面的商队,继续跟上或者耐心等候。有时候,万一遇上两队前哨碰在一起,互相让不开路的情况,不得已,就把货物较少的一方的货物、牲畜推下悬崖,再由对方赔偿损失。行走在白龙江峡谷崖壁间的栈道上,商帮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和着湍急的江流惊涛拍岸的声音,使人心惊胆战,惶恐不安。商帮们只能小心翼翼,唯恐一不小心,掉下悬崖,被滚滚白龙江水卷走。难怪诗仙李白惊呼: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莫向商贾言厚利,尽是惊涛浪里来!

这就是当年甘青地区通往巴蜀的商帮生活的真实写照!

收藏,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品位

马逢武和古玩收藏行业的结缘,还得从他青少年时就开始赶牛贩马的经商经历说起。

还在他十三、四岁的时候,父亲就把他托付给经营牛马贩卖生意的商人。跟着他们跑上个两三回,生意行道里的窍门他也就摸熟了。此后,他就跟别人合伙,从甘南州的卓尼、夏河、迭部等县买了牛马,然后就近将犏牛卖到附近的岷县、漳县、陇西、武山、礼县等地;将马匹用车转载,运到靖远、天水,甚至陕西礼泉、铜川等地出售。

就这样,赶牛贩马的生意做了三四年。马逢武觉得,长此以往,这个行当成不了大气候。于是,他就改行在岷县开办金矿,还在青海格尔木合伙办过玉雕厂。

多年来,马逢武总是认为,经商做生意,也就是手里多了几个钱,维持生计倒是不成问题,但总是提升不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是极其短暂的,如何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马逢武正是20岁出头的年纪。他在藏区赶牛贩马的时候,看到藏民身上佩戴的饰件,以及头上的首饰,觉得很有意思,就以很便宜的价格买了下来。

有一次,他在卓尼县车把沟一个藏民朋友家里看到一个玛瑙蛋子(珠子),非常喜欢,就商量着用3元钱的价格买下了。他拿出5元钱,结果对方没有零钱找,于是,就以5元钱的价格买回了这颗玛瑙珠子。

天水收藏家马福奎看到这颗珠子,非常兴奋,仔细地用放大镜观察了珠子的外表后告诉他,这颗玛瑙珠子是唐代的,叫唐球!不仅器物本身很有价值,还有历史文化价值呢!马福奎说,他愿意以350元的价格收购这颗玛瑙珠子!

马福奎的一席话让马逢武大喜过望,原来古玩收藏行业利润如此可观!更重要的是,一件看上去极其普通的古玩,背后还有如此高深的学问!从中可以学到不少历史文化知识,更能提高人的修养,提高人的品味和内涵。这不正是自己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职业吗?

马福奎还进一步开导他:我看你很厚道,我家祖上四代人都是搞收藏的,今后你就不要干其他的,跟着我干古玩收藏吧!

从此,马逢武就一发不可收拾,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行业。他从藏区收购了一些刻有藏文的银币,还有珊瑚等等,让马福奎帮他看看,马福奎也毫无保留地教给他古玩收藏方面的知识。长此以往,马福奎成了带他进入收藏行业的启蒙老师。

马逢武还向中原来的收藏界朋友们请教,请他们帮他给藏品断代,看哪些是汉代的,哪些是宋代的……他压根没想到,一件如此普通的藏品,原来有着这么悠久的传承历史,背后有这么深厚的文化!

为了弥补自己在历史文化和古玩收藏方面的不足,马逢武买来繁体字版的《古玩指南》,一个字一个字地查字典,尽量弄懂每一件器物的来历和真伪。当时,石头(水晶)眼镜非常流行,一副好点的就要300元左右,但是用玻璃做的仿品和水晶的很难分清。为了弄清真假,马逢武从800多元的本钱中拿出400多元买了一副真的和一副假的,拿到家里后,分别取下一个镜片扔在火里烧,真的水晶镜片变成了灰,假的化成了水,然后他拿着剩下的两个镜片深入研究,时间不长就能一眼分别眼镜的真假,成为当时辨别眼镜的“专家”。马逢武说:实践出真知,当你不知道真假的时候,就要花代价弄清楚,这样才能成为行家里手。

有一次,马逢武从甘南藏区收购了一些鹿茸、牛黄等名贵中药材,卖到河北安国一家制药厂。生意交接好后,他却没有直接返回家乡的车,于是,他索性就近去了首都北京,参观一下歆慕已久的故宫博物院。

在故宫博物院参观时,马逢武深为院里所藏的文物所震撼!老祖宗给后人留下了这么丰厚的遗产,他们的智慧是何等高超!他们的双手是何等灵巧,他们的想象力是何等丰富!马逢武边参观,边琢磨,边思考,真有点流连忘返。

此后,他又数度跑到故宫参观,前后共有十几次之多。

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多次见到这个戴着黄军帽(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人多以戴一顶黄军帽为时尚)、操着西北口音的小伙子,起初还有点怀疑。马逢武就拿出身份证告诉他们,我没有其他意思,就是爱好咱们老祖宗的文物嘛!一来二去,工作人员也被感动了,就免去了他的门票(那时候故宫博物院的门票是7角钱),让他免费参观。

每参观一次,都有新的收获,马逢武被深深地打动了!

