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团圆之味在镜头中发酵

2017-02-19 07:51编辑李骏马也造型师Rochat搭配师李佳聪后期修图师张勇创意团队食摄马也李骏刘雷马也
摄影之友 2017年1期
关键词:菜品对焦食材

编辑:李骏 图:马也 造型师:Rochat 搭配师:李佳聪 后期修图师:张勇创意团队:食摄马也 文:李骏、刘雷、 马也

F2.2,1/160秒,ISO 250

让团圆之味在镜头中发酵

编辑:李骏 图:马也 造型师:Rochat 搭配师:李佳聪 后期修图师:张勇创意团队:食摄马也 文:李骏、刘雷、 马也

实战·专题

6大美食摄影技法+6大传统美食

浓情蜜意的春节将至,年夜饭所凝聚的亲情是我们所魂牵梦绕的。今年实战盘点,我们将镜头聚焦餐桌上的传统美食,以美食摄影的核心技法,串起浓情蜜意的团圆之味。

本次使用器材佳能EOS 5D Mark III单反相机佳能EF 100mm F2.8 L IS USM微距镜头适马A 50mm F1.4 DG HSM定焦镜头Profoto(保富图) D1、B2闪光灯

马也

美食摄影师 @马也-美食摄影师

精耕于美食摄影七年,国内最早从事美食影像的摄影师之一,美食摄影的拓荒者。法国米其林餐厅亚洲特邀摄影师,世界顶级闪光灯Profoto(保富图)美食摄影讲师,美食评论人,马也品牌的创始人。

李骏

《摄影之友》实战编辑

春节,人们会从四面八方赶赴这场与家人团聚的盛宴,在食物上感受乡土人情的凝聚。今年我们以摄影的名义,将舌尖上的年货在镜头中发酵,在摄影中留住传统的年味,在摄影中寄托对来年的期许。

PART1 造型

PART2 构图

PART3 用光

PART4场景

PART5创意

PART6后期

PART 1 造型 方圆之间,镜圆壁合

汤圆有合家团圆的寓意,也是我们过年必不可少的甜食,我们以汤圆的拍摄为例,讲解美食摄影的造型技巧。拍美食最首要的就是造型,做好造型,一幅作品可以说完成了1/3。

2 道具和背景,凸显气质全靠它了!

在美食摄影中,最能烘托气氛的就是道具和背景了。一

款同样的食材,我们为其搭配不同的道具和背景,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气质。

我们在汤圆的拍摄中,为了烘托“年味”,我们选择了日历、铁制的饼干盒、竹席、亚麻布作等中国元素的道具,年味的氛围一下子就出来了,奠定了整个画面的风格与气质。另外,饼干盒上的对联状书法字,是体现中国元素的点睛之笔。

这些道具其实都很廉价,不一定都是买来的,有很多是平日生活中“淘”、“捡”、“换”来的,旧货市场就是个好去处。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多些艺术的发现之眼,为你的摄影作品“添砖加瓦”。

道具和背景精选推荐

木板

木质的纹理感以及不反光的特质,非常适合作为菜品的背景或是配饰。

布艺

棉麻质地的布料可作为拍摄背景,十带来素净的淳朴质感。

餐具

造型精美的刀叉十分适合搭配西式菜品或是甜点。

主题类道具

比如你想表达中国风,那么对联、福字、剪纸都是烘托主题的绝佳道具。

F14,1/160秒,ISO 100

1 如何玩转色彩搭配?

