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传统节庆与民俗

2017-02-14 14:11庞国翔
红岩春秋 2017年1期
关键词:药王江津

庞国翔

江津素称“地当扼沪渝、控涪合之冲,接滇黔、通藏卫之隘”。奇特的地理位置、大山大水以及悠久的历史,蕴涵了江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古代节庆和民俗。千百年来,不少古老的节庆和民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但民间仍有它们的传说。而近年来,一些一度消失的民俗节会开始恢复,如清明会,已成为众多家族认祖归宗的重要活动。

迎春会

迎春会又叫迎春节。江津人把农历立春这一天叫打春,立春的前一天就叫迎春。旧时每年在迎春节这天,县城都要举办迎春大会。事先由江津城关五坊监保(民国江津城城厢镇的前身为仁、义、礼、智、信五坊,监保相当于现镇长)与城中糖帮、油帮、米帮以及先锋、高牙、德感、双龙等场镇的单位和群团进行协商,讨论办理各项活动,如舞龙灯、玩狮子、打连箫、走车车灯等。届时,根据分工进城进行节庆活动。

车车灯中坐着车幺妹。车前由一个小丑边逗边唱。车前车后的人跟着帮腔,左右还配有敲锣打鼓的,很是热闹。戏班子的演员们要排几出川戏,每出戏只有2—3人,站在四脚朝天的桌子上,4人抬着游行,叫“川戏亭子”。选择几个胆大的六七岁男孩,脸上涂红,头上梳“丁丁猫”,骑在马上游行,叫“鼎马”。迎春会这天上午8点,各路队伍向县衙门汇合,边耍边唱。游行路线是由东门出城至北固门外河坝。观众很多,各路队伍一到这里,锣鼓声、吼唱声、欢呼声以及众多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迎春会主角是一只犹如真牛般大小的“春牛”,系竹扎纸糊而成,一般紧随鼎马登场。这支队伍威风十足:前有两名衙役鸣锣开道,一个放牛娃牵牛而行,两旁有10多名头戴竹编高帽的差役,吆喝清道。

12名“春官”头戴官帽,身穿官服,排成仪仗队,走在县官乘坐的4人大轿的前面,后面是威风凛凛的官兵压阵。入场式完后,县官上迎春台致词训话。内容是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不误农时之类。然后由“春官”依次上台,用各种曲艺形式演唱一些与“春”有关的农谚,例如“立春晴一日,农夫不费力”等等,这叫“说春”。春官说春后,迎春活动进入高潮。台下的龙灯、连箫、狮子、车车灯,纷纷登场表演。川戏亭子、鼎马等也要在迎春台前游行一转,围观群众,前呼后拥,整个会场喜庆非常。

三四个小时后,迎春台上的主持人宣布评判结果,由县官对表演优胜者发给不同数额的偿钱。最后,县官用小竹棍将春牛打烂,这叫打春,迎春会到此结束。

药王会

药王,本指神农,因传说神农尝百草,首创医药。旧时江津全县各场镇都建有药王庙。

江津因气候、土壤等原因,适合各种中药材生长。江津向为巴蜀“川药”重要产区之一,曾被称为“枳壳之乡”,四面山、头道河等被称为“黄莲之乡”。每到采药季节,县外各路采药人涌向江津采药购药。江津县城和各乡镇都有“药帮”。参与者既有生产、加工、经营中药材和中成药的药商药贩,又有专事治病的中医。药帮募集资金,修建药王庙。江津的药王庙多分为三进。第一进是议事场所;第二进是大殿,供奉药王菩萨塑像及我国古代名医扁鹊、华佗像;第三进为配房,建有偏殿、住房等设施。较大的药王庙置有庙产,以维护日常开支。庙内请有堪司一人,日夜供奉香火,看守庙宇,接待香客。

药王庙又是药帮的议事场所,大凡帮内和中药行业大小事务均在此商讨议定,如有扯皮撩筋的事情,也在此作出公断。民间传说庙中药王菩萨十分灵验,于是又有许多人来庙里祈祷、敬香,求药王菩萨保佑亲人平安康健或疾病得愈。庙内终日香烟缭绕,香火不断,十分兴旺。

