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民粹主义再兴起的经济学逻辑

2017-02-21 01:24陈志武
中国品牌 2017年2期
关键词:民粹主义精英商业模式

西方民粹主义再兴起的经济学逻辑

陈志武耶鲁大学教授、香港大学冯氏基金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2016年的特色是“出乎预料”:英国脱欧出乎预料,美国特朗普胜选总统出乎预料,意大利的公投结果也出乎预料,现在人们只等着看法国民粹主义候选人到底以多少胜出了,而不是是否能胜出。

当今世界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各国精英被排斥甚至被挤出权力圈,由大众选民把那些门外汉甚至极端分子推上权力宝座?许多人把当前社会潮流的起因归结到华尔街、全球化、贫富差距、精英政治等等,这些因素当然起了很大作用,但还不止于此。

我们先要看到,民粹主义浪潮在美国这不是第一次,而是出现了多次,在19世纪40年代就出现过类似的民粹主义政治。当时因为大量来自爱尔兰和德国的天主教移民使以新教为主的美国本土人感到很不自在,既认为前者抢走他们的饭碗,又认为在文化与宗教上带来异端,就跟现在特朗普认为全球化抢走美国就业、伊斯兰威胁美国文化一样。

后来人们就把那次民粹运动的参与者通称为“一无所知者”。1855年这些本土人走出隐藏,组建“美国党”,并于次年推出前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为其候选人参与当时的美国总统选举,并获得超过21%的选票。

2016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显然既有19世纪40年代的右派民粹主义成分(反移民、反基督教之外的文化的入侵),也有19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30年代的左派民粹主义(金融危机之后反华尔街、杀富济贫、反全球化),反精英是每次民粹主义运动的核心,这次也没有不一样。那么,为什么历史在美国和欧洲会不断重复呢?全球化和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从本质上会缩短精英和百姓之间的鸿沟,还是会将其拉大?

首先,我们看到技术进步和市场跨国界延伸使得“赢者通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篮球、足球等体育行业,甚至连经济学家、思想家行业也是如此,新媒体加上跨越国家的全球一体化市场使得各行业都往“赢者通吃”方向转变,你要么是自己行业的全球赢者,要么就去别的行业谋职!收入分配当然往两个极端分散,中端收入人群占比会因此下降。

新的科学技术、新的商业模式、日益升华的全球化,就是这样改变当今社会的,各行业的精英和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就是这样在拉大。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教育是挤入精英阶层、加入“赢者”群体的最主要通道。可是,毕竟任何社会里总会有相当多的人不读书、不上进(没有人可以强迫他们),而他们通过“一人一票”又掌握众多选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随着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和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精英跟百姓之间的鸿沟距离必然会增加,而不是缩短(不读书的百姓基本不动,而各行业的“赢者”在收入和财富数量级上以及社会影响力上却在不断上升)。因此,民粹主义政治在人类未来的发展史上只会继续出现,而不是消失。

以全球化为例,其好处往往是隐形的,但其代价却经常是显性的,这种成本和收益的不对称严重影响对全球化绩效的评估,导致精英阶层和普通百姓对全球化的认识截然不同。全球化使美国商店里的各种商品价格二十几年不涨甚至下跌,这样一来,美国家庭即使收入不增加,也能买到更多的东西、得到更多的服务,全球化显然使所有消费者受益,可是这种好处是相对隐形的,只有受过一些经济学教育的人才能真正领会、认识到全球化的这些正面好处,而更多的人只会把这些看成是理所当然、习以为常的。

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很多,但并不是所有人有能力或天赋将其潜力发挥到最大,全球化和商业模式的影响也是如此。这里谈到的两类悖论最后可能难以完全解决,或许只能通过民主参与、民主投票,给人们以宣泄、表达的途径,通过表达和参与释放不同群体的不满,以达到社会和世界的和谐点。但是,即使如此,我们还是要准备好接受偶尔会发生的民粹主义胜利的现实,所以,虽然像2016年这样充满“出乎预料”的年份并不经常发生,但这肯定不会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一次。

猜你喜欢
民粹主义精英商业模式
民粹主义研究的概念泛化问题及其辨正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商业模式从0到N
西方民粹主义专题研究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精英云集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2006-2007年度最佳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