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育的核心

2017-02-17 08:59董海婷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书面语做题词语

董海婷

在实践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语文教学时,虽然很重视阅读和写作,但具体到方法和操作,许多人都遇到了难题,有的甚至是“收效甚微”。

课程改革历经多轮,许多地方都有删减,但阅读和写作作为语文学习的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其地位一直在加强。可见,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学生语文素质全面提高的关键。

笔者以为,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提高,需要重视写作与阅读的有效整合,在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基础上实现语文水平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加强学生的词句训练,并活学活用

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是口头运用。

比如书面语和口语的转化问题。口语,就是我们平常说话时用嘴说的;而书面语就是写东西时用的语言。我是这么引导学生的:

“口语和书面语区别之一,就是口语可以省略很多句子成分,或者根本不按汉语语法语序来表达。我举一个例子,比如现在是中午,我问你吃饭没有,你可以用两个字来回答:“吃了”。但如果放在书面语里,你必须要描述清楚当时问这话的具体时间。否则,读者根本不知道你问的是一天哪一顿饭吃了没有,同学们说对不对?”

二、为阅读而阅读,写作只能“事倍功半”

读写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的归依,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常令语文教师感到困惑的是究竟孰重孰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常常是为阅读而阅读,为作文而作文,将二者割裂开来,各自呈现单边性,结果花了大量的精力去训练和培养学生二者的能力,效果均不佳。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新课标更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语文课程的新策略,也是语文教育思想的正本清源。少做题是“手段”,多读书是“目的”,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几本好书,多背诵名家名篇,多积累诗词佳句,多扎扎实实的积累。“少做题,多读书”这也是借鉴了我国传统蒙学教育中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存其精华,古为今用。

新课标更是强调了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做出了具体规定: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2~3部名著”。并对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一重要的改革,切中了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课内范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学生阅读量不足的弊端。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读写能力指明了方向。

三、用好语文教材,在读中悟写,写中悟读

第一,教材是启迪学生阅读和作文智慧的一把金钥匙。尤其是更新后的语文教材更不乏文质兼美的篇章,其中储藏着无穷的思想力量、情感力量和写作智慧。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相机进行作文指导和作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技能。

第二,要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的指导。例如,如何抓住人和事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怎样有条理地说明事物,怎样进行作文的选材剪裁,怎样结构文章……很多课文本身就是这方面的经典范例,在学习理解这些经典文章的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这些相关的写作知识。

第三,要通过阅读来积累和历练学生作文思想(立意)的厚度。语言的厚度就是思想的厚度,语言的美丽就是智慧的美丽。学生作文思想肤浅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要使作文的思想有厚度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来吸取思想的甘露,形成科学的人文價值观;通过对文本个性的多元解读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由事入理、由景入理的分析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阅读,能历练和丰富学生的思想。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之。”总之,在教师的引导下,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就会得到逐步提高。

(作者单位: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黎阳路西段黎阳小学)

猜你喜欢
书面语做题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聚焦高考选做题中的解不等式问题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口语和书面语转换”备考指导
关于初中学生书面语感的思考与提升策略
汉语书面语与口语的特征
一枚词语一门静
从语法范畴视角解释日本学生英语书面语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