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2017-02-17 19:23余醴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1期
关键词:现实性世俗人性

余醴

摘 要:《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是浪漫主义的杰作,而在幻想世界中,现实人生是它的基础,现实性是这部佳作有着长久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师徒四人的人性化形象塑造、神仙系统里的人间色彩、妖魔世界里的人情世故、妖魔鬼怪行为寄寓的社会现实等方面蕴含着作品中的神魔形象的现实性。

关键词:人性 世俗 神魔 现实性

《西游记》约成书于十六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明朝中叶,是一部由群众创作与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西游故事由来已久,在民间流传甚广,得到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最后给西游故事加工、整理、提高、再创造的完成者是吴承恩。(关于《西游记》的作者,历来众说不一,历史上也没有留下确实的作者资料。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经胡适《西游记考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集中论定作者为吴承恩,这一说法得到了普遍赞成。)

普通人和任何艺术家都不能凭空虚构一个世界,必须以人间现象,以现实生活、包括历史生活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吴承恩的想象、幻想,以及创作的构思,无不生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超人间现象只是人间现象的变形复写,撇开幻想的纱幕,神魔世界可以折兑为现实世界。《西游记》之所以成为神魔小说的奇葩,就在于作者不仅将整个故事置于浪漫主义的幻想中,而且在幻想中写出了现实的真实,以神魔的活动来贯穿、表现世俗生活,展现出来的是活生生的社会世相和广泛的世态人情。

《西游记》中的神魔形象塑造体现了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正如胡适所说:“《西游记》的神话是有‘人的意味的神话。”[1]作品中非现实的人物形象,都具备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兽的外形、习惯及种属的自然属性;二是神与妖的法术、变化等超现实的属性:这两种特征是外在的外部特征。三是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社会属性,具有“人”的内涵:这是内在的核心的特征。所以在这些非现实的人物形象上,表现出现实的人性。他们都被人格化了,具备了现实的人的性格,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也经历了现实的人的社会生活,折射出世俗化和现实人生的色彩。作者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2],突破了天上与尘凡之间的界限,填平了神魔与凡人间的鸿沟,增强了他们身上的世俗成分,使他们成为内心充满人情世故的有血有肉的形象[3]。

一、师徒四人的人性化形象塑造

首先能表现这一点的便是师徒四人,其中最能表现人性的是猪八戒。他是一个喜剧式的人物,一直被人们广泛接受和喜爱。在他的身上,具备人、兽、神三个特征,人是占主导地位的,他的身上体现了最多的人性,体现着一些普通人所共有的个性和特色,有着人类所共有的一些缺点。他是取经路上的凡夫俗子,他的精神世界几乎完全被世俗欲望所充塞。

在取经路上,他对高老庄牵肠挂肚,无论是美酒佳肴、馒头贡品、人参果、美女子、井底的宝贝,都使他垂涎欲滴,心痒难耐。他还在取经路上偷偷积攒了四钱六分的私房银子。他的缺点是人类某些本能需求和自私本性的反映,是出于人之常情的,屬于现实生活中人所具有的秉性和欲望。在猪八戒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一个凡人对生活的热情,“人”性远远超过了“神”性。

师徒四人的其他三人,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普通人难免的毛病。例如唐僧,与历史上那个聪明博学、性格坚强的玄奘完全是两个人,作者并没有把他塑造成为具有超人力量的圣僧,而是突出了他作为一个凡人的弱点,作品中的他看到妖魔总是吓得瘫软在地,痛哭流涕。再如英雄神武的孙悟空,也存在着争强好胜、骄傲自满的心态。就算性格不突出的沙僧,也是任何普通群体中不可缺少的普通一员。

二、神仙系统里的人间色彩

再者,《西游记》的整个神仙系统充满了人间色彩,整个宠大的神祗系统是人世间的摹写,也有—套类似尘世统治机构的命令、宣调、奏议、行赏、责罚的行政手续和管理方式。神灵的神圣面纱被揭开了,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被充分世俗化了面孔:玉皇大帝昏庸专横;十代冥王作威作福,欺软怕硬;四海龙王怯懦平庸;太白金星狡黠圆滑。并且,向来最为神秘的宗教也被充分地世俗化了。