色彩能够带来情绪的表达,不同的颜色搭配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我们为大家总结了4种最为常见且好用的搭配思路,依次为:色彩基调、色彩和谐、色彩对比、点缀色的搭配。当我们拍摄美食时,首先要考虑整体画面的色彩基调,比如是采用暖色调还是冷色调,色调浓郁些还是素雅些;确定好基调后,便可选择色彩和谐或是色彩对比的搭配手法;最后要注意点缀色的搭配。

A 色彩基调

色彩的基调就是整个画面给人的总体色彩印象,对塑造形象、表现主题、引发意境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为了表达汤圆的年味,使用了浓郁的暖色调红色,作为整个画面的色彩基调,给人以亲近、温馨、浓烈的感觉。

B 色彩和谐

色彩和谐指整幅画面的色彩配合统一,能够产生悦目、协调的效果。这种搭配手法可谓简单易行,但效果出众。汤圆这张图片即采用此种方法,红色与消色(白、黑)搭配,产生调和之感,并无明显色彩冲突。

C 色彩对比

色彩的感染力在许多时候是利用色彩之间的对比、互相烘托来增强的,也是强化主体表现的重要手段。色彩的对比包括色相的对比、明度的对比、饱和度的对比等。右图采用暖色和冷色的对比,从而突出主体。

D 点缀色是画面的点睛之笔

不论采用色彩和谐或是色彩对比的搭配手法,都可为画面加入点缀色,点缀色能为画面注入活力,避免色彩过于单一。右图中萝卜的亮粉色即为点缀色,为画面的点睛之笔。

单灯拍摄,闪光灯前放置了柔光板

3 如何将道具摆出“味道”?

道具和色彩选定后,我们就要开始摆放了,摆放和构图分不开,我们在下一章节进行具体讲解,在这里说两点摆放时的注意事项:

主次的平衡

汤圆这张作品,汤圆是主体,在摆放其余道具时要注意数量与分布,道具的数量不宜过多,光影表现上也不要比主体还显著,分布上要注意简洁,但画面又不能太空。

线条的运用

线条的搭配能给人韵律与美感,直线条给人以硬朗直接的感受,曲线条给人以委婉、富有自然美的感受,零散线条可以起到辅助作用,选择道具时要考虑相互之间的结合效果。汤圆这张图片,汤圆、碗、汤勺、饼干盒形成了曲线条,席子、亚麻布形成了直线条,我们将这些线条相结合,产生了和谐丰富的美感。

PART 2 构图 年年有余,取舍泰然

春节的餐桌上少不了鱼,寓意“年年有余”,我们以家常的清蒸鱼为例,讲解美食摄影的构图技巧。构图是美食摄影的重要环节,物体如何摆放、拍摄视角的选择对整个画面的视觉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1 四种经典构图将美食与道具“排兵布阵”食物、道具的摆放位置会对整个画面的视觉效果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将这些美食和道具做出最佳的“排兵布阵”,我们以下为大家推荐了4种经典的摆放构图方式。总的来讲,构图时要注意画面的“稳定”、“留白”、“三分法”。

A 三角形构图

三角构图在美食摄影中极为常见,指画面中有主次之分的三个物体布置成三角形的关系,如此构图画面十分稳固饱满。下图中,鱼为主体,碗和簸箕为次体,这三个物体在画面中形成了三角形,试想如果将碗拿掉,那画面就会变得不稳定,好似缺了一块。

B 对角线构图

让拍摄物体沿对角线分布,能够带来很强的动感、线条感,适合凸显食物的错落感与虚实感。另外,在对角线的两侧可以视情况摆放道具,饱满画面。下图中我们将慕斯蛋糕沿对角线布置,凸显错落感,但为了使画面更充实,我们在对角线的下方放置了餐具。

C 居中构图

居中构图可以将视线有效地聚焦在主体上,突出主体,但如果你处理不好画面会显得很呆板,美感不足。在拍摄中,忌讳把主体占满整个画面,要注意留白的处理,还要注意食物本身与背景颜色的搭配,道具也要精心布置。居中构图更考验造型的功力。

D 开放式构图

开放式构图没有固定的规则,也没有明确的主体,十分适合表达画面的意境。比如这张烘焙蛋糕图,画面中没有明确的主体,摆设如此多的蛋糕与道具就是为了烘托整个画面的气氛,拍摄时要将画面周围的道具进行裁切,适当的裁切能够使画面的形式感更强烈。

