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海棠》个人与集体利益的价值冲突

2017-02-13 14:42杨翠平
电影文学 2016年23期
关键词:大鱼海棠集体利益个人利益

[摘要]纵观《大鱼海棠》整部影片,最能引起争议的是主人公椿究竟应该遵从内心选择,还是维护族人群体安危,即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形成了价值冲突。当面对这种利益冲突,如何抉择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而利益观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观念和准则。秉持什么样的利益观,就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本文从影片《大鱼海棠》中最值得争议的问题入手,对利益观进行再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大鱼海棠》;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价值冲突

时隔12年,《大鱼海棠》终于拨开云雾与观众见面。12年前,《大鱼海棠》仅仅作为一部动画flash在网络上获得了较高的点击量,少女与大鱼之间发生的故事获得了诸多网友的关注,令导演梁旋和张春萌发出打造一部动画长片的决心。12年对一部电影而言,着实不短。影片还未上映,就已经在2010年到2016年间,斩获了第14届韩国首尔国际动漫节的最佳技术奖、第六届亚洲青年动漫大赛最受观众欢迎奖等多个奖项,并成功入选法国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亚洲50年优秀动漫”专场展览。[1]

一、意象构建与内涵表达

传统绘画一直是动画片画面的重要布局,无论是静态背景还是造型绘画意识的风格流变,都用来表现动画片美术元素意象性表现,动画电影更多的是通过美术元素意象背后表达出文化内涵和价值指向。由此,画中意象便成为画家思想情感表达的符号和动画艺术创作的核心。[2]《大鱼海棠》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名篇《逍遥游》,是导演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梦境衍生而来的。故事就是从一个意象开始的,创作者充分将《逍遥游》《山海经》和“女娲补天”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结合起来,在电影的开端就烘托出整个世界观。基于传统文化进行这种新颖的演绎,对于创作来说还是接近现代传播或现代电影的创作方法。[3]首先,色彩上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红色作为整部电影的主色调,青绿色和蓝色为配色;其次,画面精致唯美,呈现了大量的福建土楼、西南梯田、茶卡盐湖等具有我国典型特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影片以庄子的《逍遥游》为依托,讲述了处于两个平行世界的“其他人”主人公椿和湫以及人类鲲之间的故事。作为主人公的椿,居住在“神之围楼”,专门负责掌管海棠花,在16岁成人礼那天化为鱼感受人类的自然规律,却不幸被人类的渔网所捕获。生长在海边的鲲,为了救困在渔网内的椿不幸牺牲了。椿为了报恩不惜牺牲自己的半条命,历经重重阻碍与困难帮助鲲的灵魂复活——一条小鱼成长为比鲸还要大的鱼。默默喜欢椿的湫,为了将椿和鲲送回人间,最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大鱼海棠》的叙事结构并不复杂,主要以三者之间的爱恨为主线,又掺杂了选择、生死、自由等主题内容。但是,该电影的人物设定和故事结构却没有与影片唯美的画面和色彩以及文化意蕴有效承载起来,导致影片备受争议。

二、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多重书写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大鱼海棠》主要是根据《逍遥游》而来,我们知道《逍遥游》强调的是挣脱束缚达到绝对自由的境界,那么《大鱼海棠》整部影片的文化基调即道家的自由,换句话说个人意志是否服从。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更强调集体主义,个人主义要服从集体主义,《大鱼海棠》多次反复呈现这种价值冲突。

首先,对影片本身设定的个人与集体价值冲突的书写。受儒家影响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中印刻着鲜明的集体意志,导演在影片中通过圆形土楼表达出这种族群状态下的物化的束缚,所有的“其他人”共同生活在这个外形封闭、空间设置却相对互通的家族之中,家族人物各司其职,其中不乏秩序的维护者,如有专门管理所有人的族长,掌管海棠花的椿的母亲。而椿和湫的人物设定并非传统电影中真善美的化身,更重视和强调个人的自由意志,年龄设定为成人礼之后的16岁,更重视强调成人后自由选择、遵从本心,不愿被秩序所束缚的价值观念。

其次,对影片叙事内容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价值冲突的书写。主人公椿来到人间,被人类捆绑在渔网内,人类鲲为了救椿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而回到自己世界的椿为了报恩,跟灵婆交换自己的半条命救活鲲。但是随着鲲的长大,会使海水倒灌,给整个家族带来灾难。虽然主人公椿并不知情,但是面对族人对鲲的攻击,所有族人乃至椿的母亲的失望,椿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保护鲲,坚持自己的内心选择。在族人的集体利益面前,椿选择了个人利益。这部电影在于其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高度服从,对个人利益的抉择引发进一步的思考,对传统电影的价值观念产生冲击,是导致本部电影备受争议的最关键问题所在。女主遵循了自己的内心,保护大鱼,虽然是出于内疚为了报恩,按照自己的内心去选择。这一点令习惯了个人利益让步于集体利益的人类认为是“不允许”“不正确”的。接受传统教育的我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基本趋同,认为不符合事实发展规律的事情就是不好的,从情感上就难以接受。

