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策略

2017-02-21 21:13戴薇
职业·下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移动学习高职教育应用

戴薇

摘要: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也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对高职人才培养中应用移动学习进行了总体设计,并详细阐述了每一环节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移动学习 高职教育 应用

当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一种崭新的学习形式——“移动学习”应运而生。移动学习是依托比较成熟的无线网络技术,通过可移动终端设备(手机、PAD、笔记本电脑等)进行的随时随地随需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一方面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也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让移动学习这一新型学习方式的优越性在高职教育领域发挥真正作用,是值得每一位高职教育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开展移动学习的总体设计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非正式学习模式,是对正式学习的补充。它不是一种孤立的学习方式,而应该同其他学习方式结合。基于对高职生及高职教育特点的分析,笔者认为,在高职教育中应用移动学习,应将其作为原有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补充和拓展,而不应把移动学习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导方式。这是教师在应用移动学习时应首先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

移动学习的开展,涉及需求论证、教学对象特征分析、教学资源整合与设计、教学实施、效果评价等多个环节。高职院校开展移动学习的总体设计是所有相关要素的统一与集成,如图1所示。

如图所示,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以移动学习的方式开展。因此教师首先要进行移动学习的需求分析,目的在于判断某一教学内容是否有必要以移动学习的方式开展。如果某一教学内容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那么就没有再开展移动学习的必要。如果需要通过移动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某一教学内容,那么接下来就要分析教学对象即学生的特点,这将是下一步教学资源整合和设计的重要依据。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整合和呈现方式设计两方面的内容,因为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要将原有的教学内容整合成适合移动学习的形式,并设计出适合学生特点的呈现方式。任何“教法”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检验,可以说前面各环节都是为移动学习的教学实施服务的。

最后,教师要进行移动学习效果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的反馈对教学内容整合与设计进行调整,通过在这样一个闭合的使用流程,最终将使移动学习的效果达到最佳。

下面將详细阐述流程中各环节在实际应用中的策略。

二、需求论证

上一部分已提到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移动学习。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采用移动学习呢?我们要首先考虑到移动学习的特点,它是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学习时间呈现碎片化,学习地点不固定,我们认为适合移动学习的教学内容除了能够在不同的系统平台上运行外,还应具备下面两个基本特征。

1.短时间的教学内容

由于移动学习是非正式的学习,教师应将其作为高职教育原有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补充和拓展。学生日常主要的时间仍集中于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移动学习活动主要是发生在课余零碎的时间里,且地点不固定,可能是在图书馆、食堂、操场、公园……复杂多变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用于移动学习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微小的学习组块,呈现的时间较短,一般5~15分钟可以完成,且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可以容易地获取、存储和流通。

2.个性化的学习内容

适合移动学习的教学内容必须是可以拆分成若干个不可再分割的小知识单元,这些小知识单元可以独立存在,以小知识单元开展的学习不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但整个知识点的框架脉络仍然需要很清晰,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学习的小单元,并且不用担心知识的混乱。这种个性自由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减少了学生中途厌学、弃学的情况。

三、教学对象特征分析

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在校高职生,教师提前对他们进行特征分析是做好教学资源整合与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设计前必须完成的环节。

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学对象分析,主要应从学生的一般特征(年龄、性别、认知成熟度等)、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设备的持有和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任课教师可以先根据授课班级的实际情况,设置好要分析的具体特征,再根据学生的人数情况,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然后进行整理分析。

学生特征分析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学习内容、媒体使用、组织形式的选择,是后期分割知识点的重要考虑因素,因为知识点分割的大小和复杂程度要适应学生的能力水平,这也是知识点之间组织和排列的重要依据。

四、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设计

这一环节主要是在需求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呈现方式设计。

1.教学内容的整合策略

(1)细化教学内容。这里指的是教学资源整合的重点是内容的细化,这里的“细”有两层含义,一是内容要少,二是时间要短。可以采用知识模块化分割方法,将一个完整的知识主题分解成一个个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微型知识模块。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时间短、环境杂,不可预测的干扰因素较多。因此,知识模块中的内容要概括精炼、要点突出、重点明确,它应当是一个相对完整内容的提炼。知识模块的设计应当保证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完成学习内容,从学生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可接受的信息量、学习环境以及其他未知因素综合考虑,时间最好控制在5~15分钟,一般不宜超过30分钟。

