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伎苦难之美

2017-02-22 08:24陈滢琪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昆明650500
名作欣赏 2017年6期
关键词:艺伎学艺发髻

⊙ 陈滢琪[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昆明 650500]

浅析艺伎苦难之美

⊙ 陈滢琪[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昆明 650500]

张爱玲将艺伎的气质概括为“长期的开出的花朵”。艺伎总会被人们和妓女画上等号。但殊不知,艺伎和妓女有着千差万别。艺伎可以说是男性心中完美女性形象的综合体,温婉、娇媚,符合当时最高的审美层次,但是其美丽背后深藏着许多难以诉说的苦难,而恰好是这些苦难,成就了艺伎的美好。

艺伎 苦难 美学

“艺伎形成于江户时代,我们娇美、温柔、顺从,不但身怀绝技,愉悦异性,还是实施征服的利器。近百年来,我们始终生活在特定的区域内,笼罩在层层迷雾之中,令人称奇不已。”艺伎表面看似风光,其实不知流过多少辛酸泪。

一、艺伎与娼妓的区别

艺伎最早出现在日本元禄年间(1688—1704),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那个时代的日本,处于整个社会男女比例极不平衡的状态,随着商业的兴盛,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商业性的妓馆应运而生。随着妓女在武士中的影响逐渐增强,慢慢也被上流社会所接受,继而日本对妓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商人们开始对妓女们进行系统的培训。后来,商人培养出了许多舞艺高超的艺伎,艺伎开始单独成为一个行业,只卖艺不卖身,彻底与娼妓分离。然而艺伎之所以清高、孤傲,也是因为艺伎如同日本武士一样坚守着她们所信仰的“艺伎道”——体贴并且无条件顺从男人。艺伎在从业期内是不可以结婚的,从业期内的艺伎若是想结婚,必须先引退,以保持艺伎纯洁的形象。艺伎的“不滥”是同娼妓最大的差别,她们都是一群尤物,但不同的是,艺伎主要提供的是艺,满足的是异性的精神欲望,而不是肉体的交换。

从文字的角度来分析,“妓”指以卖淫为生的女子;伎,技巧,才能的意思,古代称以歌舞为业的女子。艺伎常常因为“伎”字被误解。其实这不过是中日文字上的差异,艺伎在日语中是“艺者”的意思,只是在译成中文的时候将“者”字换成了“伎”,而且常常在中文中被错误地写成了“艺妓”,久而久之,就被误会成了能歌善舞的妓女。事实上,艺伎更像是一个艺术家,风姿绰约,带着一种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骄傲。艺伎又有点像一个好的演员,在客人面前永远维持着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他们并非是卖弄情色,更加不是出卖肉体,虽然有着男欢女悦的成分在里面,但是他们所追求的只是一种亲密的关系,一种最为细致、满足的感情。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艺伎是一种以人为载体的艺术形式,“艺伎”与“和服”“寿司”等词一样,也是作为日本文化的象征直接译成英文的几个日语名词,同时也与日本的花道、茶道和相扑一样,同属于日本传统文化。

二、艺伎学艺

成为一名艺伎,就注定要以艺术为生。艺伎之“艺”,指的就是必须具备真才实学,以艺服人。清朝中国驻日公使的参赞黄遵宪曾写道:“手抱三弦上画楼,低声拜手写缠头。朝朝歌舞春风里,只说欢娱不说愁。”艺伎鲜活的样子跃然纸上,但在这背后,为了达到这样的水平,他们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经历过多少日夜。他们一般从十岁开始学艺,每天训练十二个小时,从“大鼓”到“三味线”,从唱俗曲到古腔,从跳现代舞到古典舞,辛勤学艺。在《艺妓回忆录》这部电影中就有一幕,艺伎小百合将双手浸入冰水中,使双手冰凉僵硬之后再练习三味线等乐器,或者是在寒冬跪坐在廊道里练习琴艺。茶道、花道、书道、酒道、棋道,包括谈吐、仪态等礼仪也是必不可少的课程。同样是在电影中,艺伎小百合的姐姐真美羽为了验收小百合训练的成果,带着她上街走了一次,结果骑单车的少年、推车的男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小百合,从而导致街上出现混乱,这也足以说明艺伎的魅力是让人挪不开眼的。学艺的同时,学艺的雏伎还要给艺伎、艺伎馆的老板做女佣。正式的艺伎可以随意使唤,甚至打骂学艺的雏伎,雏伎也只能一边服侍艺伎一边学习。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艺伎在没有正式成为艺伎之前,都经受过艺伎馆的鸨母和正式艺伎的欺凌和折磨。直到十二三岁,成为实习艺伎,他们才可以进入茶屋为客人表演,他们这一阶段被称为“半玉”。半玉可以说是没有自由可言,在等级森严的艺伎馆里,不仅外出受到限制,而且必须要绝对服从“姐姐”和“妈妈”。直到十八岁,实习艺伎经过“换襟”,向师姐、艺伎馆老板和歌舞老师敬酒,才正式成为艺伎。

