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形势下徐州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考

2017-02-14 17:44毕雪微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11期
关键词:徐州文化产业转型

毕雪微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基于“互联网+”形势下徐州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考

毕雪微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文化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各国竞相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徐州历史文化悠久、地理位置优越,且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文章基于互联网背景,借助SWOT分析法对徐州文化产业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进而对其转型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旨在推动徐州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

互联网+;徐州;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思考

引言

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徐州,蕴藏着丰富的两汉文化、战争文化、彭祖饮食文化和云龙山水文化,拥有“五省通衢”之美誉,也正因为地理位置的优越,交通的便利,从古时徐州地区就汇集了中国南北方的文化气质,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融合性。如今凭借五通汇流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更加全面的展现徐州独特的文化风韵,为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但长期以来徐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发挥其优势,因循守旧的发展思维不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本文在借鉴国内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互联网+”形势下的徐州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战略。

一、徐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

徐州是一个典型的“后资源型”城市,已经历一段时期的转型发展,正在形成新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一)徐州文化产业及发展现状

据徐州统计局数据报道,2004年徐州文化产业共2893家,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4%,呈现多分布、不集中、产值低的特点。随着整体经济的发展,徐州文化产业也进入快速发展期,2014年徐州市增加20多个文化产业园区,汇聚了2000多家文化企业。到2015年徐州文化产业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全市开设有9个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21个博物馆、1个美术馆,全市共有8个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达到316.28万册、电子图书藏量594.78万册。共有电影放映单位28家、广播电台8座、电视台8座,全年报纸出版1.03亿份,期刊杂志出版25.69万册,图书出版7016.31万册①。目前已有人文景点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汉画像艺术博物馆、彭祖园、滨湖公园、戏马台、徐州民俗博物馆、龟山汉墓、狮子山西汉楚王陵、汉兵马俑博物馆;自然风光景点马陵山、环城国家森林公园、滨湖公园、云龙山、潘安湖湿地公园;丰县的李卫陵园,沛县的射戟台,“贾汪起义”的旧址,窑湾古镇等为徐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增添不少,此外徐州的彭祖文化也是中华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来说,徐州文化产业目前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在不断挖掘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已初步实现区域文化产业群,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徐州文化产业的格局与规模层次。

(二)文化产业结构的比重越来越均衡

2016年徐州市文化产业建设项目52项,包括文化旅游业、文博展销业、数字文化业、演艺娱乐业、出版印刷业、文艺服务业等。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文化艺术服务为核心产业,以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为外围产业,以从事文化用品、工艺美术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销售为主的相关产业为一体的产业格局。

(三)文化产业聚集效应明显

徐州以“汉文化”而驰名,整体建设以汉文化作为文化产业中心,推动文化建设,拉动城市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以开发文化产业园,打造高层次汉文化旅游为手段,坚持区域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形成以“汉文化”为中心的文化产业集群。

但在当代背景下,徐州文化产业的发展仍需要改革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推动着社会进一步发展。”②互联网使得一切都在“重启”“清零”,这也为徐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时代转型契机。

二、徐州文化产业转型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现代企业行业经常使用的战略决策分析工具,通过全面考察企业行业内外环境涉及的各种因素,对其进行系统评估分析,从而制定最适合的经营策略或战略,本文尝试将方法运用于徐州文化产业领域的分析。

(一)徐州文化产业转型优势分析

一方面,徐州良好的区位与便利的交通,为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更多的发展活力和提升空间。战争遗迹,历史典故丰富,是江苏省重要的经济、商业和对外贸易中心;自然山水风景的优美,有助于文化产业生产的协作配套,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为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另一方面,徐州文化丰富多彩,涉及衣食住行的物质文化和底蕴深厚的精神文化。当地民间工艺美术种类繁多,尤其“粗犷、雄浑、博大、超越”为精神气质的两汉文化闻名遐迩,拥有丰富汉墓遗址、汉画像、汉兵马俑以及诗书画印等。战争文化中各种文化遗址、名人故事等等不少都被列为国家、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民俗文化也精彩纷呈,庙会、饮食文化均各具特色,拥有全球第一家道家学院等,已经初步形成一定的文化产业体系。

