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亚细亚孤儿》中的孤儿形象

2017-02-13 16:39王科娜李秋�オ�
山东青年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反抗

王科娜++李秋�オ�

摘要:《亚细亚的孤儿》作为台湾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代表着日据时期台湾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通过刻画胡氏家族的代表人物,证明了无论是顺从的孤儿,抑或是反抗的孤儿,还是迷惘的孤儿,都是由铁和血和泪铸成的。

关键词:顺从;反抗;迷惘;孤儿形象

吴浊流在《亚细亚的孤儿》中构造的典型场景、典型人物并不完全是出于小说创作的需要,更是记录事实。时至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做困兽之争,对当时的殖民地台湾实施高压政策。胡氏家族中人在日本政府的残酷压迫下,命运跌宕起伏。他们的人生际遇大不相同,但本质却十分相近,都是铁和血和泪铸成的孤儿。综合分析孤儿的形成成因,我认为《亚细亚的孤儿》中的孤儿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以志刚为代表的顺从孤儿

《亚细亚的孤儿》中有许多“聪明人”。他们顺从日本当局的各项要求,希望可以和日本人获得同样的地位,拥有金钱和权利。但最后的结局却仍是孤儿。

志刚是顺从的孤儿的典型代表。在分家问题上,他听从妻子的教唆,为了可以多分的财产,要求尽早分家。他的这种只顾金钱不顾亲情的行为,被太明不齿。当分家有钱之后,志刚向“上流社会”看齐,沾染恶习玩艺妓或纳妾,不顾家庭,不负责任。一心为他的妻子对志刚心灰意冷,和他矛盾重重。当上保正的志刚为自己的前途,支持日本当局供出贵金属的做法,半强迫妹妹秋云交出耳环。他这种不顾手足之情,置身权利漩涡的行为,被秋云鄙弃。志刚为过皇民化生活,一切向日本人看齐,遵从日本人的一切要求。他在家里大刀阔斧的改造,吃穿用度一律学习日本,就连“胡”这个姓氏都硬改为“古月”。作为日本人传声筒的志刚向母亲传达的日本人的“旨意”:每人每日配给一合米(合:容量单位,十合为一升),其余的米谷全部供出,拒绝者便是非国民,要受严罚。但当母亲阿茶私藏粮食被发现,身为保正的志刚没有站出来替自己的母亲辩解,而是回家剧烈地诘问自己的母亲,最后愤怒离去。志刚听从日本人的一切要求,没有获得任何好处。相反,他不仅深深地伤了母亲的心,被母亲骂做‘夭寿子,更间接害死自己的母亲,成为顺从却又可悲的孤儿。

像志刚这种顺从的孤儿,在《亚细亚的孤儿》中还有很多,像胡文卿、志达等等。他们不计后果,做很多“伤天害理”“违背人性”的事情,只希望为日本所接受,享有和日本人相同的地位和权利。但这个简单的要求却始终无法实现。日本实施同化政策,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台湾民众。其本质是为了镇压台湾民众的反抗。一旦目的被实现,像志刚这类顺从的孤儿就没有利用的价值。这导致他们最终被日本抛弃,或丢失原有的职位,或财产被夺,或亲友丧命,被所有人离弃,可悲又可恨。

二、以胡老太爷为代表的反抗孤儿

不同于志刚这个顺从的孤儿,年迈的胡老太爷是个真实的斗士。从年轻的时候,胡老太爷敢独自一人走过杀人盗贼横行的穿龙颈,便可以看出胡老太爷的勇敢。之后他反抗日本当时实施的同化教育,认为日本文化是亚流,所以无论时势如何,一定要让孙子去上私塾,接受汉学教育,传承汉学。可家里的人都不支持他的决定。志达直接劝说胡老太爷让太明去公学读书,学习日语。胡文卿碍于父亲的顽固和孝道,没有明说,但也希望太明接受新教育。没有人支持的胡老太爷,在胡氏家族就是一个孤独的斗士。

胡老太爷超越现实,看清时势,知道当时的台湾缺少的是什么,因此鼓励太明去上公学。胡老太爷对太明说“即使是千万篇的八股文,结果还是及不上一个炸弹的威力。时代进步了,仅是诗文的低徊趣味已不管用,现在已进入了科学时代。虽然诸子百家在儒教里被视为异端,并不把它们纳入学问之列,但日本人却能够加以活用,对于商鞅之法也有效的利用。下一代的人要在科学上用心。”胡老太爷没有参军,但是有先进的观念。他认识到单一地复兴汉学没办法迅速彻底改变台湾黑暗现状,所以鼓励下一代不仅要学习汉学,将汉学学以致用,更要学习科学知识,用科学让台湾崛起。胡老太爷虽然年老体弱,但他的斗士形象中深入人心;他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同恶势力的斗争精神让人敬佩不已。

三、以阿茶为代表的迷惘孤儿

《亚细亚的孤儿》中描写了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女性。但能让人从心底同情的只有阿茶,她有着所有旧社会美好女性特质,却挣不开旧社会封建礼教和日本黑暗殖民统治的枷锁,最终悲惨的离开人世。

作为母亲,阿茶爱自己的孩子,为孩子忍受委屈,为孩子勇敢坚强,为孩子努力争取。她可以为了让许久未归家的太明高兴,和自己丈夫的小妾同桌,也可以为了自己儿子的利益出谋划策。作为儿媳,阿茶孝顺长辈,为了胡家的“祖宗”勇敢挺身,即使被打也无怨无悔。作为妻子,阿茶贤惠淑德,每天帮家里干活,从未自己考虑。结婚二十五年,没有回过家,也没有上街看过戏。

这样善良、为人考虑的阿茶,却是可悲可叹的。在丈夫纳妾这件事情上,阿茶却被自己的丈夫和外人联合算计,也没有获得公公和长子的支持。她对道士的话言听计从,对自己的丈夫纳小妾的事情平静接受,从没有想到自己这样是幸福或不幸,只想着以后儿女给她烧香便心满意足。

阿茶受封建礼教荼毒严重,她没有自己的思想,认为活着便是活着,从未思考过人生真正的意义。她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迷茫,最后麻木地继续生活。阿茶深受日本政府的压迫,几乎遵从日本的政策所有要求。她也反抗过、挣扎过,只不过最后的结果都是阿茶退缩。她“看开”了。阿茶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苦苦挣扎,却挣不开沉重的命运枷锁,最后淹没在黑暗漩涡中。阿茶就是迷惘的孤儿,她努力使自己适应环境,努力地想活下去,但她却始终没有明白自己悲惨命运的根源,痛苦死去,让人同情又难过。

总之,吴浊流在《亚细亚的孤儿》中塑造了许多让人印象深刻

的人物形象,而胡氏家族众人都是当时台湾人的典型代表。他们都饱受战乱、文化迷失、国破家亡,是那个特殊时代的产物,是那个时代独有的孤儿。

[参考文献]

[1]王建民. 关于“台湾意识”与“台湾主体意识”问题的讨论[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4).

[2] 许纪霖.《亚细亚孤儿的迷惘》[J]. 读书.2014(10).

[3]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电子书.

[4]江少川.朱文斌主编,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07年.

[5]李萌. 孤独的旁观者:《亚细亚的孤儿》解析[J]. 青年科学(教师版). 2014, 35(6).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猜你喜欢
反抗
压抑与反抗
自古英雄多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