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2017-02-15 15:05主持人杨翠云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洪都古迹王冠

○主持人 杨翠云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主持人 杨翠云

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的可可西里和鼓浪屿分别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自此,中国以52项世界遗产总数名列世界第二。对此,厦门市政府一位主管文化旅游的官员说:“申遗不是目的,保护才是目的。”的确,在顶着王冠的同时,保护的责任也重重地压在肩头。而就在2015年1月3日凌晨2时许,大理州巍山县拱辰楼这一600多年历史古迹被全部烧毁,让人唏嘘。辽宁“最美野长城”被抹成水泥地。与这种轰然倒塌的古迹相类似的是古迹面貌被无声地改写。丽江、凤凰、大理……那些古香古色的气氛,都在商业化和人们的过度消费中逐渐消失。

请学生围绕上述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期待学生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为中华古迹发声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斗转星移在这片黄土地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痕迹。然而,北京的老城墙、辽宁的野长城、大理的拱辰楼、重庆的万州桥……它们却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或被人为毁灭,或因意外消失。

时代变迁所带来的绝不该是这些。这些古迹,承载的是古人的精神,见证的是荏苒的时光。那些奋勇操戈、浴血奋战的痕迹,那些吟咏赋诗、浩荡清远的情怀,绝不该因我们所谓的“发展进步”而随着古迹的消失而消散!中国,本该是饱含古韵书香的啊。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学高一1班 陈欣兰)

维护精神的神祇

有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文化难免遭受影响:张飞庙因修建三峡大坝而被迫搬迁;辽宁野长城被“合法”抹平;各种大大小小的历史建筑被摧毁,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

但是,大多历史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是人们某种精神的寄托,是文化爱好者心目中的神祇,甚至是国家沧桑变化的历史见证。所以,人们不应该一边向前发展,一边摧毁自己走过的路。我不否认经济发展对人类的重要性,但我们应该保持立场:经济要发展,但是文化古迹不允许被忽视、摧毁,应得到妥善保护。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学高二1班 徐霞)

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共同维护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鼓浪屿的申遗成功,无疑又为我国的文化宝库绘上了绚烂的一笔。但与此同时,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络绎不绝,这使遗产的保护面临一系列问题。文化古迹被毁坏的惨状无疑揭示了文化遗产的过度开发。我认为,申遗的价值应是使遗产得到更完善的保护,而不应仅仅从经济的角度来考量。金山银山是好,但凝聚着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美丽结晶不能因为暂时的利益而毁于一旦。历史不可复制,维护好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学高一8班 羽清甯)

还古迹以本色

穿梭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不难发现祖先留给我们的许多瑰宝。不论是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国粹,还是不乏历史意义的古村落,都足以让我们引以为傲。

但如今真正保存原始古色的建筑已为数不多,不断的翻新和翻修让原本古香古色的建筑不断随着时代变换着模样。虽说这是迎合潮流的“无奈之举”,但古建筑给我们后人留下的印象也渐渐开始模糊。只有自然、原始的本色,才是古迹面貌的最佳颜色!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学高二1班 吴语嫣)

冷静思考文化遗产热

我们享受着祖先留下来的智慧,却漠视了祖先给予我们的瑰宝。如今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古色古香的气氛在社会的商业化中逐渐泯灭,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模糊。

当五千年的积淀在人们的商业开发中被无知、偏见、愚昧与疯狂无情摧毁时,更有甚者,打着文化的旗帜,借着保护的名义去开展商业活动,博取最大利益,面对这一切,我们岂能继续坐以待毙?为了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我们携手努力保护遗产,让祖先遗留的智慧继续惠及我们的后辈。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学高一2班 黄珍慧)

让不可复制的传统融入社会

身为中国人,浸润在优秀的精神文化中时,也不可忽视其物质载体——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岁月面前,谁又能承受得住无情的变迁?保护,成了一个难题。

名胜古迹毕竟是开放的,而不是珍藏于博物馆中的,面对川流不息来访的人群,受到外来的影响自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它们的保护,我认为不该死板地固守传统,而应在维护其基本面貌的基础上,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把优秀文明传承下去。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学高二6班 魏征)

猜你喜欢
洪都古迹王冠
古迹“开发”之忧
让文化根植于企业发展沃土中
——航空工业洪都文化建设回眸
敦煌古迹旅游景点与《周易》
李克强考察航空工业洪都
一“点”之差
编外“鱼”赴
风雨无阻 洪都逐冠 2018CSR中国汽车短道拉力锦标赛南昌湾里站顺利落幕
“点”搬家
打造中航工业学习样板
巧qiǎo 画huà 长chánɡ 颈jǐnɡ 鹿l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