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017-02-18 10:35山西交口县第一中学
中学政史地 2017年20期
关键词:世界观人生观人文精神

●山西交口县第一中学

任宇杰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山西交口县第一中学

任宇杰

高中历史课程是学生了解祖国发展历史,学习优秀历史人物精神的重要途径,是高中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不仅如此,高中历史课程还是学生的观念发展、转折和升华的重要方式,历史事件和人物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中历史老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还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本文将就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探讨分析,旨在为实际教学提供参考。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通过不同形式的社会制度如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等,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流,如欧洲的文艺复兴、中国的四大发明,甚至是以世界大战的形式,来不断追求自我,寻找人类思想的旗帜。人文精神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表现为人类个体的自由观和生活观,对历史遗留下来的精神文化的高度重视,对价值和尊严的维护行为,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同类的关切,概括起来就是个人观念、自由观念和人本观念。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也离不开历史。以史为鉴,通过学习世界和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不断进行总结,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审视自身,学习优秀历史人物的先进精神,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改进。最终,通过学习,这些都会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学生在对历史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中,培养出对历史遗留精神和产物的珍惜之情,更加肯定自我,追求自由,培养出更加良好的人文精神。

2.高中生的人生必经阶段。

高中生从幼儿园、小学阶段的启蒙教育,到初中阶段的初步发展,以及高中阶段的深化教育,已经在某种形式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这些观点是模糊的,尚不清楚的,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又对将来要走向的社会充满了好奇,迫切地想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甚至是想表达自身观点。通过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哪些观念是正确的,积极的,而又有哪些是错误的,消极的,并不断学习和更新观念。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还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高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径

1.重视教师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提高。

教师一生教书育人,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了无以计数的学生,是祖国教育事业的掌舵人。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品质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因此,应重视对教师人文科学和人文文化的培养和熏陶,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教书育人的价值。

2.不断发掘历史教材中的闪光点。

高中历史老师在日常备课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人文素材,或者是以此为基础进行延伸拓展,讲述先进人物的人文精神,震撼和滋润学生的心灵,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影响。例如,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候,向学生突出强调伟大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而对历史中的唯心主义,则应该采用公正、评判的态度来分析解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其中的利和弊。

3.多种教育方式结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高中历史课堂上,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历史老师可采用多种教育形式结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兴趣。例如,采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演讲、辩论等,或者是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参观历史博物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兴趣,并在这一探索发现的过程中,给予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更加真切地领略其中的优秀人文精神,并不断影响自身人文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总而言之,高中是人生重要的学习阶段,但如今的高中教育已经不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它还是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发展和升华的重要阶段。高中历史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条学习先进历史人物和人文精神的捷径,再加上教师的正确指引和沟通,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中历史老师应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挖掘高中历史素材中的闪光点,突出人文精神的教育教学,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形成做出努力。

猜你喜欢
世界观人生观人文精神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智能化的“世界观”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世界观—雕塑遗产》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人生观(一)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