2 拍摄视角的选择—低菜高拍,高菜低拍

美食摄影中,最常用的角度

就是高拍和低拍,也可以理解为俯拍和平拍。我们总结出了一套基本规律,那就是“低菜高拍,高菜低拍”。

低菜,比如汤、披萨、鱼,这类造型比较单薄的菜品,通常采用俯拍,能够清晰主体的轮廓,突出造型的摆放,画面也更加开阔。高菜,比如蛋糕、酒类这种造型高厚的菜品,通常采用平拍、仰拍,使得主体的立体感更强,纵深效果好,主体突出。

来看我们清蒸鱼这幅作品,首先这道菜属于低菜,造型单薄,适合高视角俯拍,突出鱼的轮廓与造型。另外,由于所有物体都处在同一个焦平面上,所以整个画面的物体都比较清晰,在此一定要突出主体,可以从颜色、物体大小、明暗上进行调整,比如,我们特意选择了碗和簸箕两个小于主体的物体,并且在后期中适当压暗了它们,从而使主体突出。

使用自然光拍摄,窗外的光线透过窗帘,形成柔和的光线效果

F2.2,1/160秒,ISO 250

3 美食摄影师用什么镜头?——50mm标准镜头与100mm微距镜头

50mm标准镜头在美食摄影中不可

或缺,适合表达画面的全景或是中景,画面真实感强烈。比如,我们所拍摄的饺子、清蒸鱼、汤圆这些大景别的画面,均使用了50mm的镜头拍摄,标准镜头不会压缩空间,拍摄出来的效果令观者身临其境,符合我们日常的视角。本次使用了适马A 50mm F1.4 DG HSM定焦镜头。

100mm微距镜头在美食摄影中同样不可或缺,微距镜头适合表达画面的近景或特写,最重要的是能足够接近被摄主体,充分发挥相机的高分辨率以及高感光度等功效(如果你用标准镜头拍摄然后在Photoshop中放大并截图,那么你的图像的精密度就会大打折扣)。比如我们拍摄的红烧肉、梅子酒,均使用100mm微距镜头拍摄,便于画面细节的呈现。本次使用了佳能EF 100mm F2.8 L IS USM微距镜头。

PART 3 用光 酒肉初上,红火色泽

红烧肉寓意“红红火火”,在南方叫东坡肉;一杯梅子酒,更是寄托了一家人的感情,使之在味蕾中得到升华。我们以红烧肉和梅子酒为例,讲解美食摄影的用光技巧。我们在拍摄时均采用单灯布光,即一盏闪光灯,布光的关键不在于光源的多少,而是在于玩转“光质”、“光位”、“光比”。

F5.6,1/160秒,ISO 100

布光深度解析之红烧肉

1 柔光板中的惊天机密

此道红烧肉适合柔光拍摄,形成光线柔和、强度均匀的视觉效果。我们使用了柔光板来形成软质光,柔光板相比于固定位置的反光伞、柔光罩能够达到更加可控的柔光效果。

下面要说到使用柔光板的核心技术:柔光板与菜品的距离和角度决定了光线的效果。在保持菜品和闪光灯不动的前提下,当柔光板离菜品越近,光线越柔和,当柔光板离菜品越远,光线越硬朗;当柔光板与菜品的夹角越小,菜品效果越显柔和,阴影越小,当柔光板与菜品的夹角越大,菜品效果越硬朗,阴影越强,这两种关系可见右侧示意图。所以比起固定的柔光罩和反光伞,柔光板可谓更加便捷好用。

光质知识:光质可分为硬质光和软质光。硬质光属于强烈的直射光,效果硬朗,质感更强。软质光属于漫反射性质的光,效果柔和,和谐悦目。我们可根据想要的效果来对光质进行选择。

