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假设,推促言语实践

2017-02-14 18:02谢海虹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1期
关键词:言语实践人物词语

谢海虹

[摘 要]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假设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假设能有效提高语文实践的效率,为学生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关系,有效推促学生内化词语,帮助学生走进人物,感受、领悟文章的写作技巧。这样,就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言语实践;假设;词语;人物;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1-026

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假设,可以引导学生跨越时空,沟通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促推学生内化言语,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如何巧用假设,促推课堂的言语实践呢?

一、 巧用假设,有效推促词语内化

对小学阅读教学来说,词语是教学的重点。而同一个词语往往因环境不同而意义不同。由于学生年龄小以及认知方面的不足,导致他们在理解词语时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触摸其内涵。因此,在教学中巧用假设,引导学生在词语“歧义”上越“陷”越深,继而在“荒谬”中理解词语的正确含义。如,教学《埃及的金字塔》一课中的“巍然屹立”一词,笔者这样引导。

师:那你说说“巍然屹立”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很高,很有气势。

师:我们学校有这样的建筑吗?谁来用这个词语形容一下?

生: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巍然屹立。

师:(故意夸奖)不错!(接着又转换口气)能这样形容吗?(停顿一下)我们现在读一读这一句。

(投影显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

师:高146米,绕一周需要1千米,这样的建筑才算得上巍然屹立。我们教学楼多高?能用这样的词语吗?

(学生哄笑)

……

案例中教师巧用假设,把学生带入“套中”,并引导学生把金字塔与教学楼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金字塔与教学楼的明显差异,准确把握“巍然屹立”这个词语的准确用法,最终内化词语。

二、巧用假设,感受人物特征

教学写人类文本,重在引导学生准确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然而,由于学生实际生活与文本距离相去甚远,导致他们很难真正走近人物,自然也无法准确把握文本的主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假设,引导学生“误入歧途”,让他们充分暴露自己在理解上的“荒谬”、认识上的“粗浅”,继而重新调整,理解文本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教学《祁黄羊》这一课,笔者这样引导学生走近祁黄羊的内心世界。

师:晋悼公要他推荐中军尉人选时,他会想到什么?

生:他会想到我一定要推荐能力强的人,不负晋悼公所托。

师:他想了一会儿,想到了解狐。而解狐则是他的杀父仇人。同学们,你们好好想想:这时祁黄羊会怎么想,祁黄羊的母亲又会怎么想。

……

师:假如朝中官员知道这一件事,又会怎么评价呢?

生:他们一定认为祁黄羊太无能了,太软弱可欺了。

师:(故作赞许)是的,在古代,杀父之仇不报,是最大的不孝。但是,祁黄羊当时有没有想到这些?请看课文第11小节……

案例中,教师先重点强调解狐是祁黄羊的杀父仇人,继而进行假设,引导学生揣摩祁黄羊的各种心理,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个普通人,会怎么做;接着,在故意赞许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文本中找依据,推翻以前各种假设,从而让他们认识到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公、高尚的人。

三、巧用假设,领悟写作方法

对小学生来说,品析语言、领悟写作技巧是有一定难度的。对难以理解和把握的写作技巧,教师也可以巧用假设,促推学生去感悟。比如,《“番茄太阳”》有这样的一句:“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教学中,笔者这样假设。

师:这句话写得很好。同学们,好好想想,有哪些词语可以形容“我”当时的样子呢?

生:“泪流满面”“泪如泉涌”。

师:是呀!明明虽然有点幼稚,但心地非常善良,“我”怎能不感到呢?好好想一想,当时“我”会怎么说,怎么做。

(学生思考,动笔……)

案例中教师运用假设,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练笔机会,同时还通过练笔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准确理解原文表达的思想。这种语言实践比教师单纯的讲解效果更好,学生理解也更为深刻。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够感受到语言的无穷魅力,领悟到其中的写作技巧。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言语实践人物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探寻思维训练的最佳路径
立足言语实践,培养语感能力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