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化视域下网络歌曲与青少年价值观研究

2017-02-22 15:58袁媛
艺术评鉴 2016年18期
关键词:亚文化价值观青少年

袁媛

摘要:网络歌曲是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音乐形式,它结合了中国流行音乐文化和网络文化的诸多特征,也是一种独特新颖的文化现象。网络歌曲是青年亚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青少年处于青年亚文化的场域之中,是网络歌曲最大的消费群体,网络歌曲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有着巨大的影响。针对良莠不齐的网络歌曲,我们应以肯定和批判的眼光来思索其生存及发展方向,因势利导,使青少年形成“求真”、“向善”、“尚美”的正确价值观。

关键词:亚文化;网络歌曲;青少年;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J6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8-0024-03

青年亚文化是由青少年自己参与创造的,是一种世界性的青春文化现象。相对于主流文化,青年一代的文化有着非主流、边缘性、多变性和抵抗性等特征,它反映的是青春世界、父辈一代与子一代、青年人与成年人之间那种永恒的矛盾和张力关系。青春期的迷惘、矛盾、认同危机和对主流文化的抵抗,始终是青年亚文化的重要命题。现今,通过新媒体而传播的电视节目、音乐、通俗小说、娱乐等超越了地区、国界,覆盖世界各地,它们跨越时空,极大地影响着无数人的日常生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对还处于社会化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带来的是更刺激、更有挑战性、更具创造性的生活方式。

当下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介对社会文化生态的全方位渗透,不仅为传统文化的“转型“提供了多元共生的文化环境,而且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类型。网络歌曲是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音乐形式,它结合了中国流行音乐文化和网络文化的诸多特征,也是一种独特新颖的文化现象。网络歌曲是青年亚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青少年处于青年亚文化的场域之中,是网络歌曲最大的消费群体。网络歌曲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青少年的特点与网络歌曲的特点

青少年处在一个生理和心理快速变化、发展的时期,而又尚未达到完全成熟阶段,导致产生青春期的困惑,他们急于寻求精神上的独立,于是制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与符号系统,其中音乐就是一种亚文化风格的产生方式。据心理学家研究,15岁前后的青少年,听觉能力可以超过成年人。青少年是一个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的群体,他们喜欢富有动力的节奏、朗朗上口的旋律、通俗易懂的歌词。网络歌曲正是从这个群体出发,满足了青少年的情感要求。通过网友原创、翻唱、歪唱的歌曲上传到网络,富有创意的音乐语汇让听众耳目一新。歌词口语化、旋律跳度不大,演唱没有太多的高难度,表达方式直接通俗,因此青少年成为网络歌曲的主要接受者,他们使音乐欣赏的整体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青少年的审美趣味多种多样,其统一性表现为对新鲜事物尤为感兴趣,当一个单调、传统、陈旧的对象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往往令人感到乏味,无趣。而新颖的事物特别容易刺激人们大脑神经系统的兴奋、让注意力更为集中。青少年的思维敏捷、反应力快,对新颖事物的兴趣也来得比其他人群更为强烈。一种新风格、有鲜明时尚个性的新作品,立即会激发青少年的极大兴趣,迎合他们喜新厌旧的心态。

近几年,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网络歌曲家喻户晓提供了绝好的平台,音乐的创作、传播途径和欣赏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进一步给网络歌曲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带来了新的优势。在音乐的创作中,网络媒介具有数据、声音、文字和图像立体传输的技术特质,广大音乐爱好者可以利用音乐制作软件、多媒介视频软件、Flash动画等,直接在网上创作自己的音乐。创作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原创,从个体出发,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个人情感,也可以将现成的流行歌曲重新演绎和诠释,并融入自己的风格进行再创作,或者进行歪唱,借助大家熟悉的旋律,重新创作歌词,以轻松、调侃的口吻对时事、社会做出评价,体现的是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喜剧性和讽刺性,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和喜爱。由于网络歌曲的发表门槛较低,也没有专业人员的审核,随时随地都可以将自己创作、演唱的作品推广到网络上发布, 音乐人的梦想也可以瞬间变为现实。同时,任何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发表对音乐的看法,评判歌手的声音,从而使音乐更為亲民化,赢得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网络歌曲一直紧随流行和时尚,追求即兴冲动和情感共鸣,从一个流行点到另一个流行点,一波接着一波,既有商业运作的因素,也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关,青少年的心境和情绪往往不稳定,注意力转移很快,不断的在更新中寻求新奇的刺激,兴奋点来得快走得快,网络歌曲虽然丰富多彩,但生命力也很短暂,青少年的新鲜感一过,有的歌曲就成了昨日黄花。