后来,他干脆把药材生意也放弃不做了,一门心思地搞古玩。由于认识到自己文化层次低、缺乏专业知识,他便只身跑到北京琉璃厂的古玩店打工。在琉璃厂的三年打工生涯,马逢武一边学习古玩知识,一边领悟传统文化,许多著名的老店里都有他久久驻足的身影,许多店铺的老板都成了他的师父和朋友。

三年后,马逢武回到岷县,从资深的岷县古玩收藏家包福生处,花了320元,购得一批古玩,在大街上摆起了摊子。这是他第一次做古玩生意,心中确实没底,远远不像他以前做赶牛贩马的生意那样娴熟老到。刚开始,他连头都不敢抬,只看见一双双皮鞋、胶鞋、布鞋在眼前来来去去。

就这样,还是被熟人瞧见了:“啊呀!小马!你啥时候改行做起了古玩生意?你是不是还想给原子弹镶一个把把呢?还是再给地球安一根轴呢?”

还有一次,一位老太太领着一个姑娘,来到他的古玩摊前,请他给算一算婚姻。马逢武哭笑不得,原来老太太把他当成算卦先生了。经再三解释,老太太才遗憾地离去。

讽刺和嘲笑的话语羞得马逢武无地自容,但他转念一想,古玩收藏也是光明正大的生意,一不偷,二不抢,有啥见不得人的?就这样,凭着心目中对于古玩的热爱,他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中终于坚持下来了。

进入古玩收藏行业以来,马逢武的足迹遍及北京、云南、贵州、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行万里路是另一种读书,是读天地之间一本无字的大书,这使他增加了阅历,开阔了眼界。

马逢武说,通过做古玩生意,结识了许多各行各业的文化人,甚至是一些高级知识分子,还有一些专家学者,以及有着高深学识的宗教领袖。这一点,是以前做赶牛贩马的生意,以及开金矿、搞玉雕等等,都无法相比的。所以,搞古玩能够提升人的素养,提高人的品质,指引人向着崇高的目标迈进!

马逢武说,对于文化知识的追求,也是伊斯兰教的应有之意。《古兰经》认为,作为穆斯林应该有谦虚的态度,应该向任何一个有知识、有学识的人学习、请教,这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每个有知识的人上面,都有一个全知者。”“你们应当请教深明教诲者,如果你们不知道。”“如果你们不知道,就应当询问精通记念者。”先知穆罕默德也曾说:“求知,是男女穆斯林的天职”;“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知”。先知的这些话明确表明了追求知识、学习知识是每个穆斯林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由于特殊的年代和过早的家庭责任,马逢武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但他作为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从《古兰经》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深刻地认识到:知识是一个人的立根之基,行善是一个人的做人之本。于是,在闲暇时间,他开始大量自学。对于一个连基本汉字都认识不全的人而言,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坚定的意志促使他坚持、再坚持,终于拿到了成人大专文凭。马逢武说,自己心中始终凝结着一股对于文化知识的信仰和崇拜,这也是我如饥似渴地钻研知识的内在动力!

当早晨的太阳还未升起,先把自己心中的“太阳”升起

2012年5月20日,正是岷县遭遇“5·10”泥石流灾后不久。这天,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化促进会派出的救灾人员一行三人,信步走进马逢武的古玩店里。他们是副会长摆生义、秘书长白象峰,以及工作人员马存俊。

他们和马逢武聊了一个多小时,话题主要是少数民族教育,聊得非常投机。临走时,他们征求马逢武的意见:我们已经把和你交谈的内容录了音,还录了像,我们准备把它做成片子,以后举办讲座时播放,可以吗?

