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研究

2017-02-15 22:52马琳黄洋
艺术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马琳+黄洋

摘要:在科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上千年的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部分珍贵知识内容的传承及发扬产生极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专业人口逐渐开始为我国文化遗产同信息技术之问的融合做努力。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及不断进步促使这一构想成为可能。本文从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研究出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体系、民俗舞蹈活动数字化技术路线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以羌族民俗舞蹈数字化实践为例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民俗舞蹈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技术 研究

在我国的多种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当中,民俗舞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能够充分代表我国上千年来的民俗文化。然而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相关民俗舞蹈的继承人逐渐老去,在现代化知识的冲击过程中,民俗舞蹈的继承和发扬令人担忧。在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真实而全面的将我国民俗舞蹈的具体情况及精华进行记录,为我国非物质文化异常的长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民俗舞蹈记录与传承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现阶段加强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体系

1.数字采集技术

在数据采集技术当中,主要是对一定的采集技术规范进行应用,从而针对传统的舞蹈、艺术等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器物、环境、活动等文化空间,进行数字化的再现、处理、记录等操作。在当前的数字化采集技术体系当中,已经开始突破传统的音频采集、文本扫描、视频录制等获取多媒体信息的形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立体像对构建技术、三位动作捕捉技术等,创新发展这些数字化技术,从而使传统单一的数字化采集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变。例如,通过对可靠、间接的几何纹理一体化数据模型、三维建模等方面技术的应用,能够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三维对象的纹理、模型等进行良好的构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生成高精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模型,从而使数字化的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得到良好的创新和突破。

2.数字管理技术

在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的过程中,会将海量的数据及资源输入其中,数字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良好的管理,并对部分资源进行共享。该技术的有效应用促使资源在整个使用周期当中能够实现全方位的一体化服务,能够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更好的管理、保护及发布等,各个环节还能够实现统一和连续,从而形成促使在资源构成一个完整的平台,促使资源服务形成高质量一体化的特点,从而能够有效的储存和整理大量而分散的数据。例如,在资源检索技术的有效应用过程中,该平台上的资源能够从多个维度进行分类和索引;在检索过程中可以应用多种方式进行,如输入关键内容和词义等;在资源浏览技术的有效应用下,能够促使内容和主题等多个角度对资源内容进行充分的展现,对相关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确立,促使使用者在进行资源浏览的过程中,能够对感兴趣的资源及相关的资源进行下载和观看;在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下,能够对文档、音频等内容进行有效的管理并提高保障功能,促使资源在建立及使用过程中始终处于安全环境当中。

二、民俗舞蹈活动数字化技术路线

1.三维数字化重建

现阶段,不同的模型被应用于角色模型当中,包括体、面等多个内容。其中目前广泛应用的表示方法为多边形,其在应用过程中仅需要使用较少的数据,同时能够对丰富的形态进行表现。在进行模型构建的过程中,应注重对亚洲人脸型等特点的综合,并对不同模型进行使用。

首先,传承人头部模型的构建。这一过程中应首先分类常见人脸,对中国人脸进行大范围扫描,构建三维人脸数据库,从而能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对其进行充分利用;同时,人脸在数据库中通常拥有十三个关键点,对这些关键点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从而对脸型特征进行获取,能够对最佳脸型模型进行确定;最后,对各特征点进行连接,从而能够构建起三角形网格,在对双线形插值法和三角形变形等手段的应用,能够促使纹理映射得以实现。

其次,传承人身体构建。在构建身体的过程中,需要首先掌握中国人基本的体型特点,如身高等,将传承人的身体模型制作成参考模型,并将其向縱向和横向进行扩展,对向量分差在控制点中的体现进行获取;接下来,对向量分差调节器进行使用,对参考模型的控制点进行交互调节,真实感人物模型在生成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控制点坐标进行自动生成;最后,将最终模型输入资源库,其中包含传承人使用的服装及头饰等,同时资源库中不包含的数据可以应用历史相关数据进行补充,对3DS Max建模软件设计和Maya等进行充分的利用,促使相关配饰等内容得以生成,促使该模型在使用过程中体现出更加真实的感觉。