二、网络歌曲中的青年亚文化表征

青少年具有精力旺盛、心理叛逆的特点。他们的生活环境相对单纯,思维又相对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由此形成了有别于成人主导的主流文化群的“亚文化群”特征。“青少年亚文化群”主要是在都市化条件下,因生理年龄原因而产生的有相对独立的心理、角色及其精神需求、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及价值观念的青少年群体。青少年们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念和美学价值观念,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变强,渴望被引起注意。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动机论》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毫无疑问,网络传播为青少年提供了一种实现自我的捷径。他们能够自由地进入网络文化空间,并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情绪,网络音乐成为展示自我和实现自我的平台,获得被阅读和接受的机会,从而满足了展示自我的愿望。

青少年缺乏意识形态认可,因而尤其渴望建立起自己的价值体系。接受和传播网络音乐是他们这些无权者获得权力(power)的一种形式,这个过程是一个寻找力量的过程。这种“授权”(empowered)足以建立起青少年的自信,反之就会遭到社会排斥,引发身份焦虑。对于”授权“来说,表演本身就意味着力量,而网络歌曲可以算是表演中比较有煽动力的形式。可以说,网络歌曲是青少年亚文化的武器。网络歌曲即产生开始,虽然社会各界对网络歌曲的看法和评价褒贬不一,但应该肯定,网络歌曲这种新的文化形式为流行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热爱音乐的青少年有了实现梦想的新天地。网络歌曲以贴近人性的世俗化表达满足了青少年的多种心理需求,具有强烈的认同性,帮助他们实现追求个性,表现自我的满足感。现当代青少年成长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叛逆个性得到张扬,自我意识很强,他们制造出各种盛行一时的独特风格和符号系统,依靠这些资源,他们形成了一种集体认同方式。青年亚文化群通过歌声解决自己青春的困惑,同时也以符号化的方式抵抗主流文化。在新媒介的语境下,网络歌曲与青少年产生了更强的互动性。“作为这一类青年文化的担当者们,首先他们以自己文化的独自性为满足,对于他们来说,同辈团体是确立自己同一性和社会位置的主要参照,他们并不在乎成年人社会的评价,甚至可以说,与成年人文化间的差异恰恰为他们确立自我所必需。”基于网络传播特点的音乐消费也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形态,各色各样的流行音乐审美品位在青年亚文化的层次结构中都有所体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歌曲已经成为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网络歌曲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当代网络歌曲从它的社会存在方式来看,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情感释放的场所,可以自由地表达个人的喜怒哀乐,面对生活的压力,在虚拟的空间中弥合着人们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寻求精神慰籍。网络歌曲与人们的情绪、情感联系最为密切,所引起的情感反应也最为强烈,因此,对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影响。

流行音乐和摇滚乐曾被指责为对青年理想信念及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容易引起社会问题”,甚至被认为其本身就是“社会问题”,却在一片责难声中发展和壮大起来,所以,对于青年亚文化无法用“禁止”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段。它与主流文化之间有对峙、有冲突、有融合,成为文化价值冲突的焦点。主流文化应该给予其理解和尊重,展开平等对话,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势利导。

网络音乐反映的是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音乐审美

品味,因而总是良莠并存的。网络歌曲是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思想、抒发个人情感的平台,一些健康向上的网络歌曲如暖流滋润了青少年渴求真善美的心田,给形成中的青少年价值观注入了阳光和力量,有利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情趣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但是一些网络歌曲却滥用自由创作和传播的优势,降低道德标准,歌词充满低级趣味,浅薄庸俗,没有艺术价值,对辨别能力不强的青少年形成了不利的影响。青少年处于青年亚文化的场域之中,是网络歌曲最大的消费群体,因此,我们不能漠视网络歌曲对其产生的影响。政府产业部门和大众传播媒介在网络歌曲的流行中,起着重要的诱导和催化作用。文化部在2015年10月,以内容违规的网络音乐产品为重点,进行集中排查工作,共排查出《那一夜》、《动你的屁股》、《不想上学》、《自杀日记》等120首内容存在严重问题的网络音乐作品,已被列入网络音乐管理“黑名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提供。使网络歌曲也会随着各管理法规的健全逐步走向规范化,还青少年一片纯净天空。另外从成长的角度来讲,也要加强青少年审美的自觉性,尝试听一些优秀的音乐经典作品,更有利于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力,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自觉抵御不良内容的侵扰,摈弃低级恶俗之风。

不可否认,网络歌曲为当前中国的文化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草根气息,艺术世界呈现出多元共生的丰富形态,我们应以肯定和批判的眼光来思索网络歌曲的生存及发展方向,因势利导,使青少年形成“求真”、“向善”、“尚美”的正确价值观。

注释:

①高友德:《青年与美学》[M].,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版,43页。

②陈映芳:《在角色与非角色之间:中国的青年文化》[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9页。

③张燚《中国当代流行歌曲的人文解读》[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144页。

④陈映芳:《在角色与非角色之间:中国的青年文化》[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97页。

⑤陈志昂:《流行音乐再批判》,《人民音乐》[J].1990年第5期,35-37页。

猜你喜欢
亚文化价值观青少年
我的价值观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把脉“腐败亚文化”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亚文化,在商业围城中起舞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