药王会又称之为药王庙会。做药王会的时间是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这是药王菩萨的生日。江津从县城到场镇,凡有药王庙的地方都要举办盛大药王会,为药王菩萨贺生。会前,同业公会要发出通知,请公会成员及有关人士到时参加。这天,十里八乡的群众都齐聚药王庙参加此活动。首先要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案上摆放着三牲、果品,香炉里插满香烛。上午9点左右,由“会首”带领大家放火炮、上香、叩拜。仪式完毕,同业公会理事会成员到前面房内议事,其余人员在庙内或拜菩萨、或观赏景物、或到房屋喝茶休息,等到中午时分,统一聚餐。后来,随着时代变化,热闹的药王会也慢慢消失。

山王会

“山王”又称“山神”,一般理解为镇山之神。人们将其用泥塑或石雕成像,其形为两眼圆睁、镣牙毕露、坐虎扬鞭,大有山摇地动之势。解放前,江津山乡里的农民,从心理上切盼“山王”或“山神”保护一山安宁,使其不遭受垮山、洪水和野兽之害,山王故受山民的敬奉。

清代和民国时期,江津乡下一些重要山梁、道口都建有山王或山神小庙。当地百姓在此开展一定的祭祀活动,定期举办山王会或山神会。江津人对山王的祭祀,一般每年有3次。分别为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六月初六、九月初九。每次祭祀时要设宴聚餐,这一天设的宴会,称为“山王会”。

办会的会首由当地山民推选。设宴前要摆设“刀头”(煮熟的大块猪肉)、酒醴和焚烧香烛纸钱。在山王位前拱手作揖、虔诚祷告,有的还会在近处的岩石上凿若干小孔,装黑色火药,安导火线,在祭祀后鸣炮几十响。鸣炮的用意,一是表示祭祀的诚心;二是用炮声震动山谷,以示躯散邪恶,保佑山民。

祭祀结束后,大家一起聚餐。山王会的规模一般不是很大,多是以山为界。

清明会

清明会和清明节是有区别的。旧时,江津人常把本家族开展的清明会叫“做清明”,因为办清明会这天多是清明节。实际上后来很多家族举办清明会并不在清明节这天,而在节前或节后,有的前后相差好些天。

清明会由各家族自办,多以本族祠堂为场地。会前先要“晒族谱”。由族长指定“知书达礼”的族中长老,召集各房长子长孙齐集祠堂,取出收藏多年的族谱加以整理曝晒。同时,趁此机会向子侄辈讲述祖先氏族的由来,先辈搬迁的经过,以及各祖宗名讳与生平、庐墓所在地等等,这叫“追远”。族谱晒整之后族长便要会同各房长老,将一年来全族所生子孙,新娶媳妇,按字辈分别登载于族谱。假如族中出了不肖子孙,有辱族亲,分别轻重,以家法处治,处治等次包括族谱除名、赶出祠堂等。接着是上坟,又叫扫墓。在民国年间,江津各家族宗祠,一般都要办齐三牲酒礼,由族长率领,一路吹吹打打到先祖坟地祭奠。

扫墓后回到祠堂,接着开始吃清明酒。酒席由祠堂祭田放租的收入置办,或由族中富有子孙捐献。这时全族人按尊卑就座。大宗家族可连续吃两三天,但有一规矩是只吃不包。那些酒品不好、口无遮拦的人可要收敛些,因为同桌吃饭的人不是长辈便是晚辈,万一酒醉失言,开了“黄腔”,就会落个侮骂尊长或为上不尊的罪名,族人都要叫你拿话来说。一些族内纠纷,也在“清明会”上由族长解决。

尝新会

江津的尝新会没有固定的日期,以家族为主要参加对象,有时也扩大到邻里乡亲。活动主要在乡下,城里较少。尝新会实际上就是传统的“吃新节”,但又没有固定日期。这是旧时江津传统节日中唯一没有确定日期的节日。一般指早稻收割后,第一次吃新米。时间大约在农历“小暑”到“大暑”之间,以早稻成熟为标志。因江津各地水土、气候条件不一致,早稻成熟往往会相差一旬或一月。收割不一致,加上各家各户农事的多少不一样,所以,各家吃新节的时间也不一样。

江津人很看重“吃新”。“吃新”当天,要请许多客人,出嫁的女儿都要回家。这天中午,饭桌上要摆3只盛酒的碗,3只盛新米饭的碗,每只饭碗上插上一双筷子,桌子中间摆着新出的蔬菜。接着点香、烧钱化纸,户主在厅堂门口小声地请五谷神、土地神以及家中去世的亲人,回来吃新米饭。同时祈祷祖先保佑全家老少平安,祈求人丁兴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以上程序完后,才正式开席。按长幼辈分,请客人依次入座就餐。尝新米饭先是爷爷婆婆,然后是父母,最后才是晚辈。餐席以米粉蒸肉为主,还有鲜嫩的茄子、辣椒、黄瓜、南瓜、毛豆等时令蔬菜以及鱼肉。“吃新会”表达出的是江津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和对辛勤耕耘者的敬重。