最后,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价值冲突的元认知。元认知是个体对自我认知过程意识基础上形成的对认识过程的自我觉察、反省、评价和调节。[4]一部电影的好坏最终的判断标准是能否激发观众的思考,是否有元认知的加工过程,能够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自己进行自我觉察、反省、评价和调节。椿为了报答鲲,面对族人的阻挠,面对集体利益,坚持内心的选择。这也是该影片备受争议的关键点所在,甚至诸多网友吐槽主人公椿,认为其过于自私。主人公椿究竟该如何选择一度引发了网友热议,归根结底网友热议的问题就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价值冲突问题。当然,该影片以圆满的结局收尾,但是回归到问题本身,却值得我们深思,估计这也是导演梁旋和张春希望这部影片能够传达给观众的。

三、对利益观的再思考

影片《大鱼海棠》最能引发思考的问题是椿究竟应该遵从内心选择还是维护族人群体,即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价值冲突。当前,价值冲突是社会各个领域都会面临却又无法回避的问题,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价值冲突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探讨的议题。人类的一切活动就是个人追求、创造、拥有价值的活动。[5]

然而,个人在活动过程中势必会受到他人、集体和群体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影响和制约导致主体对象出现矛盾和冲突,也就是造成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点冲突。价值冲突可以发生在个人内部、个人之间、社会系统内部和社会系统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6]

主人公椿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转换阶段,是一个未被束缚成形、更愿意追寻内心自由的人物设定,她的世界观、价值观决定了她究竟做出怎样的选择。为了救鲲,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甚至给自己的族人带来灾祸,与族人、家人产生对抗。很多观众认为主人公椿过于追逐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还有很多人认为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个人应该具有高度意志,追寻内心的自由。当面对这种价值冲突,如何权衡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是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二者之间关系的关键所在。那么,究竟什么是正确的利益观?

利益观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面对问题和处理问题时的价值取向、功利态度以及思维方式、行为准则、标准和观念。[7]因此,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利益观。那么,究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利益观是当前诸多学者普遍思考的问题。

第一,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恩格斯曾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8]这个合力不以个体的自由意志为转移,而是受历史发展规律所影响。由此可见,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应符合人民群众的集体意愿,一旦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发生背离会被抛弃。当然,有的选择目的合理,有的则不符合,但是任何一种价值追求都应建立在自身真正价值目标的基础之上,是形成合力的价值追求的基础。正确的价值追求不但需要考虑到社会发展规律,而且需要充分结合自身主体的合力。也就是说,实践需要按照事物本身的尺度(外在尺度),还需要结合人自身的尺度(内在尺度),从而创造出的客观对象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9]因此,正确的利益观应该是以符合广大人民群众为基本前提,再将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进行有效融合。

第二,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统一。个人利益的发展是集体利益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社会积极提倡个人应该为实现自己的合法利益而奋斗,但是处于社会关系链中的个人需要做到以下两点:可以利用集体、周围群体促进自身发展;追求自身利益和需要的同时,不能损害其他人的利益。而集体利益是从个体利益中抽象和概括而来的,集体利益通常大于个人的特殊利益。再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从一定层面上来讲,具有高度一致性。群众是构成国家、集体的主人,强调集体利益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应以集体利益为重。实现集体利益的最大化,在一定层面上可以促进个体利益的最大化。此外,要高度重视个体利益,历史的经验再次告诉我们,轻视个人利益,或者否认个人利益,带来的危害并不亚于否认集体利益。[10]

第三,将利益与理想相统一。当前,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受到利益的驱使,这种现象是无法改变和必须接受的,这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利益是人类一切活动追逐的目标。邓小平认为:“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11]无论是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还是新一代领导人提出的中国梦,都是将国家、社会和更多人的利益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个人利益要有崇高理想,集体利益更应该有崇高理想,追求的利益都应该是符合理想的利益。然而,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导致很多人过于追逐个人利益,失去更理想的信念,更有甚者失去了做人的道德底线和准则。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充分说明,物质需要是最基本的需求,但是,一旦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人们便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即精神层面的需要。

四、结语

综上所述,耗时12年的《大鱼海棠》是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其丰富了市场类型,证明了好东西是磨出来的真理。我们知道衡量一部电影好坏的标准有很多,而绝不仅仅是票房,重要的是让观众对电影有回味,有思考。《大鱼海棠》传达出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价值冲突,是观影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总之,中国动画电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参考文献]

[1] 田雅岚.《大鱼海棠》的艺术意蕴与文化内涵的深层解读[J].电影评介,2016(07).

[2] 鲍禹,李春阳.中国动画片的传统美术元素的意象建构[J].电影文学,2013(10).

[3] 曹小卉,浦剑,马华,付梦然,田艳茹.大鱼海棠[J].当代电影,2016(08).

[4] 王亚南.元认知的结构、功能与开发[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5] 黄汀.从价值冲突到价值整合——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现象解读[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9).

[6] 张华夏.论价值主体与价值冲突[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2).

[7] 刘世明.树立正确的利益观[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 刘世明.树立正确的利益观[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10] 曾启宣.坚持个人利益的正确导向[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4(11).

[11] 余谋昌.中国发展需要生态伦理学[J].中国发展,2002(03).

[作者简介] 杨翠平(1982—),女,吉林长春人,法学硕士,吉林动画学院思政理论教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大鱼海棠集体利益个人利益
《大鱼海棠》在日本获赞(观察)
《大鱼海棠》的误解和正解
《大鱼海棠》,神作掉进“深坑”
漫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