(2)创设学习情境。高职教育是以技能培养为主线的教育,相比其他形式的知识,岗位技能的学习更需要结合工作情境。“闭门造车”的教育方式,永远培养不出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教学内容整合的过程中,应当多根据学习需要创设具体的场景或氛围,它可以是利用技术手段虚拟的情境,也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将技能的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内容呈现方式的设计策略

基于移动学习的内容呈现方式一般有文本、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等几种形式。恰当的呈现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如果选用不当很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

(1)文本设计策略。在高职教育中,大量的教学信息都是以文本的形式表现的,文本资源在教学资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文本一般适用于偏重基本概念或基本理论的教学内容,对于那些难以通过简洁文字说明的内容则不宜采用文本的形式呈现。文本格式可采用word、txt、html,文件大小以100K左右为宜,否则太大会造成文件开启延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图片设计策略。与文本相比,图片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形象直观的内容都比较适宜采用图片方式呈现。图片的大小一般可以控制在204×110像素左右。在设计时可以将一张图片以高、中、低三种像素保存,这样可以根据终端设备自动调整图像分辨率。

(3)音频设计策略。声音可以创造一定的语言情境,通过语言的声调、感情色彩的变化对某一情境进行描述,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语言类、讲座类的学习内容非常适合采用声音的形式呈现。每一个内容的音频文件的播放时间在5~15分钟为宜,在不影响效果的情况下应尽量降低文件的大小,以减少流量费用。

(4)动画设计策略。动画可以形象生动地模拟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物体的运动过程,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难以理解的内容生动有趣。它比文本和图片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视频相比,动画文件通常较小,易于下载和保存。在设计时,文件的大小一般不宜超过1M,否则画面播放不流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5)视频设计策略。视频设计的内容应该包括字幕、讲解、过程演示等,设计时要考虑终端设备的屏幕尺寸、内存容量和网络的限制,每个视频文件的时长以10~15分钟左右为宜,文件的大小控制在5M左右。视频的内容要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可以选择一个独立的尽量小的知识模块,这样的视频内容更适合学生的移动学习环境。

五、移动学习在教学中的實施

移动学习在教学中的开展,从教师层面来说,主要是学习内容的传递与推送,以及师生的交互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教学进度,设计出移动学习的内容推送计划。这样有计划地安排可以让学生就某一内容的预习、学习或复习有更充分的时间保证,更适合移动学习的时间、地点不固定的特点。师生交互活动的发生对移动学习效果的好坏起着关键的作用。虽然移动学习改变了原有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使教师从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真的可以闲下来,而是要积极参与师生互动,及时解决学生在移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让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提问随时解决,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

移动学习的实现主要是依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课余零散时间,自主地开展的,对高职生这个群体更需要强大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来激发学习行为的发生。因此,移动学习在教学中的开展,从学生层面来说,应注意培养他们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他们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克服高职生普遍存在的学习惰性,才能取得移动学习的最大效果。

六、移动学习的效果评价

移动学习的评价包括很多方面,如对学习者个性化特征的评价、移动学习外部环境的评价、移动学习资源的评价、学习成果和绩效的评价,我们这里讨论的移动学习效果评价即对学习成果和绩效的评价,它不仅是学习效果的反馈渠道,更为移动学习策略优化提供重要参考,是移动学习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应用效果的检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下列几种方式。

(1)题目的测试。学生在完成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后,可以通过对相关题目的解答来评价其前面的学习效果。题目设置应以客观题为主,通过系统进行推送,提交后由系统完成评判,评判的结果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及时了解,以方便师、生双方对教与学做出相应调整。

(2)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方式需要学生在移动学习开始前完成学习目标的设置,这个目标可以是目标时间、目标内容或目标成绩,在移动学习进行一段时间后,学生可根据所制定的目标与实际完成情况之间的差异,完成移动学习的自我评价。

(3)同学问互评。首先要将各自的学习成果上传,学生除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自我评价外,还需对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作出评价,这样一名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会有两个结果,一个是自评的得分,一个是其他同学评价的结果(同学评分的平均值)。通过同学间互评结果的反馈,学生可以更全面了解其他同学对其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建议,以及与自我评价的区别。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评价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4)基于数据处理技术的评价。这种方法使用的前提是要收集移动学习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如学习时间分布、学习效率、学习环境、影响因素等,然后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获取学生的移动学习情况,并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不仅能够揭示学生移动学习过程中的隐形信息,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移动学习的自我监控意识和自我反思意识。

七、小结

移动学习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开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的大力支持。移动学习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应用切合高职教育理念,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风格,是对现有高职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和拓展,未来必将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猜你喜欢
移动学习高职教育应用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