娃娃场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在旧时的江津,“端午节”又派生出“娃娃场”

端午节前的最后一个场期,在江津就被称为“娃娃场”。这天,只要家中有孩子,家长都要带着小孩上街赶场,购物玩耍。这天娃儿要买东西,家长都会尽力满足。其实这时的娃儿赶场除了想家长买一块泡粑吃以外,最主要的是想赶场看热闹,而看热闹中最重要的“节目”是看耍蛇。

那时江津各集镇都有“耍蛇”卖药的,他们在端午节前即开始捉蛇,捉后便在“娃娃场”这天在场上供人观赏。耍蛇者把一条大蛇放在颈上,站在板凳上宣传他的药能祛毒,能治蛇伤,能包医百病。他用小铜瓢撮一瓢药叫一人服下后鼓足三口气,随即捉一条红蛇在这人手臂上咬一口,咬出几颗血珠,但不红不肿。围观的人信以为真,就买他的药。还有耍蛇的将穿的中式裤脚用绳扎上,捉七八条蛇装在裤子内让其梭动,这称之为“蛇巴笼”。还有耍毒蛇的。耍前招呼大家不挤、不伸手,以防毒蛇咬人。然后把毒蛇从笼内倒在桌上,用折扇将蛇的头压住,捉起来用小铜瓢柄把蛇上下唇的4颗毒牙拨出来让大家看,并说被这种蛇咬了有生命危险等,最后他开始卖药,买药的人到还不少。

江津旧时赶娃娃场还有看“西洋镜”的,但那是有钱人家娃儿才能享受的。农村穷人家的娃儿,天天放牛,一年能赶一次娃娃场看耍蛇,就很不错了。

马耳狗会

马耳狗会主要在江津的南部山区、东南部山区、北部临峰山区、西部燕头山区等乡镇。江津县城一带没有这一节会。江津的这些地方山高林密,民风奇特。马耳狗会又叫“请马儿狗会”,它就是奇特的民风民俗之一。

马耳狗又叫豺狗。现在已很少,或者根本就绝种了。据见过的山民描绘,它身子像狗,长近一米,爪子如虎爪,耳朵如马耳,行动机敏,故名马耳狗。马耳狗一来就上百成群,它们敢与老虎对阵。据说它们与老虎争斗时,不从正面扑打,而是凭借其灵活性,绕到老虎身后,跃上其背,再用其利爪,抓掏老虎的肛门,将肠肠肚肚都拔出来,置老虎于死地。山中的老虎、野猪碰见了马耳狗,都会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敢动弹。马耳狗机敏如猴子,江津人又称它为“马猴子”。

江津山乡原有野兽40余种。过去山民最怕虎豹吃人,野猪、猴子损庄稼。每当秋收季节,山民除上山守望吆喝驱赶野兽外,还要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会这天,一家或几家联合办马耳狗会,请来道士、端公,焚香秉烛,敲锣打鼓,念念有词,祈求上天速调马耳狗来,把老虎、野猪、猴子赶走,以保五谷归家。

在请端公、道士的同时,还要请“降(jiáng)壳子”的人。“降壳子”不与道士或端公同行,他们是专门“降神”的。到时,他们好似神魂附体,主人及来看热闹的人接连发问,降壳子者随口便答。有人专问怪题,他也答得很快,出口成章。语多戏谑、挑逗,常引来一阵笑闹。干这行的实际上是很有学问的,三教九流,士农工商,样样皆知。这是江津人喜迎丰收时快乐情绪的一种宣泄,也是巫风降神留下的遗痕。

现在早已没有这个职业了,只是在江津民间,还将巧舌如簧、能说会道的人说成是“降壳子”或“冲壳子”。“降壳子”可能兼有“降神”与“冲壳子”的意思。

舞柑子龙

舞柑子龙曾流行于江津李市场以下的南部山区如蔡家、四面山、中山、清溪沟等地。清代最为流行,在民国初年开始退热,直至后来消失。

江津人过中秋节有打糍粑、吃糍粑习俗。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节日,素有“小年”之称。江津人过中秋节打的糍粑多是圆形的。这中秋节多与圆形相关,蒸糯米的蒸笼,打糍粑的碓窝,放糍粑的簸箕,磨粉的黄豆等等都是圆形的。一家人团聚,围着圆桌,边吃圆圆的糍粑,边赏圆圆的月亮。

