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戏音乐的发展--以地方戏对样板戏的改编为例

2017-02-12 23:41
影剧新作 2017年2期
关键词:沪剧现代戏淮剧

王 珏

论地方戏音乐的发展--以地方戏对样板戏的改编为例

王 珏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戏曲舞台上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现代戏,淮剧《小镇》、河北梆子《北国佳人》、锡剧《林徽因的抗战》、评剧《安娥》、豫剧《焦裕禄》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地方戏曲创作及演出迎来了新的春天。

一部戏曲作品要想打磨成传世之作,其间一定会有经典的音乐,甚至是依靠这些音乐才能被世人所记住。革命现代样板戏时期,地方戏就曾创作及改编过一批现代戏。1970年下半年起,上海的地方戏曲沪剧、淮剧、越剧先后移植了《沙家浜》《红灯记》《海港》《龙江颂》等剧目。起初,许多戏曲工作者认为地方戏曲移植革命样板戏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几个移植剧目在上海的工厂、码头、农村、部队演出时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这些取得成功的案例为当下现代戏的创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本文以此为例,将对地方戏音乐的发展方式进行分析。

一、音乐要为塑造近现代人物形象服务

许多地方戏曲以演传统剧目为主,唱的是悲切、哀怨、缠绵的曲调,比如淮剧。这样的曲调肯定不能适应现代戏的表演需要,要让地方戏曲音乐为塑造近现代人物形象服务,从唱腔到唱法,必须打破行当、流派和旧的格式。努力做到感情、性格和时代的统一。

一些地方戏的传统唱腔,往往男女相似,老少不分;唱腔的结构形式比较平板单一。现在的地方戏在创作现代戏时,在上述两个方面已有所突破,但是在对待流派唱腔的问题上,有人认为旧的流派唱腔和唱法听起来“有特色,味道足,过瘾”,于是提出了“套用流派”的观点。对待流派唱腔要作科学的分析来决定取舍。作曲可以对流派唱腔进行改造,以适应新的时代、新的人物。经过改造创新后的音乐唱腔,也依然可以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各个剧种的音乐风格,主要体现音乐语(特征音调)、演唱方法及乐队伴奏(主奏乐器的色彩性)等方面。其中音乐语言是较重要的因素。作曲要力求达到感情、性格、时代以及剧种风格的统一就必须采取一些新的手法。

在感情、性格、时代相统一的前提下,运用本剧种特有的音乐手段。如沪剧《沙家浜》的“智斗”一场。阿庆嫂的唱段“远走高飞难找寻”,用了沪剧基本腔。但沪剧基本腔[干板]句与句间没有间奏,于是便加了融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音调,再通过阿庆嫂生动的描绘,形象地歌颂了新四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吸收和融化兄弟剧种的表现手段。一种是吸收与本剧种风格较近的兄弟剧种的表现手段。越剧吸收绍剧,如江水英唱的“同志啊,战友啊……”起先在节奏上模仿京剧,但却造成了唱京剧但又不如京剧好听的结果。但越剧表现这一特定内容又缺少相应的手段,故而吸收了绍剧的流水板式。再一种是运用本剧种的音乐语言和唱法,而在节奏、表现上吸收兄弟剧种的手法。例如《海港》的“壮志凌云”一场,方海珍唱的“烈士的血……渗透了这码头的土壤”,就是学习吸收了京剧吟板的表现手法;再如沪剧《沙家浜》“智斗”中阿庆嫂唱的“引诱敌人来打枪”的后半部分,也是吸收了京剧流水板的手法。

自己没有,还要创造。为了适应感情、性格、时代的统一,自己没有适当的手段,还要创造新的手段。例如沪剧、淮剧、越剧中的回龙板式就是新创造的,有的还吸收革命歌曲的音调特点来加以发展。如《红灯记》中李玉和唱的“新中国似朝阳光照人间”等。但是,新创造的东西,必须与本剧种的音乐融为一体。如淮剧《海港》中方海珍唱的“忠于人民忠于党”,其中也吸收了革命歌曲的音调,但在唱法润腔、伴奏色彩上注意了淮剧特色,所以听起来既有新意又有剧种特色。

除了曲调,唱法也是个重要方面。戏曲音乐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是有唱腔和唱法两个方面来完成的。一段好的唱腔还得有相应的、好的唱法来体现。唱腔和唱法,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