在“霞光瑞气,彩雾祥云”的佛门圣地雷音寺,当唐僧一行到达后,阿傩,伽叶却向他们索取人事,不得,乃与无字之经。唐僧等不服上告,佛祖居然为这种索贿辩护:“你且休嚷。他两个向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唐僧只得将紫金钵做为人事方得真经(第九十八回)。在这里,神圣的佛祖成了一个创业守成,传子传孙的老财主。

又有如来佛封猪八戒为净坛使者,猪八戒不服,如来道:“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着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第一百回)威严的佛祖被充分世俗化,开口闭口十分市侩,使得形象充满世俗情调。

吴承恩创造的是一个佛、道、民间信仰三者糅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心理的神仙系统。由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宋元已出现了重要转折,市民文化兴起。小说创作者们必须满足世俗的文化心理,吴承恩创作神魔小说便充分利用了民间信仰的功利实用目的,将其进而转变为服从某种现实目的的文学创作。

三、妖魔世界里的人情世故

能够表现现实人性色彩的还有妖魔世界里的人情世故。许多妖魔,虽然凶残,却颇懂得孝道。抢了唐僧,并不独自享用,而要把长辈兄弟请来同吃,在其他方面,表现得也往往很像世上人情。

而在世俗色彩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最为典型的是牛魔王以及牛魔王家族。牛魔王是孙悟空在花果山时的结拜兄弟,后来他成家立业,娶妻生子。牛魔王先有发妻铁扇公主,后又另娶玉面公主。玉面公主“有百万家私”“访着牛魔王神通广大,情愿到赔家私,招赘为夫”,使得牛魔王“弃了罗刹,久不回顾”(第六十回)。牛魔王喜新厌旧、抛妻娶妾、图治外产,与封建世俗无异,是一个十足的普通人。作者如是描写,可谓曲尽人情,反映了一部分当时社会的现实婚姻关系。

另外,在取经途中遇到的许多妖魔鬼怪并不是作者的凭空臆造,而是作者以另一种方式透露着现实的讯息。明代已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制度,统治者极力加强封建专制主义极权统治。为了巩固皇权,还设立锦衣卫,以后又增设东西厂,专门对百官和人民进行监视,屡行大狱,实行恐怖的特务统治[4]。所以作品中第四十四回写虎力三大仙化为道士,在车迟国以妖术取信国王,迫害和尚,使一国和尚死的死,不死的做苦工受折磨,欲逃不能,“四下里快手又多,缉事又广,凭你怎么也是难脱”。而且迫害所及,“就是剪鬃、秃子、毛稀的、都也难逃”。这正是明代厂卫特务统治四处抓捕,以致人心惶惶的写照。

吴承恩耳闻目睹了这些黑暗现实,便有了这些妖魔鬼怪的行为。这些行为与当时社会现实恶势力的行为是何其的相似,这些描写都是当时社会的现实写照,具有真实的社会内容。

吴承恩的笔下,无论何种神魔都有普通的现实人性,复杂的神魔体系的人情世故,都是现实人生的真实写照。《西游记》之所以成为一部绝佳的神话小说,有着如此鲜活的生命力,就因为作者把那神话都“人化”了。

吴承恩的创作态度是严肃的、明确的。《西游记》的创作,融进了作者自己对人生、社會、时代的思考,贯注了个人的生命体验、生活经验。他建构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内容世界,天上人间汇为一体,神话现实连成一片。《西游记》是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是古典文学中的杰出之作,在历史长河中散发着永恒的光彩。

注释:

[1]胡适:《西游记考证》,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312页。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139页。

[3]马积高,黄钧:《中国古代文学史(下)》,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282页。

[4]马积高,黄钧:《中国古代文学史(下)》,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28页。

参考文献:

[1]胡适.西游记考证[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3]马积高,黄钧.中国古代文学史(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

[4]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5]张廷玉.《明史》卷三〇四《刘瑾传》[M].上海:中华书局,1974.

猜你喜欢
现实性世俗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浅谈小学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小学数学概念形成三部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别去问值不值得
《杂文选刊》2013年10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