(二)徐州文化产业转型劣势分析

首先,当前徐州文化产业整体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创新力度不够,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对文化产业的认知以及发展方向缺乏科学的认识,还未建立文化与科技、信息技术融合的新机制。其次,徐州文化产业科技含量非常低,文化创意和设计还处于模仿阶段,创新意识不足,复合型科技创新人才较为匮乏;再次,徐州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散漫,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徐州至今未形成文化产业链,文化产业成熟标志不明显。文化产业规模不大,水平不高,产业集聚程度较低,缺乏产业龙头企业以及品牌文化产品。

(三)徐州文化产业转型内部机会分析

首先是政策支持,江苏省率先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口号,鼓励民间与政府合作,率先提出文化企业可以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运作,为徐州文化产业转型提供政策支持;其次是相关文化产业管理部门对文化产业的科学管理,对文化企业提供的的相关培训,对外向型文化企业进行特殊扶植;再次,徐州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拥有巨大的文化消费市场和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近年来徐州连续六年以13%的GDP发展速度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精神生活和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形成巨大的文化消费市场;第四,当下全球化趋势为徐州文化产业提供转型机遇,文化产业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地区而是更加开放,文化与经济、科技融合程度越来越紧密,极大的增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与拓展空间。

(四)徐州文化产业转型外部威胁分析

全球化既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使得中国经济发展容易受到西方经济波动的影响。从改革开放到当代,西方文化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对徐州本土的文化产品产生极大的冲击。此外,国内文化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明显优于徐州地区,它们都对徐州文化产业的转型产生直接的威胁。

三、“互联网+”形势下徐州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应对之策

(一)科技与文化融合,开展“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在互联网引领产业革命创新的时代,文化产业正处于蓬勃时期,到2015年年底,预计互联网平台上文化产业公司的市场价值会占到中国文化产业的70%,“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是现代科技手段与文化目的深度融合意义上的创新,它寻求提升文化产品价值与品质的最佳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创新对于文化创意的支撑作用,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优化与升级,促进新兴文化产业的培育与发展”③。

徐州文化产业的转型借鉴当代互联网与企业的发展模式是发展的趋势,树立“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新理念,探索数字化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营造文化创意与技术创新融合的新业态势在必行。从整体上而言,徐州政府要积极鼓励发展与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有关的文化产业,为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等互联网应用、推广提供政策乃至资金支持。此外,根据各区实际情况重点打造自然景区文化产业、文化休闲娱乐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演绎娱乐以及新闻影像出版业等等不同文化产业类型,通过整体科学规划、分区特色发展,建立徐州文化产业链,创建文化产业品牌形象,致力于将徐州打造为江苏苏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核、淮海经济区创意中心和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圈的江北重要支点。④

同时深入开发徐州文化视频产品,将各种文化用视频形式加以呈现,演艺娱乐产业要开发本地文化特色的影视作品,一方面利于宣传徐州文化特色,另一方面积累粉丝,促进文化产业的消费。注重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将文化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有机融合在一起,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将徐州故事、徐州文化传播出去。

(二)拓宽融资渠道,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互联网机制下的多元化投资融资管理模式

首先是政府财政的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形成对文化产业投入稳步增长的机制,制定采取多种适合市场主体需求的形式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其次是推动社会资本发展文化产业。放宽文化市场准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融合,建立完善的服务文化产业金融链条。

(三)打造旅游文化品牌,推动徐州文化产业多维度数字化的发展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一带一路”战略高度下,徐州文化事业的发展应当紧紧围绕汉文化主题,打造当地的文化品牌,与咸阳、洛阳等联合打造汉文化之路。

首先,挖掘整合以汉文化为首的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楚风汉韵古彭城,南雄北秀新徐州”的文化旅游,让徐州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更多的徐州文化符号,用特有的徐州文化来促进引导旅游业的发展。针对徐州汉文化景区、徐州云龙湖风景区等加大宣传推荐力度,推动徐州汉文化、打造徐州云龙文化,加强合作意识、营销意识,开发特色文化旅游演艺项目,打造徐州文化特色的旅游新格局。

其次,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组织学者、专家、多媒体技术人才、表演人才等创作大型情景剧,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交互设计,让游客从单纯的观看到亲身参与、感受传统文化。像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平遥古城的室内情景剧《又见平遥》以及常州淹城“烟雨春秋”实景水影秀那样将文艺演出、地域文化、旅游文化结合到一起,运用光、影、电互动技术,影像视频技术以及人的表演,将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来。游客不仅可以现场体验,亲身感受多媒体技术与表演结合的真实场景,也可以下载视频观看。