马逢武欣然同意。

2013年,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化促进会换届,马逢武被吸收入会,成为理事。

此后,马逢武便肩负起了促进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发展的职责。

他常常想,少数民族不重视文化,这是个大问题,问题主要出在家长身上,因为家庭教育承担着孩子品德养成的重任。

于是,在2015年4月22日和23日,岷县民族学校召开了一年级和七年级学生家长培训会,马逢武以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化促进会理事和定西市政协委员的身份到会作报告。会上,马逢武引用《古兰经》中对于文化教育的教诲,以及儒家经典《论语》中先哲对于文化教育的言论,来启发教育家长,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等。报告会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到会家长们认真倾听,颔首赞许,掌声阵阵。截至目前,岷县民族学校已邀请马逢武举办讲座7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马逢武还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大力宣传中华孝道。他常常以自己搞古玩收藏为例,现身说法,劝大家说‘每一件古玩,都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不要轻易卖掉。他劝导人们,要养成勤劳、勤学习、勤读书的好习惯,并同农村多个闲散青年做朋友、做师徒,把自己所学的东西传授给他们,并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014年3月24日,马逢武还通过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化促进会理事的身份,邀请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小学教师马复兴,来岷县梅川镇白阳坡村,为600余名村民做了精彩的演讲。模范残疾教师马复兴身在贫困山区学校艰苦执教,书写人生大爱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感动了现场听讲的村民。

“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马复兴的演讲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此后,马逢武的发言又是半个多小时。报告会在当地激起了极大的反响,可谓震撼人心。

从此后,马逢武和马复兴成了“结义兄弟”,并且经常保持着联系。

《古兰经》中说,真主把人造成不同的民族,是为了加以区别和彼此认识。人类同根同源,应该互相尊重,应该有怜悯心,有感恩心,有慈爱心。

马逢武对此有深刻的理解。

有一次,他在班车上遇到一位小偷。凭着多年行走江湖的经验,他一眼就看穿了他的身份,但他没有揭穿,而是谆谆教导他,人活着要做些有益于社会的事业。小偷深为感动。十年后,这人提着礼物来看望他,并千恩万谢地感谢他当年的教诲,说自己做小偷的毛病早已经改掉了,现在经营着一家餐馆,生意很红火。这就是善行的力量,它甚至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走向。

马逢武说,人心就像一块田地,以足够的善良、厚道、宽容之心去耕种,自然就会丰收;反之,则会成为一片荒芜的盐碱地!

《古兰经》时光章云:以时光盟誓,人类皆陷于赔本中,唯这等人例外:建设信仰者、实践善行者、倡勉责权者、倡勉忍耐者。

对此,马逢武深深牢记,且付诸实践。

2010年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他先后两次带着价值3万多元的物资到现场资助受灾群众;2012年岷县“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他捐助1万元现金,还无偿支援一辆大巴车义务运送救灾人员和物资;2013年岷县“7.22”地震灾害发生后,他拿出2万元购买了馒头等食品,送给抗震救灾一线的广大解放军救援官兵。

为了充分展示岷县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资源,马逢武在岷县县委、县政府和市县宣传文化部门的支持下,自筹资金400万元,建成了岷县首家非国有博物馆,得到了省文物局的批复,并被省文物局评为全省“历史再现”工程示范性博物馆。该博物馆秉承“留住岷县特色、弘扬岷县精神、繁荣岷县文化、促进岷县发展”的宗旨,成为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地方文化添砖加瓦,为地方发展做出了贡献。

2016年10月26日,马逢武在定西市8家非国有博物馆挂牌仪式上的发言,题为《在有限的生命里发挥无限的热量》,深深地打动了所有与会人员:

自从事古玩经营以来,我去过了东北大地,走过了云贵青川,踏过了新疆西藏,足迹遍布祖国大地,也走出国门到过好几个国家。通过领略不同的风情,认识不同的民族,接触不同的文化,我深深地感悟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全世界唯一源远流长的文明,那些恒久不忘的、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光芒的,正是我们应该坚守和弘扬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多年来,马逢武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实事、做好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连续两届被推选为定西市政协委员,并当选岷县政协常委,先后获得全市“5.10”抢险救灾先进个人、全市“文物工作先进个人”、全县“7.22”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县“统战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表彰奖励。

行文至此,就以马逢武的一句座右铭为本文作结:“我感觉身边的事还有很多很多,脚下的路还很长很长。当早晨的太阳还未升起时,把自己心中的‘太阳先升起来!”

责任编辑/彭中玉

猜你喜欢
古玩
古玩家
门泽光
古玩交易中重大误解的认定
“古玩”收藏陷阱
刘启添 古玩收藏 其乐无穷
近代北京琉璃厂古玩行的市场结构与交易
北京古玩市场遭遇“关门潮”
古玩鉴定高手难“速成”
香港古玩展诠释“盛世收藏”
漫话沪语古玩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