2 侧光让你的画面摆脱平庸

美食摄影要尽量呈现出层次丰富、质感十

足的光影效果,而且菜品本身也属于层次、纹理、质地丰富的被摄体。所以我们一般情况下使用侧光、侧逆光、逆光位居多,这些光位能够加强菜品的层次与纹理,使菜品与背景分离,突出菜品,增强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如果使用正面光或是前侧光,画面质感会很弱,画面生硬。这道红烧肉我们使用侧光拍摄,整体画面柔和,富有层次与质感。

光位知识:光位指灯具所处的位置,灯光投射的方向不同,所呈现的被摄物体的效果也大不一样。光位基本上分为正面光、前侧光(45度)、侧光(90度)、侧逆光、逆光、顶光、脚光。

3 用卡纸挡光,突出主体

运用“挡光”技巧,能够丰富

画面的层次,调整画面的明暗反差,也就是调整光比。上图中,我们想突出主体红烧肉,那就需要让背景暗一些,形成明暗反差从而突出主体。我们使用卡纸进行挡光,横置黑色卡纸基本上挡住了低于红烧肉的背景,画面的明暗反差就出来了,但是由于拍摄的竖构图,发现红烧肉上方的背景有些过亮抢眼,我们又将白色卡纸置于上方遮挡光线,最后形成了主体亮于背景的视觉效果。

光比知识: 光比指被摄体或是画面的亮部与暗部的受光差别,简而言之就是画面的明暗反差,一幅画面中光线效果是否“高级”、“考究”,全靠这一步。

对焦技巧:拍摄一些菜品的近景或是特写时,当食材前后差异不大的情况下,焦点靠前一点比靠后更舒服,整个画面效果更好,这就是所谓的”对前不对后”原则。我们如果把焦点对在后两块红烧肉上,那么画面会有一种“跑焦”感,但是将焦点对在前两块肉上,画面看上去就会很舒服,视觉中心明显。

1 用侧逆光拍出酒的通透感与色泽

我们需要把酒拍得透彻,并呈现出梅子酒自身的色泽,所以使用侧逆光拍摄。一般情况下,拍摄玻璃制品中的液体,采用侧逆光或是逆光居多,侧逆光或是逆光能够让光线穿透液体,将液体的颜色表现出来,而且不会在玻璃器皿上形成难看的反光。记住不要使用正面光拍摄,这样酒杯上会有反光,酒也不会透彻。

另外使用硬质光为佳,去掉柔光板即可获得直射硬光。硬光的穿透性、方向性更强,而且使主体的质感更强。

2 用卡纸挡光,突出主体,压暗前景与背景

为了突出主体杨梅酒并丰富影调的变化,我们需要将前景和背景变暗一些,使得画面更有层次,通过工作照我们可以看到,小型黑色卡纸挡住了前景的光线,光源旁直立的大型黑色卡纸挡住了背景的光线。

如果大家不去挡光,那么画面会很平庸,没有影调的变化,层次也不够丰富。挡光这件事上,有一定的规律,但没有固定的方法,大家可根据实际情况,或是个人诉求,对挡光技术加以利用。

3 用镜子反射光线,为画面暗部补光反光的目的同样是为了控制画面的光比,均衡画面的明暗影调。

由于使用单灯拍摄,散落的杨梅仅是左侧受光,而右侧的细节全部掩埋在阴影中形成死黑,影响视觉效果。我们使用镜子为杨梅补光。镜子放置在杨梅的右侧,光线会通过镜子反射到杨梅上,将杨梅的暗部细节呈现。

我们还发现,虽使用侧逆光照射杨梅酒,但是酒还是不够透彻,颜色没有完全映衬出来,于是我们在杨梅酒的身后放置了一个白色酒杯,光线通过白色酒杯表面反射到杨梅酒中,使得杨梅酒更加透彻,胭脂般的红色色泽显露无疑。我们选择白色小酒杯是因为它足够小,能够藏在被摄体的后面,而且白色本身吸光率低,能够达到绝佳的反光效果。