(四)打造文化创意人才队伍,为徐州文化产业转型提供源动力

创意人才是徐州文化产业转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首先,当地要从教育抓起,完善市内高校文化产业相关学科的总体布局,建立高等院校、职业学校与文化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鼓励大学教师走出校园,参与文化产业实践,邀请文化科技人才走进校园,提供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当地文化产业建设积累人力资本。其次,建立健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使用、引进的管理机制,使用文化科技创新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工资补贴、提供住房、创意奖励等福利政策吸引文化科技人才来徐安家落户,帮助其建立文化创业工作室。这些都需要当地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政策保障,专人管理,致力于打造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构产、学、研通力合作机制,⑤促进徐州经济的发展。

(五)关注市民文化需求,为徐州文化产业转型提供着眼点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发挥服务职能,发现捕捉市民文化的需求转变,借助网络平台和徐州微信客户端等网络形式,汇总收集市民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打造出符合大众需求的高质量文化产品。

其次,健全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充分挖掘徐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化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以徐州各类活动为契机,如汉文化国际旅游节、云龙山庙会、徐州彭祖伏羊节、刘邦文化节、樱花艺术节、槐花节、李可染艺术节、马可艺术节、子房山庙会、梨花节等,挖掘整合徐州各类文化活动资源,打造文化特色鲜明的各类文化活动品牌。

再次,开拓思路积极利用好徐州奥体中心、音乐厅、展览馆、汉城等文化活动场所,建立健全管办分离的运营机制,形成多元化主体。鼓励具备条件的各类场馆场地所面向社会开放,争取引入全国性、世界性的重大文艺演出和体育赛事活动。

(六)加大技能人才传承力度,建立传统非遗工艺美术保护、研究、培训基地

首先成立非遗手工劳作的教学实习基地。如成立“曹氏香包工作室”,与徐州大中小学设立学生手工劳作实习基地规划有关香包教学,跨足到现代生活的领域当中,秉持边学边教的方式,以学徒制的形势进行扩大出自己在现代生活中的知名度。其次开放非遗手工劳作工厂大门,设计非遗文化景点。如开放香包的工厂大门,申请构建成具有在地特色的手工制作景区,积极配合政策的规划,把香包工厂在提升打造,成为人们休闲联络感情的自由场所,也成为游客们到徐州观看传统香包制作的场所。以此来扩大香包艺术的知名度。再次建立云工作室,融入徐州本地文化,做出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将徐州特色工艺的传承与电子商务专业结合,创建淘宝网店,以网络为载体,运用网络社交媒体工具,将大师工艺品搬上网络舞台,更广泛地弘扬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产业是低资源消耗、高附加值的产业,它既传承各国各地的传统文化又推动经济的增长,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徐州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是产业发展的趋势所在,摸索“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从市场、人才、文化创意、科技融合、政策支持等各方面完善文化产业发展,对提升徐州文化整体实力以及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2016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编号:2016SJB760056,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苏北民间工艺美术产业转型及创新发展研究

2017年度徐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立项研究项目 编号:17XSS-074 ,徐州创意文化旅游的全产业价值链融合机制研究

注释:

①徐州市统计局. 2015年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17.

②习近平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贺词全文[N].人民日报,2014-11-19(1).

③张培奇,孟召宜.江苏文化创意产业: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1(14):239-252.

④杨凤,陈思. 论文化科技创新[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6):568.

⑤姜晓秋. 互联网时代辽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J].理论界,2014(12):66.

On the Strategies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Xuzhou Culture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BI Xue-wei
(Jiangs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Xuzhou 221000,China)

Cultural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sunrise industry incontemporary economic development,countries competing to develop creative cultural industries. Xuzhou city possesses a centuries-old historical cultural tradition, a superi or geographicalsituation and the cultural industry has begun to takeshape. Therefo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Xuzhou cultural industry by means of SWOT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its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iming at promoting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Xuzhou cultural industry.

internet+; Xuzhou; culture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strategic consideration

检 索 :www.artdesign.org.cn

G05

A

1008-2832(2017)11-0026-03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猜你喜欢
徐州文化产业转型
疫散待春回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