早前,江津盛产一种土生土长的老柑橘,人们叫它老木柑,实际上就是土柚子。结的果如大碗一般,形状圆圆的。吃起来味道不好,既酸又苦还麻。老木柑也因体形肥圆而成为人们的玩耍之物,将其联缀成串,舞动起来非常好看。

制作一条柑子龙,一般需用大木柑7—9个,也有10个以上的。每个木柑用一根木棍钉牢,为龙身的一节。用五色纸分别做成一个与之相协调的龙头和龙尾,再用软绳将龙头、各节龙身和龙尾相连接,短的七八米,长的10多米。夜间玩耍,每节扎上一条油辨子,舞动时点燃。表演时,选精壮汉七至九人,穿上统一服装,每人玩耍一节,舞动时在玩“宝”人的指引下,一条火龙翻飞起舞,令人眼花缭乱。在锣鼓器乐的伴奏下,场景壮观热烈,具有极强的观赏娱乐性。

舞柑子龙,有着其深刻的喻意。在金秋的季节,月圆的日子,人们尽情欢乐,喜庆丰收,祈求幸福。在人们的意念中,这一天大家说的是“圆话”,吃的是圆糍粑,赏的是圆月,舞的是圆圆的柑子龙,这圆即代表着圆满、喜庆、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江津中秋节玩柑子龙从清初直到国民初年,有近300多年的历史。后来江津的老木柑减少直至全无,这一民俗消失。再后来,玩长龙代替了舞柑子龙。

换肚

旧时江津有一种非常奇特的生育习俗,叫“换肚”。在旧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特别严重。民国版本《江津县志》记载江津甚至有“溺女之恶性”。当时,要是结婚后一两年,生了一个女孩,别人问起,娃儿的父母都很抬不起头,只说是“生了一个煮饭的”或“生了一个挑花的”等。若是生了男孩,回答别人时总是沾沾自喜,说“生了一个读书的”;若是贫困之家,也是乐滋滋地说“生了一个放牛娃儿”。可见当时重男轻女之风之盛行。自家女儿嫁到夫家后,生了一个女外孙,娘家人也跟着抬不起头。有的家庭,妻子第一个生女孩,第二个还是生女孩,就被“休”回娘家,造成家庭悲剧。

江津的世俗,官宦人家嫁女后,如初胎得女或者不育,娘家人除了感到歉意外,还要积极想办法进行“换肚”。具体做法是:娘家要重新制作被子、帐子、大床、木榻等嫁妆,抬到女婿家。送上时还要办酒席、贴喜联等,相当于重新办一次“交待女儿”的“喜事”,场面很是热闹。

另外一种“换肚”的方法也很奇特。就是对不生儿子或不生育的媳妇,娘家人选择一个吉日,买一个猪肚炖熟后放在茶壶里,由母亲或长辈妇女用竹篮送到女婿家,抵达后不与任何人交谈,直接到女儿房间,将装有猪肚的茶壶放在床上,然后一句不说就回家。女儿与女婿则在房间内,一起将猪肚吃完。这样,就可以生育或下一胎生男孩。

清代著名巴蜀才子、楹联圣手钟云舫曾对“换肚”写过楹联。但他也认为,这“换肚”能生子是没有依据的,算是“奇闻”。当时江津县乡一些“换肚”的朋友来求他写楹联,他不好推脱,写了“换肚联”。《振振堂联稿》中收录了他为朋友撰写的两副“换肚联”

其一:

天象动枢星,萱草宜男,必有岐嶷征吉梦;

我情殷宅相,椒聊多子,好熏香被育宁馨。

其二:

锦被与重缝,从今换得紫胞,千里麒麟兄及弟;

宁馨期再育,他日缠来赤电,两阶兰桂子而孙。

钟云舫注释说:“世俗官家嫁女,初胎得女,或不育,岳家重制被帐床榻赠之,名曰换肚。必系以联,始增荣,而真异闻也。央余代撰二联,谨志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换肚”现象也早已消失了。

(作者系重庆市江津区文化委副主任)

(责任编辑:周瑞丰)

猜你喜欢
药王江津
江津花椒“变身”20余个产品,年产值8亿元
药王谷石林
爱哭的手工达人
习惯成自然
江津区经信委关工委的爱心篮球板让山区孩子更快乐
合租房里“得瑟命案”:漂泊岁月里要低调
药王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
神奇的药王谷
药王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