马也

美食摄影师

我在平日的拍摄中,基本都使用单灯布光拍摄,毕竟菜品本身尺寸不大,而且单灯也更加可控便捷,只要将光比控制好即可,当然视情况也可使用多灯补光。

想了解更多的美食摄影技法和文化,可以搜索我们的公众号:食摄马也

重点解读

关于闪光灯的选择

我们此次拍摄使用了Profoto(保富图) D1和B2闪光灯,保富图是来自瑞典的顶级闪光灯品牌,效果出众,其新推出的B2闪灯更是具备高速冻结功能,完美捕获高速瞬间。我们还可以选择优质的国产闪光灯,性价比更占优势,比如国产的金贝、金鹰、U2等品牌。

F2.8,1/125秒,ISO 100

PART 4 场景 擀皮和馅,其乐融融

俗话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会围在一起包饺子,这样的亲情氛围可谓过年的符号。美食摄影不代表只拍摄菜肴的成品,制作的过程或是原材料都可以用镜头记录下来。

1 拓展拍摄思路——美食的制作过程同样值得记录

总拍摄菜肴的成品未免显得过于单调乏味,我们换个拍摄思路,其实美食的制作过程或是半成品同样值得拍摄,氛围与意境也更为浓烈。

我们拍摄了包饺子的制作过程,饺子都是半成品,但是年味以及亲情的味道更加浓郁,在画面中还加入了擀面的双手,凸显了美食摄影中“人的因素”,让人联想到画面外一家人团圆的氛围,透着一股亲情味儿。再比如我们本专题的开篇图,使用食物的原材料以及各种辅料进行搭配,家的味道反而由内而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画面中加入“人的因素”是美食摄影的常用技巧,比如正在劳动的双手,能够为画面增添不少真实感与情感元素。

F11,1/100秒,ISO 200

2 开放式构图——烘托画面的氛围

开放式构图没有明确的主体,主要是为了烘托画面的氛围。包饺

子的画面中并没有明确的主体,也没有视觉中心,所有的菜品、道具都摆放在面板上,但整体的年味儿氛围烘托得很好,让人看起来很舒服,这种突破于传统的构图方式,带来了绝佳的氛围营造。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说开放式构图的画面没有明确的主体,但道具的摆放也并不是随意而为,包饺子这张作品中包含着一个三角形构图,通过三个“点”使得画面更佳协调稳定,第一个点就是画面左下角的盖子,第二个点是画面上方的红筷子,第三个点是画面右下方的饺子馅,这三个点串在一起形成了三角形,使画面稳固协调。

在道具的选择上,我们挑选了日历、筷子、竹盖子这些道具,为烘托已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年味儿更加浓烈。

在色彩的搭配上,整个画面为暖色基调,筷子的红色以及饺子馅的绿色、黄色为画面的点缀色,为画面注入颜色的活力。

3 布光——增强画面层次

由于所拍摄物体处在同一焦平面,

要避免画面无立体感,应丰富画面的层次。

画面中的光源来自10点钟方位,为了柔化画面,我们在闪光灯前放置了柔光板。但为了加强画面的阴影,我们将柔光板贴近闪光灯,由此加强了画面的阴影。

重点解读

使用实时取景,方便特殊角度拍摄

饺子的拍摄角度为90度俯拍,如果使用单反的光学取景器拍摄,那么摄影师构图拍摄会很不方便。这时开启实时取景功能,摄影师只需将相机移动即可,在相机机背即可直观显示构图情况。

