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管见

2017-02-17 09:06张芳涛燕国河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文文本

张芳涛+燕国河

如何更好地让语文课融入学生内心,让文本贴近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乐于读书,必须在预习、质疑、训练和点评等诸环节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一、做好课前预习和准备

在课前预习中,要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学生要将文中出现的不能读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画出,通过查字典解决基本的字词问题,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的社会时代背景及文体特点,并整理成小卡片。

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再深入文本中,理解材料内容,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并对文章精华进行吸收、消化。学生要有目的、有层次,默读思考和动笔圈画结合,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见解,并找出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学生能感知到什么程度,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积累而定,老师不必强求一致。

二、引导学生思考和质疑

教师设计材料要能迎合学生兴趣,激起学生迫切学习新知的心态。赞科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最有价值的本钱。”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由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及热点问题入手,学生感到自然亲切。

教师要设计新颖的导课形式,如故事法、悬念法、实验法、紧扣题眼法、欣赏优美画面法等,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准备;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一切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信息资料。

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情境中的矛盾时,就会产生疑惑。最佳提问点找到了,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基本思考方式,引导、鼓励学生初读课文后自主质疑。尊重学生的每个疑问,表扬质疑行为,激发学生较强的探究意识。

当学生发现疑问,提出问题时,他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欲望就已经具备了。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一次思考的过程,一次思想上的交流,是激发新思维的保证。

三、强化课堂训练和检测

对当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进行回归性检测,将重点内容以检测题、提问等多种形式进行反馈训练,检查学生当堂掌握知识的情况。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灵活掌握技巧与方法。

如结合课文内容,当场编一首热情洋溢的小诗,续写一个合理的結尾,说说自己的肺腑之言;课后有效地组织学生编排小报、表演课本剧,进行辩论、开展一次社会调查等。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把知识转化为“地气”。

四、注重课堂点评和精读

做好点评,一是把握“点”机。课堂是动态的,变化莫测,教师要善于观察、准确判断,该出“口”时就出“口”,不该出“口”时要封“口”。二是遴选“点”招,如“点”而不“拨”、“拨”而不“透”、点破点透。三是锤炼“点”语。课堂实践中,不少教师的点拨不到位,不能一语中的,关键是语言组织上出了问题,平时琢磨得比较少。作为点拨性语言,必须准确、精练、富有启发性和牵引性,力求起到一语开茅塞的作用。

此外,中学语文课文必须精读。在精读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感悟——感悟课文的人物形象,感悟文本的语言,感悟蕴含的道理。对于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认识,需要循序渐进,从词语的品味到课文的理解,到体会作者遣词的妙处,对课文的语言魅力,让学生从读中充分地揣摩。促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使学生与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并把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下来,逐步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为学生今后语言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省方城县二郎庙镇孟洼学校)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