2.动作合成及展示

编辑并对舞蹈动作进行合成,并将这些内容展示于虚拟环境当中。骨骼模型对角色的运动产生绝对控制,虚拟骨架应当根据传承人的角色进行,最后对骨骼关节同蒙皮网络顶点之间的关系进行确定。接下来,对捕捉动作仪器进行充分的利用,对表演者身上的标记点进行获取,同时产生空间位置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详细处理,对骨骼关节点的数据进行获取之后需要进行精确的修正,促使其能够产生真实角色感并应用三维展示将舞蹈表现出来,在进行动作捕捉的过程中,舞蹈演员需要拥有较高的技术,同时还需要做好繁琐的事前准备,因此再现部分动作的过程中,应对动作数据进行重新利用,从而促使动作捕捉过程中的内容减少。

三、土家族民俗舞蹈数字化实践

1.民族文化资源库

我国始终重视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因此早在十二五期间积极构建了民族文化资源库,其构建过程中积极应用了现代化数字技术。该资源库的有效应用,为其他文化资源提供了详细的数据规范标准。其中的数据库服务器端为Oracle。能够有针对性的对民族文化分类体系进行创新,同时构建相应的动作、图片及模型库等,其中还拥有九万多条民族舞蹈动作及服饰等记录。

该资源库当中的核心内容是三维模型库,其在应用过程中能够通过数据技术对人脸等各个部位进行有效的刻画,经过三维扫描仪MH的有效应用,促使不同脸型的三维录入系统当中,同时严格按照模型元数据对五百多人脸三维状况进行保存同理,该数据库当中还能够对不同的动作、音频等进行有效的记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共享服务,该服务是建立在web基础之上的民族文化资源,从而使用者在对该系统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只要能够通过检索,就能够找到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2.系统功能

首先,标定特征点。系统构建以后,可以将人体任何部位的二维照片进行打开,以人脸照片为例,此时标定脸部十三个关键点的基础就是这一覆盖图。具体操作过程中,文字提示将在关键点出进行显示,促使关键点能够同二维图形进行完整对应,从而促使数据技术构建出来的模型能够同原始图形在纹理等特点上保持高度的一致。

其次,映射和融合纹理。还是以人脸为例,接下来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在相似度最高的人脸形状上映射并融合相关纹理,在此之后,就会生成图片,充分运用滑动调节器对脸部不同器官进行调整,促使形成的图形更加逼真。例如,在调节眼部大小的过程中,减小眼睛需要将滑动条向左移动等。

3.羌族民俗舞蹈“布兹拉”(羊皮鼓舞)传承人数字化

针对羌族民俗舞蹈“布兹拉”而言,数字化技术在实践过程中,相关专业人员需要对著名的“布兹拉”传承人进行邀请,促使其配合工作。如朱金龙老师是我国著名的羌族羊皮鼓舞传承人,在进行数字化实践的过程中,首先对相关元数据标准及规范进行采集,这一过程中以三维模型为基础,获取朱金龙老师的正面人脸照片时以佳能E05型号照相机进行,接下来在实施朱金龙老师三维头部模型扫描的过程中应用了三维扫描仪MH,有效处理特征点,并将其录入三维模型库当中。

充分应用朱金龙老师真实感角色生成技术,构建其身体和头部等各个部位的模型,三维头部模型的生成应用二维照片进行,在积极实施交互调节以后,构建出最终生成效果。构建身体的过程中應用了向量差分技术,其服饰和头饰等内容的模型构建充分应用了Maya软件,并将其向资料库中进行录入。由于在进行民俗舞蹈再现的过程中,其服饰等内容并非重点,因此应用中模型来对其精度进行确定,同时身体构建过程中应用了真实感角色生成技术。

结论

综上所述,在科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国社会各个方面产生巨大变化。然而这对于我国数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传承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在我国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民俗舞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不仅能够将我国多年来的文化及民族特点进行充分的展现,同时还是我国的民族骄傲,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羌族民俗舞蹈为例,对其数字化过程进行了阐述,希望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及传承起到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数字化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数字化室内设计教学理念与方法的相互渗透
广播电视发射机数字化改造
数字化技术在房地产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