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探索教师培训新模式

2017-02-14 21:05
山西教育·管理 2017年3期
关键词:沁县教研区域

为了提高全县教师的专业素养,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探索沁县课堂教学改革以及区域教研发展的新路子,2016年10月18日至11月18日,沁县教育科技局特邀省市25名专家团队走进沁县教学一线,开展了一场关于“通识培训”“观课议课”教学交流研讨的活动,全县参与研讨培训的教师达千人以上。培训结束后,教师们说:这是一次非常解渴的培训,我们的教育生活被重新输入的新鲜血液所激活,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思考和寻找人生发展、教育发展的本真价值和意义。

动因:提升区域教研的水平和质量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区域内整体教学质量,2012年以来,沁县教科局领导与教研室一班人马下基层、接地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先行教师当模范,骨干教师做示范”的思路,率先在城内四小开展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汇、展、评示范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赞同。在此基础上,沁县教科局又推出了“城乡联合,辐射推进”的区域教研模式,以城内四所小学、两所中学为龙头学校,其他学校为协作校,成立了区域教研联合体。作为一项全新的教研形式,全县上下连续五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区域活动,由龙头校和协作校一道,不断开放课堂,开展了“同课异构”“骨干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区域教师优秀课”等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这些活动以课改为目标,以课堂为载体,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个人素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经过五年的精心打造,形成了区域教研的“沁县模式”。透过这些活动仔细分析,还存在教研的主题不明确、活动成分过多、研究的含金量不足等问题。以活动代替教学研究,使教学研究工作浮于表面,难以深入实际;以竞赛代替教学指导,使教学指导片面化,忽视了大部分教师的需求;以培训代替教学研究,专业引领作用不明显,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在县专职教研员缺乏的处境下,在请教省教科院专家的过程中,确定了这次大教研活动的思路。本次活动中专家针对我县区域教研的发展、课堂教学存在的困惑做了有效的指导,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

做法:通过观课议课引领专业发展

课堂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地方,也是教师成长的平台。学校的发展要依托教师,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造就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广大教师外出机会少,无法感受外面的世界,专业提升受到影响。这样就需要把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成绩突出的专家引进来,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使大部分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以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使专业引领落到实处。为此,沁县教育科技局和山西省教科院联手,分两批开展了通识培训和观课议课专业培训。通识培训让校长和班主任找到了教育的发展方向,感受到了职业幸福感。观课议课专业培训则通过专家精妙深邃的理论阐释,形象具体的课例举证,细致缜密的思路点拨,鲜活规范的专业引领,使与会教师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本次观课议课活动覆盖中小学的10个学科,每个学科的教师观课有目的,议课有主题。每次观摩教学后,组织观课的教师进行议课活动。先由授课教师说课,然后观课教师依据观察表议课,在交流的过程,教师的观课议课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主要是分四步进行,即征集问题,确定观课主题;进行课堂观察;召开课后研讨会议;及时落实跟进。总的来说,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

效果:培训教师在学习和反思中成长

本次观课议课大教研活动,在县教研室的精心组织和严格要求下,开展得扎实有效,是我县近五年来参与人数最多、学科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收效最好的一次区域大教研活动。在整个活动期间,县教科局、学校领导身先士卒,中老年教师老当益壮,青年教师初试锋芒,整个教研活动如火如荼。

在议课环节,所有观课教师围绕自己的观察视角认真交流了自己的观察结果,一改以往那种听课评课“只说好不说差”的老套路,从两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观察,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对其“好差”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议,这样确实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充分体现了“观课议课区域研修模式”的巨大作用和特色魅力。在这次活动中,不少做课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和风格,同时在专家的指导下还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不同课型的备课及讲课模式,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效果更加突出。

在这次活动中,很多教师都在反思:尽管我们过去在区域教研中搞得有声有色,也进行观课议课,但是同一个县的教师在一起呆久了,大家的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趋同现象,听评课中大家的意见都差不多。而现在的观课议课是在“专业引领”下的“同伴互助”,使不同的观课议课对象有了不同的视角、经验和信息,而多样的、丰富的视角与信息更有利于全面认识和理解教学,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沁县第五中学化学教师赵彩虹在上传“教研室主页”的心得体会中写道:观课议课更好地促进了我们自我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我们相信,通过反思的长期积累,必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大收获。县教科局局长王向明在总结此次活动时十分赞赏这次培训活动,要求县教研室今后将此项活动推广,并与县区域教研活动整合,进一步加强对观课议课活动本质内涵的研究和探索,积极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参与研究活动的积极性,确保观课议课活动的常态化,从而使观课议课活动成为提升我县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总之,本次大区域的观课议课活动与学校的课堂教学推进活动相融合,实现了质的飞跃。县教研室下一步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完善、持续推进这项活动,有序开展系列研究活动。活动中力求全员参与、全程跟进、总体规划,利用3—5年的时间逐步推进全体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实现群体优化、整体拔高的最终目标。我们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拨云见日,迎来我县课堂教学的美好明天。

猜你喜欢
沁县教研区域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分割区域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心系老区环卫 扮靓水城市容——记沁县环卫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建军
厚重的沁县文化
沁县南涅水石刻造像的艺术性分析与阐述
区域发展篇
区域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