4 用AF-ON按钮对焦!省却重新构图的麻烦

半按快门按钮对焦最为常见,但是我们极力推荐使用AF-ON进行对焦,而快门按钮只负责拍摄。

使用AF-ON对焦的好处之一是省却重新构图的麻烦。比如拍摄一位拿着演讲稿的人,我们一般会将焦点对到人物脸上,然后再重新构图拍摄,而且当你每次拍摄时都要重复这个动作,十分麻烦。如果我们使用AF-ON对焦就避免了上述重复构图的操作,首先我们在相机的设置中关闭快门按钮的对焦功能,随后按住AF-ON对人脸进行对焦,对焦完成后松开AF-ON按钮停止对焦,随后就可放心地按快门进行拍摄了,直到主体位置移动。

再来看我们这张饺子的作品,我们使用AF-ON按钮对焦拍摄,使用中央对焦点对准画面中央完成对焦,随后松开AF-ON按钮,对画面进行构图并连续拍摄。

PART 5 创意 五谷杂粮,遍地开花

腊八粥寓意风调雨顺、吉祥如意,由大米、红枣、莲子等八种食材组成,色彩讨喜。我们用创意的手法拍摄了腾空而起的食材,让食材在空中“开花”。美食摄影是玩转创意的最好平台之一,当食欲与创意碰撞在一起时,火花异常猛烈。

F11,1/100秒,ISO 200

1 用1/200秒单独拍摄每一种食材

我们将八宝粥所用到的食材分别拍摄,最后在后期中进行合成。我们让助理从空中往下倾倒食材,在下落的过程中按下快门捕捉,1/200秒的快门速度足够将下落的豆子捕捉清晰,光圈开至F14增大景深范围,以便获得清晰的画面。拍摄时要注意将相机调成高速连拍模式,并且设置成追踪对焦模式,成功率会大大提升。

另外,为了使画面更加有活力,我们单独拍摄了飞溅起的水花。将碗里盛入水,随后拿一块橘子坠入水中,使用1/200秒的快门速度捕捉溅起水花。

2 布光

我们使用了硬质光源拍摄,表现食材的质感,毕竟这些豆子太小了。光位使用侧逆光,使食材更具立体感。关于光比,我们在画面右侧放置了一块白色卡纸,目的是反射光线为食材的阴影面补光;画面左侧的黑色开纸,挡住了部分光线,为的是防止这些光线进入镜头形成眩光。

我们依旧使用了单灯完成拍摄,一般闪光灯足够应付1/200秒的同步速度,如果想要更高的快门速度,那就需要开启闪光灯的高速同步功能。

3 用AF-ON按钮对焦!追焦更为便捷使用AF-ON对焦的好处之二是让快门和对焦的功能分开,在追焦拍摄运动物体时更为便捷。

比如我们拍摄这张八宝粥,由于要拍摄豆子从空中坠下的动态画面,我们将相机设置成追踪对焦模式,在豆子坠落的瞬间,我们按住AF-ON按钮,让相机持续对焦,再用食指按下快门完成曝光即可。这样的好处就是使对焦变得更加顺畅,你要知道当你跟快门键不断地“较劲”时,你已经错过了很多精彩瞬间。

使用AF-ON的对焦方式,初用者可能会不习惯,但适应一段时间后就会“爱不释手”。当我们行走在摄影的道路上时,千万不要忽视这些最基本的功能,成败有时就在于这些细节之上。

4 后期省去抠图步骤,改变图层模式为变亮

拍摄完毕后,我们将所有图片导入Photoshop中进行合成。由于拍摄时采用的黑色背景,这为我们合成各种豆子创建了极大的便利,我们无需进行抠像,只需将食材的图层模式均改成“变亮”即可,画面中黑色背景会自动过滤掉,只留下食材部分。随后我们按“ctrl+t”快捷键,对食材的大小和位置进行调整即可。

PART 6 后期 光影处理,掌握火候

美食摄影的后期可能不像其他题材能够看出“质”的变化,美食摄影的后期主要是影调和精细化的处理,我们以红烧肉为例,讲解美食摄影的后期技巧。

1 镜头校正——校正镜头畸变、暗角、色差

我 们 打 开Photoshop, 使 用Camera Raw处理图片。我们先不要着急处理图片的曝光与色彩,应该先修复镜头带来的畸变、晕影和色差。进入镜头校正选项后,我们会发现“启动配置文件校正”和“色差”校正两个选项。

