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蛋·练功

2017-02-22 18:29秦牧
月读 2017年2期
关键词:眼高手低学画练功

中外美术史上有些事情,可以说是相映成趣的。

中国唐代的吴道子有“画圣”之称。他十二岁开始学画,五十多年没有间断过艺术生活。他画的人物,前人形容它有“八面玲珑的妙处”。传说他初学画时画过许多鸡蛋。因此以后画起圆圈来,信笔一挥,就像用圆规画成的一样,“令人看见惊叹”。

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成为“画坛三杰”之一的达·芬奇,画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和许许多多其他著名的画。据说,他小时侯学画也是从画鸡蛋、画苹果开始的。他的老师起初总是要他画这类东西。达·芬奇不耐烦的时候,老师就这样告诉他道:“别以为画蛋很简单,很容易,要是这样想就错了,在一千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只形状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同是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例如把头抬高一点,或者把眼睛看低一点,这个蛋的椭圆形轮廓也大有差异。所以,如果要在画纸上正确地把它表现出来,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多画蛋,那就是训练眼睛去观察形象,训练手随心所欲地表现事物,等到手眼一致,那么对任何形象都能应付自如了,这个基础工作必须首先做好。”

达·芬奇听从老师的话,一步步努力,终于成为卓越的画家。

中西画史上都有这么一桩轶事。这说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原是放之四海而皆

准的。

基础的功夫很重要,好像积木游戏,底下不端正,搭起来的东西就容易倾倒;就是不倾倒,也很容易歪歪斜斜。有些不是科班出身的演员,成为著名的演员之后,仍然坚持练基本功,道理也正在这里。

必须打好基础,才能够建造房子,这道理是很浅显的。但是好高骛远、贪抄捷径的心理,却常常妨碍人们去认识这普通的道理。

不但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应该从最基本的事情入手,就是到了取得卓越技能之后,也必须不断“练功”,这道理比上面的道理,也许就要稍深一层了。

某些有经验的作家谈到他们锻炼文笔的情况时常常说:“我们每天都得写些东西,这样笔才不至于荒疏。每天一定要写两个小时,没有材料写的时候,就写读书笔记,写书信,甚至描写窗外风景,这些东西不一定拿去发表。经常这么练笔,真正写作起来才可以挥洒自如。”我想这些话是很有道理的。雖然不一定要天天写,但是经常练功是必要的。比较成熟的艺术家如果不是经常“练功”,欣赏的水平一天天高了,而表现的技艺却没有相应提高,时长日久,就很容易形成“眼高手低”。程度不严重的“眼高手低”还不怎样碍事(也许眼力比手力高些是在人们中间普遍存在的状态),程度一严重了,就只好搁笔了。“眼高手低”常常是使许多原来的名手渐渐无声无息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练功”就很重要。齐白石、徐悲鸿都留下了许多类似速写素描的小画,数量之多颇为惊人。这就是他们经常“练功”的物证。梅兰芳、盖叫天这些表演艺术家,都是到了五六十、六七十岁,还经常吊嗓子练身段温习腰腿功夫的。他们所以成为“永葆其美妙青春”的优秀艺术家,这应该说是原因之一。

不但戏剧家、画家要“练功”,作家也应该“练功”。“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这俗谚正好说明了练功的重要。

(选自《秦牧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眼高手低学画练功
卖身学画(上)
卖身学画(下)
学画小乌龟
数学教学中如何避免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
《王冕学画》中的两个“像”
英语Reading教学不妨“眼高手低”
如何克服数学教学中“眼高手低”
练功
寒假魔力卡
眼高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