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做一个人生智慧的“慢”步者

2017-02-15 22:01彭琼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语文教师
十几岁 2017年12期
关键词:溪湖师大附中林语堂

文/彭琼(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语文教师)

林语堂:做一个人生智慧的“慢”步者

文/彭琼(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语文教师)

素材赏析

当生活呈现出柔软、智慧、练达、细致、从容、优雅、朴素大气的品性,这大抵是我们追寻的“慢生活”。本期,我们邀请到深耕教育行业的老师,推荐三则关于“慢生活”的作文素材。他们正娓娓地道来当我们放慢生活的脚步,用优雅的心灵去享受生活的美好瞬间。

“道理参透是幽默,性灵解脱有文章。”林语堂曾这样调侃自己,他一生著作等身,很多作品成为东西方文学界、文化界所推崇的经典名著,版本众多、流传甚广。他曾被美国文化界列为“二十世纪智慧人物”之一。林语堂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

林语堂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有不为斋”。他受儒家“有为”的思想影响,也欣赏道家的“无为”;生活态度是以“有为”为中心,但也往往有“不为”的事。他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在《生活的艺术》中,他写道: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

从诗意的“慢”生活的角度看,林语堂把吾国吾民,看得何其之“艺术”!他说:“我觉得艺术、诗歌和宗教的存在,其目的,是辅助我们恢复新鲜的视觉、富于感情的吸引力和一种更健全的人生意识。”林语堂作为主流价值之外的边缘“智者”,其思想情怀和人生态度启示着人文领域的现代知识分子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林语堂引领着我们在儒、道、佛、基督教世界中游历跋涉,在物质、精神、科学、人文的海洋中沉浮,智慧之火花频频闪烁,妙语叠出,精彩纷呈。

一个富有良知、担当道义的作家,应在著作里展示美好与希望,创造更多诗意的生活和空间,犹如他在长篇小说《京华烟云》里,塑造的道家女子形象姚木兰那样,身在乱世,始终“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就是说,如果外部世界是邪恶的,只要自身周正,也能够安然度过灾患。

从淡然的“慢”人生的角度看,林语堂认为人应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处世,即笑看人生,具有幽默的情怀。对于世界人生美好的方面,林语堂总是赋予诗性和灵气,从中体味甘之如饴的美质。在他的笔下,我们总会看到更多的美好和希望之光。

林语堂先生还有过这样一段关于文学阅读的精彩感悟:“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所喜爱的作家,即等于一个飘荡的灵魂,不结子的雄蕊。所喜爱的作家或文学爱人,就是他灵魂的花粉。”那么你有喜爱的作家吗?你有“文学爱人”吗?你的灵魂在飘荡吗?你的精神家园在哪里?

从纯净的“慢”心的角度看,台湾《语堂文集》中的描述:“坦率、诚恳、乐观、风趣;怀着一颗未泯的童心,保持一份我行我素的矜式,是现实主义的理想家,也是满腔热情的达观者。”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终结,林语堂这位哈佛博士快乐、智慧的生活态度在如今喧嚣的尘世里更加显得有趣、可贵,也似乎更加让人难以企及。

猜你喜欢
溪湖师大附中林语堂
林语堂:幽默艺术与快乐人生
梅溪湖蛙鸣
长沙梅溪湖国际艺术文化中心
探访林语堂故里
液滴移动装置在植物细胞代谢中的应用
如何运用二次函数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1940年林语堂短暂的重庆之行
Lin Yutang’s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his Translation Themat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