勾选“启动配置文件校正”,下面的镜头配置文件和校正量区域也被激活了。镜头配置文件会自动探测照片的EXIF,识别出所用的镜头和相机,从而匹配相应的预设文件。“扭曲度”和“晕影”的默认值为100,如果觉得不够或是过多,可以自行调整。

“扭曲度”调整其实就是修复镜头带来的畸变。我们知道镜头内部是由一系列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的。这样不可避免的就带来了枕形和桶形这两种形状的畸变。枕形畸变一般出现在长焦镜头中,物体本来的直线会向中间收缩,如同枕头一般。桶形畸变一般发生在广角端,画面边缘的直线向外膨胀,形成桶状。我们这张图片使用100mm的长焦镜头,产生枕形畸变,将“扭曲度”设置为100即可。

“晕影”又称暗角,其实就是照片周围会比中心暗一些。在大光圈的情况下,这种晕影尤其明显。有的时候晕影会给照片带来不错的画面效果,但更多时候我们还是需要矫正它。我们根据图片将“晕影”设置为100即可。

勾选“色差”,软件就会自动检测照片中的明暗交界处,删除掉绿色和紫色的色边。

色差表现为照片中高光与暗部交界处,呈现出带有绿色或者紫色的边缘。

2 影调调整——防止高光过曝或暗部死黑

我们首先调整整个画面的色温和曝光,随后增加些对比度,使图片显得不那么“灰”。随后要注意画面的高光和阴影,向左调整高光数值,防止过曝,向右调整阴影数值,防止暗部出现死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提高画面的宽容度,使其柔和协调,获得悦目的视觉感受。另外还要适当增加画面的“清晰度”和“饱和度”,使图片更具质感,色彩也更为浓郁。

3 去除画面的明显瑕疵和高光点

细看画面的话,我们会发现很多明显的瑕疵点和高光点,它们会让画面显得不干净,影响视觉效果。关于较小的瑕疵点或高光点,比如红烧肉上的个别高光点以及桌面上的瑕疵点,我们使用仿制图章工具进行仿制覆盖即可,注意调整图章的半径和透明度,以达到自然效果。关于较大的瑕疵点,比如铁筒上的污迹,我们可以使用修补工具,再配合仿制图章工具即可。

4 对主体进行细致调整

放大主体红烧肉后,发现肉块的形状不规整,我们可以使用液化工具对肉的形状进行调整,使其边缘更平整。另外还需要对肉进行色泽的增强,提高饱和度,增添些红色,突出肉的主体感。

修前

修后

5 锐化——使用高反差保留

锐化通常是后期的最后步骤,Photoshop内有很多锐化的方法,而高反差保留是其中一种颇受推荐的方式,因为它的程序简单,而且能够近乎无损地处理,还有相当高的弹性和控制度。高反差保留,顾名思义,主要是对影像的边缘、轮廓等高反差的部位进行处理,也就是我们最想锐化的地方。相较之下,其他锐化功能,往往是整幅画面都进行修饰,造成不必要的粗糙化,因此高反差保留比较值得推荐。

首先,我们按“ctrl+j”复制图层,然后在新图层上,执行 滤镜>其他>高反差保留。随后根据图片的边缘轮廓选择锐化数值,我们选择2像素。最后更改该图层模式为“叠加”,还可以对图层的不透明度加以调整。

猜你喜欢
菜品对焦食材
巧用食材铺“地锦”
原创菜品研究、保护及市场应用推广
团膳菜品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自动对焦相机何时使用手动对焦
迷惑菜品又来了
梦中的房子——创意食材拼盘
有ID的放心食材
春笋 入宴的「百搭食材」
多重对焦有必要吗?
喀嚓前一秒的技术DC对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