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弋阳腔伴奏乐器赣胡的思考

2017-02-12 23:41李靖一
影剧新作 2017年2期
关键词:弋阳腔丝竹姿势

李靖一

对现代弋阳腔伴奏乐器赣胡的思考

李靖一

弋阳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它起源于南戏,产生在江西弋阳,元末明初时期形成。是南戏传至弋阳与弋阳地区民间小调及当地语言结合,并吸收杂剧演变而成。它至迟在元代后期已经出现。弋阳腔在南北各地繁衍发展,是为明代四大声腔之一。

传统弋阳腔的主要特点是:

1、乐句乐段不对称,中国的传统音乐一般是用四句对称式的乐句,平行方整乐段,起承转合,非常规律。2、滚唱,独特的声腔演唱方式。3、用打击乐起腔、跟腔、收腔,具有明代汤显祖先生所描述的“其节以鼓其调喧”①的粗矿豪迈的艺术特色。4、帮腔,分为长韵帮腔、中韵帮腔、短韵帮腔三种形态,清代李调元先生对其描述为“一人唱而众人合之”②,无丝竹乐器伴奏。5、向无曲谱,只沿土俗,本无宫调,错用乡语。

综上可知,传统的弋阳腔伴奏是以锣鼓为主,无丝竹乐器伴奏,并且这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1954年,弋阳腔的音乐改革,是通过排演著名戏曲家石凌鹤(时任江西省文化局局长)的新编历史剧《木兰诗》开始的,曲作者是新文艺工作者程南豪。这部戏是弋阳腔音乐的第一次改革,无丝竹乐器伴奏的弋阳腔,率先加入了丝竹伴奏,为弋阳腔音乐增添了新的色彩③。所以现代的弋阳腔伴奏是加入了丝竹伴奏的,弋阳腔音乐伴奏需要用的胡琴乐器有赣胡、二胡和中胡。本文思考的主要是现代弋阳腔中的主伴奏乐器——赣胡。

赣胡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赣胡,用于演奏乱弹腔中的西皮、二黄;一种是改革赣胡,由于传统弋阳腔无丝竹伴奏,所以弋阳腔没有主伴奏乐器,例如京剧有京胡、越剧有越胡、赣剧有传统赣胡等。在20世纪50年代后,为了推动弋阳腔的发展,将“不托管弦”的传统弋阳腔加入管弦伴奏,并对传统赣胡进行改革,将传统赣胡的琴杆由550mm增长至约580mm、琴筒内径550mm增加至约650mm、底部加琴托的一种新式赣胡,既保留了原有赣胡高尖、柔美的音色,又增加了音量的厚度及亮度④。这种改革赣胡由传统赣胡演变而来,只是微调琴杆、琴筒的长度及内径,并没有改变传统赣胡的形制,故在现代弋阳腔音乐伴奏过程中的主奏乐器仍称为赣胡。

赣胡在弋阳腔伴奏过程中的演奏姿势与传统赣剧皮黄所需要的赣胡演奏姿势不同,它与广东音乐或者江南丝竹中的高胡演奏姿势一致,用双腿的膝盖内侧肌肉夹住琴筒两侧来进行演奏,传统赣胡的演奏方法类似于京胡,左手持琴,琴筒放至大腿外侧,肌肉呈倾斜状与地面呈45度以内的角度,右手拉琴姿势亦是跟随琴筒,与地面呈45度以内的角度,但平行于琴筒的水平线。而弋阳腔伴奏中的赣胡由于膝盖内侧肌肉夹住琴筒,至琴筒基本与地平面平行,故而右手拉奏时角度亦与地平面平行。而使用与高胡演奏姿势保持一致的原因是为了适应现代弋阳腔的音乐色彩性。

传统赣胡所使用的弓子是和京胡弓一样,使用马尾编制工艺制作,使用的是硬弓。弋阳腔伴奏中所使用的改革赣胡,建议使用和高胡弓一样的软弓,使用新式挂钩工艺,内含双向压片,使得马尾更加平顺,由于活嘴挂钩式的使用,可以调节持弓的松紧度,拉奏时更加舒适,也可以更好地控制音色和技巧。

传统赣胡所使用的琴弦是京胡所使用的西皮、二黄弦,亦有各大品牌中不分皮黄的京胡弦。选购这类琴弦的原因是因为赣剧所演唱的弹腔是和京剧一样的板腔体,唱腔伴奏中使用赣胡基本是皮黄。而现代弋阳腔音乐主要是曲牌体或者是以曲牌体中的主旋律为动机进而谱曲的戏曲音乐作品,它使用的赣胡演奏姿势不同于传统赣胡的演奏姿势,与高胡的姿势保持一致,故而建议使用高胡琴弦,现代弋阳腔音乐的色彩更加柔美,高胡琴弦质地更柔软,更加适合改革赣胡在现代弋阳腔伴奏中的使用。

关于千斤线绑定,二胡千斤线绑定是根据手臂的长短和手掌的宽度来定位和调试。但赣胡的琴杆比二胡琴杆短,二胡千斤线的绑法不适用于赣胡的千斤线绑法,我建议按照赣胡琴杆的长度取中间的位置绑定千斤线,可以在这个基础上,上下微调千斤线的高度,尽量保证音色的质量以及防止杂音的出现。

关于琴码的问题,首先建议选择竹制琴码;其次,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琴码的作用是将琴弓擦琴弦的震动传至琴皮,通过琴皮和琴筒的传播发声,所以琴码起关键作用,琴筒是不规则圆柱形,琴皮适应琴筒为圆形,琴码放至于琴皮上,我建议琴码放至琴皮的圆心位置,使震动的传递更加均匀,音色更趋向于完美;再者,若仍然出现杂音,建议使用宽度与琴码一样的海绵或者绒布放至于琴码下方进行消音处理,类似于二胡的消音垫。

弋阳腔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艺术,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工作者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值得我们持之以恒地去探索经典和努力创新。现代弋阳腔作品加入丝竹管弦是主流方向,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伴奏乐器有一定的认识,把每一个细节做好,同时向老师、同行、艺术家们学习,向不同戏曲剧种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弋阳腔传承人,提倡我们自己的“两学一做”,为传承弋阳腔艺术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注释:

①引自《汤显祖集》第二册,1128页

②引自李调元《雨村剧话》

③见《弋阳腔读本》21页

④见李东璟《赣胡伴奏艺术之研究》13页2.2.1主奏乐器赣胡的构造

[1]汤显祖.汤显祖集(第二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2]刘祯、钱贵成、裴建勤 主编.弋阳腔新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3]苏子裕著.弋阳腔发展史稿[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4]陈汝陶著.赣剧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5] 弋阳县弋阳腔保护工作委员会、弋阳县文化局.弋阳腔读本[M].弋阳县, 2008.

[6]苏子裕著.弋阳腔史料三百种注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7]程烈清编著.弋阳腔音乐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

[8]陈晓芳、万叶主编.弋阳腔音乐探析与传承[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

[9]李东璟.赣胡伴奏艺术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

李婧一: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

责任编辑:童孟遥

猜你喜欢
弋阳腔丝竹姿势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上)
劫后华夏再杨帆(弋阳腔)
倒挂在树上,我的主要姿势
看书的姿势
清代戏曲理论批评视野中的“弋阳腔”
弋阳腔
解锁咳嗽的正确姿势
“江南丝竹”的“合乐”传统及其文化阐释
江西省弋阳县弋阳腔初探(下)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