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变”复习法的实践探索
——以高中政治主观题为例

2017-02-18 22:05福建师大附属福清德旺中学梁秀平
中学政史地 2017年5期
关键词:所学模块材料

●福建师大附属福清德旺中学 梁秀平

“四变”复习法的实践探索
——以高中政治主观题为例

●福建师大附属福清德旺中学 梁秀平

“四变”复习法也叫“三加一”复习变通法,即在高中政治主观题复习过程中通过变“设问的角度”“模块知识”“模块知识与设问角度”,以及材料情境的变换,从而灵活创新运用知识点,对付变化万千的考题的一种基本复习方法。该复习法能有效地提高政治学科知识的巩固与解题技能,尤其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与比较综合分析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一、“四变”训练的依据

1.基于哲学的理论支撑。

高中政治辩证法所阐述的联系观、发展观与创新观告诉我们: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都处于互相联系之中,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与创新的观点来看待并实践。政治科理论只有服从和服务于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才有生机与活力。变式训练适应思维与实践不断变化的需要。

2.基于试题的设置方式。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发展,政治试题也随之改变。高考政治试题一般都由四个要素构成,即立意、情境、设问和答案构成。其中,立意分为价值观立意、知识立意和能力立意三种。新课程的考核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融入社会生活题材情境之中,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命题设置体现时代特点、国家意志、舆论导向和大众关注。根据全国新课程考纲对政治学科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设定“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种能力目标及其相应的规定,考生如果能够观察到试题是通过情境材料、设问与答案,将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相联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通过审题答题体现出来,就能抓住一定量的解题规律。而这种规律的总结需要平时的积累提升,“四变”训练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好方法。

3.基于考学的实情使然。

政治科高考全国卷考查范围覆盖了高中政治四个必修模块一级考点24个、二级考点81个、三级考点200多个,把200多个考点再进行组合,延伸出无穷不同知识块。而学会变式复习将使无序变有序,繁杂变简单,就会在不断训练中发现解题规律,从而使转述内容更容易得分。然而许多学生尤其是中下程度的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思维转换困难,无法坚持,故在教师指导下坚持变式训练更显得必要性与紧迫性。

二、“四变”训练在实践中的运用

1.同一背景材料的“三变”。

下面以2016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政治试题38题(1)为例,采用基本的“三变”训练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同样背景材料下对问题进行不同模块知识不同角度的灵活变换。“三变”即变设问角度、变模块知识、同时变模块知识与设问角度。

38.近年来,我国钢铁、煤炭、水泥、建材、电解铝、玻璃、造船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只有70%左右(按照国际标准,产能利用率小于75%为严重过剩)。这些行业就业人数众多,有些企业大量负债、债权债务关系复杂,还存在一些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依靠财政补贴和银行贷款免于倒闭的“僵尸企业”。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产能”列为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2016年春节前后,国务院发布了多个文件,针对化解过剩产能,强调要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依法处置,运用经济、法律、质量、环保、安全等手段,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并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指出,在“去产能”过程中要做好被分流职工的安置工作,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化解过剩产能,并指出在“去产能”过程中要注意防范哪些风险。(14分)

参考答案提示:A.化解过剩产能。关键词:国家、市场、企业,兼并重组、宏观调控、对外开放、创新、产业调整等。B.要防范的风险。经济增长、财政收入,企业债务、金融信贷、失业人员等角度作答。

第一,变设问角度。

从原题的“如何”与“哪些”,即“怎么做”与“是什么”,变为“为什么要”与“怎么做”。相应设问具体变动为: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化解过剩产能,并指出在“去产能”过程中要如何防范风险。(14分)

变式后的参考答案要点提示如下A、B点:

答:A.为什么要。①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与化解过剩产能、资源配置等关系。②科学的宏观调控与化解过剩产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③主题、主线与化解过剩产能,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关系。④劳动者权益与化解过剩产能及安置工作的关系。(回答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10分)

备注:本题还可以变具体的知识定位,将本设问中的“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改为“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答案只要①②③;如果改为“运用‘生产、劳动与经营’有关知识”,那答案只要④。

B.如何防范风险。①利用财政、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引导企业创新发展,提升创新能力,转变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提质增效,防止经济增长大幅度下滑。②利用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加强企业债务风险监测,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③通过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企业员工再就业,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备注:回答其中任意两个方面的手段与相应的目的即可)

第二,变模块知识: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化解过剩产能。(14分)

参考答案提示:政府的职能、原则、依法行政、决策、监督。

第三,同时变模块知识与设问角度: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化解过剩产能?(14分)

参考答案提示:①化解产能过剩,与政府经济建设职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②我国国家与政府性质,化解产能过剩与政府宗旨原则及人民利益关系;③化解产能过剩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及决策的关系。

2.不同背景材料“一变”。

“一变”即同一设问角度与主体不变,变背景材料与客体。此变是对前“三变”的拓展与延伸。以新课标2013年全国卷Ⅰ38(1)为例:原题材料(略)。原设问: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

同一设问角度与主体不变,变背景材料与客体。材料与设问如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现在已经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2004年至2015年又连续十二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确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村基层党组织。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12分)

通过实践证明,“四变”复习法能较好地调动学生解题的积极性与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巩固理解了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扩张力,尤其是在典型训练中把握答题脉搏与规律,触类旁通,厘清解题思路,懂得知识转换表述。当然“四变”复习法还有待于完善与发展,需要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猜你喜欢
所学模块材料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非所学
非所学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材料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