三、古典妆饰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里,艺伎会面敷白粉,手握折扇,婀娜多姿,轻轻地拨弄三味线,随着日式的音乐翩翩起舞;在推杯换盏之间,他们低吟浅笑,听客人诉述烦扰,让他们忘却忧烦;他们还会手执绸伞,身着和服,梳着繁复的发髻,优雅又疏离,如同从画中走出的美人一般。

艺伎的美最直接地来自于她们的那份古典气质。艺伎的发型形成于江户时代,她们把一种黏性很强的发胶涂抹在头发上,把头发在头顶盘成一个很大的发髻,发髻里面衬上一块绸巾,有时为了定型还会衬上纸片,使发髻饱满高耸,用发叉绸带固定,再插上发簪。艺伎会根据时令季节选择不同的发簪花饰,而发髻中的绸巾会以不同的颜色表明艺伎的等级。年轻的舞伎使用红色绸巾,正式艺伎使用花纹绸巾。如此复杂并沉重的发髻由于梳理起来很费时也很麻烦,所以艺伎通常都会保留好几天。为了避免睡觉的时候弄乱头发,艺伎使用木制的高脚枕,睡觉时使得发髻垂悬来保持发型。这样的姿势且不说能不能睡得舒服,能否睡好都是个问题,但为了追求美丽,艺伎们并没有其他的选择。

艺伎的妆容在现代审美眼光看来可能略微有些奇怪甚至恐怖,但对艺伎来说,这就是她们身份的一种象征,是一种别致的美。通常,艺伎会剃去眉毛,在眉毛上方画上粗短的“峨眉”,微微向上挑起,脸上涂着雪白的脂粉,包括嘴唇也涂上白色的“涂料”,只在嘴唇上画一个小小的樱桃口。同面部化妆一样,艺伎在表演的时候也会把自己身体最美、最迷人的部位——后脖上涂上一层厚厚的白粉。

艺伎所着的服装是古典的和服,艺伎离不开和服就像武士离不开日本刀一样。但与普通妇女所着的和服不同的是,艺伎的和服脖颈开得很大,并且有意向后倾斜,让脖颈全部外露。而且,艺伎会左手提襟,盖住和服里面中衣的门襟合缝,以表示“卖艺不卖身”。

四、艺伎的情爱

对于艺伎来说,除了在成为艺伎之路上必经的苦痛,最难的莫过于要隐藏自己的感情,周旋于男人之间,却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的归属。艺伎在被迫选择艺伎这个身份的时候就失去了选择感情、爱人的权利。

可以说艺伎与客人进行的就是一种“模拟恋爱”,不过感情不应该是一个可以被商品化的东西。但是对于艺伎来说,这样的感情一定不能当真,或者她们只能压抑自己的真感情。艺伎和客人的恋爱更像是一场恋爱游戏,在日本,一般为人妻者不会把艺伎视作丈夫的外遇对象而产生家庭危机,这是一种不影响真实社会的模拟游戏。同时,这也说明艺伎和客人的模拟恋爱、模拟家庭是不被社会承认的,付出的感情真真假假,只有艺伎自己才知道。倘若艺伎真能脱离花柳界成为有钱人的二房或者妻子,也未尝不是一件功德圆满、皆大欢喜之事。不过,最后真正能感情圆满的艺伎在历史上寥寥无几,有的最后还要重操旧业,更有可怜者甚至沦为娼妓。

艺伎在卸下脸上厚重的白粉,取下精致的头饰,拆下繁复的发髻后,与世俗的女人并无二般。她们也需要被爱,需要家的温暖,需要被人呵护,但恰恰因为她们是艺伎,才在感情面前无从选择,更多的只是无奈。

五、艺伎的自由

或许正是因为经受了如此的苦难,才成就了如此的艺伎,才会让男人们愿意醉卧美人膝,醒握天下权。这些苦难之于艺伎,或许就如同美人鱼为了拥有双腿所付出的疼痛一样,虽然痛苦,却又格外的动人。

①②③④⑧⑨⑩花儿花主编,宋梦平撰文:《艺伎浮世绘》,华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6-7页,第9页,第18页,第19页,第37页,第51页,第10页。

⑤“玉”指的是艺伎的收入,半玉表示实习艺伎的收入只有正式艺伎的一半。

⑥换襟:成为正式艺伎的特定仪式,仪式上将实习艺伎时期的红色衣领换成白色,表示身份的转换,成为正式的艺伎。同时还要拜访各个茶屋,送上印有艺名的手绢。

⑦敬酒:在拜一位正式艺伎当姐姐之后,选一个好日子向师姐、艺伎馆老板和歌舞老师敬酒,共喝九杯米酒,表示正式步入歌舞酒宴生涯。

作者:陈滢琪,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艺术传播。

编辑:赵斌E-mail:948746558@qq.com

猜你喜欢
艺伎学艺发髻
疫情下艺伎文化要消失
艺伎的“至暗时刻”
小熊学艺
郑人学艺
我与京都艺伎喝花酒
汉服美人独家
老虎学艺
石榴
日本艺伎和她们的“旦那”
学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