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朗读训练,促进阅读教学

2017-02-17 09:01徐丽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晏子课文情感

徐丽

朗读,从古至今在语文学习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语文学习中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它能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在感情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是架在文本和阅读之间的重要桥梁。历代有所建树的人都很重视朗读: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这三位教育家就十分强调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范文的意味、情调和文气。朱熹也说:“大抵读书先须读熟,使其言皆出之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之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让语文课“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并最终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加强朗读训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教材每篇课文的语言皆文字兼美,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于学生朗读。其中诗歌教学更是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好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融入情感的泛读,以声情并茂的优美语言、高雅的形象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古语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正是读书对“理解”的特殊意义。

如《桂林山水》一文教学,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写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表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中心思想。要想使學生揣摩和体会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以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重要词句的丰富含义,最简便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因为朗读课文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使课文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起来,才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甲天下”。

二、加强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发现课文中蕴含的情感,恰当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课本中选入的课文所蕴含的情感愈加丰富和细腻。课堂上只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就能帮助学生找到情感线索。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学生一看标题,就不难把准感情基调,课文是赞扬了中朝人民深情厚谊。《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中最后一段话,学生认真读了之后,就会从中体会到作者是在谴责破坏人类生态环境的丑恶行为,号召人们保护地球,造福子孙的强烈愿望……

三、加强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发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

小学高年级选入的一些课文,有的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很深,教师必须通过抓重点语句反复让学生朗读分析品味,才能体会出要表达的内在情感。如《晏子使楚》一课,晏子的才智过人、有胆有识、能言善辩、热爱祖国通过三个故事体现出来,课上放手让学生充分读三个故事,从中体会出晏子语言的巧妙之处,再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晏子形象,对学生进行做人、爱国教育。《丰碑》一课情感蕴含更深,为让学生理解军需处长的感人精神,可引导学生观察军需处长冻僵画面,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思考军需处长穿着单薄衣裳的原因,从而体会作者对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精神和为革命献身精神的赞扬。

四、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语感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来体现的,名篇佳作的语言必然具有十分动人的旋律,这种旋律或高低起伏,或充满激情,或表达绵绵情谊……这种感受必须通过吟诵品味才能传达给学生。如《观潮》一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展现在学生眼前,在带给学生震撼的同时配以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读指导:“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被震得颤动起来”。让学生感到的确是“天下奇观”啊!这样教学使学生入情入境,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使他们领略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读“美文”对激发学生对“美文”的感化、熏陶和健全人格的作用是其他方式难以取代的。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切乎文。”

五、加强朗读训练,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发展

作为教师,不要把朗读看作单存“练嘴”。教师对学生朗读要有正确方法的指导,要有目的地读,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实际上是对学生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

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这是对学生读的训练的基本保证。当然,不是说只要给学生更多读书时间就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了。文章的中心句子、重点段落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最能激发学生情感,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朗读的方法。因为选择恰当的朗读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是至关重要的,至于选择哪一种方法要服从教学目的的要求,防止单存追求多样化的形式主义现象。常见的方式有范读、领读、齐读、轮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以范读为例,它是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理解内容、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好的范读,能读出课文的内容层次、段落结构,运用轻重缓急的声音,突出文章的来龙去脉、起承转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学生倾听这样的朗读,他们思路就紧跟教师的语言、情感奔走。因此,教师范读可以把书面无法用文字表现的内在情感变化,通过语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以弥补文字上的不足。

慷慨激昂的情节用高昂的语调朗读,难过悲伤的情节用低沉的语调朗读,委婉温柔的情节用轻松自然的语调朗读。只要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对学生科学地加以训练,学生就会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朗读习惯,对于提高阅读教学十分有益,甚至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胜利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晏子课文情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晏子不辱使命
背课文的小偷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晏子使楚
情感移植
晏子使楚
晏子辞退高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