关于唱法的处理,第一,要求能正确提示人物的思想感情;第二,要有鲜明的剧种风格。例如淮剧《海港》方海珍唱“忠于人民忠于党”,第一句在基本腔基础上作了较大的发展,但通过唱法的适当处理,既提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又保持了鲜明的剧种风格。

二、音乐创作上要运用辩证法

主要人物的音乐唱腔,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快、强,也得要有低、慢、弱,要作相对的辩证处理。音乐创作只有在感情、性格、时代相统一的原则下,运用对立统一的方法,才能生动的展现主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样板戏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典范。例如:江水英的唱腔音乐,既有她“抬起头,挺胸膛,高瞻远瞩向前方”那种挺拔高亢的一面,也有她“这一砖这一石,铭记着阶级深情”那种深沉低回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使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多侧面、文体化。但在我们创作过程中往往遇到这种情况:有人认为,主要人物的唱腔音乐要“高”,这样才能显示主要人物的高大、昂扬,否则就会有损英雄形象。有的人认为英雄人物的唱腔要“新”,越新越好,这样才有时代气息,否则就陈旧,没时代感。还有人则认为,主要人物的音乐唱腔应该用原有的唱腔来套,才能体现剧种风格,才有味儿。上述看法都只从形式着眼,没有从内容出发,都是违背了感情、性格、时代的相统一原则,经过实践、总结、再实践,把地方戏曲的音乐创作经验逐步地贯彻于我们的创作之中,要做到时代精神与剧种风格的辩证统一。

结合当下新编地方戏曲在现代戏的音乐创作,我们不难发现有几个方面的问题还亟待解决。

对于地方戏曲音乐如何做到时代精神与剧种风格的统一的问题,现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特别是主要人物的核心唱段,在创作上花的精力最大,而往往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从音乐唱腔来看,有下面三种情况:一是虽具有时代精神但缺乏本剧种的特色;二是有剧种特色而不能很好表现人物;三是既缺乏剧种特色又不能表现人物形象。时代精神与剧种风格未能达到较好的统一。

有层次的成套唱腔是塑造人物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成套唱腔,在各大地方剧种中是很欠缺的。在成套唱腔中,慢板部分又是核心唱段中的主要环节,可是在设计唱腔时,往往又数慢板最难,原因是地方戏曲过去的慢板唱腔常常是表现极其悲悽哀怨的情调,虽然也有抒情,但所抒发的感情与现代戏并不完全相同。所以慢板唱腔的推陈出新,是个艰巨的课题。

在歌唱方法问题上,由于地方戏音乐唱腔贫乏单调,演唱上老少不分,甚至男女不分,所表现的内容大多是窃窃私语、低声嗲气,所以发声纤细无力、音色暗淡,甚至高八度高不上,低八度低不下。而这些发声方法要为塑造现代戏中的人物服务,就显然不适合了,因此迫切要求进行声乐发展,逐步建立起各声部的不同唱腔和唱法。至于女声(中、青年),大多是用真声,所以音域狭窄,音色不亮,也有待于我们努力去学习真假声自然结合的方法,使其丰富歌唱的表现力。

在乐队的体制上我们各地方戏曲团体大致有三种形式:1、全部用民乐的小乐队;2、以民乐为主,突出三大件,加上西洋乐器的木管及铜管;3、突出三大件,弦乐用提琴――加上木管、铜管(单管制)。对于地方戏曲乐队配备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有待今后在不断实践中加以解决。

三、结语

戏曲艺术是一门流动的艺术,时代在变,戏曲也必然会发生某些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也是难以阻挡的。地方戏曲要想求生存求发展,只演传统剧目是不行的,无论是文本还是音乐都应该与时俱进地发展。仅从地方戏曲的音乐发展方式来看,一方面要明确音乐要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而这种人物形象又必然要符合现代化的审美;另一方面要辩证地进行音乐创作。这样,地方戏曲的音乐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王 珏: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

责任编辑:蒋国江

猜你喜欢
沪剧现代戏淮剧
传承淮剧国粹 丰厚人生底蕴
——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小学“淮腔今韵”文化项目掠影
戏曲现代戏基于剧种特色的艺术探索——以沪剧为例
现代戏的发展路径与创作走向
诗性现代戏的中国表达——张曼君现代戏创作探要
闽剧现代戏《生命》首演
原创大型沪剧《担当》演出成功
越剧现代戏 袁雪芬
沪剧《雷雨》海报
沪剧《魂断蓝桥》海报
关于淮剧进校园工作的几点做法和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