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时期戏剧改革经验及启示

2017-02-23 05:06周美娟孔令春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华北石家庄戏剧

周美娟,陈 平,孔令春

(1.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 统战与文化教研部,河北 石家庄 050051;2.石家庄市艺术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西柏坡时期戏剧改革经验及启示

周美娟1,陈 平2,孔令春1

(1.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 统战与文化教研部,河北 石家庄 050051;2.石家庄市艺术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非常重视华北地区的戏剧改革,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相继就此作出重要指示,中共华北局直接领导了华北的戏剧改革工作。华北局机关报和行使中央机关报职能的《人民日报》发表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剧改革工作》的专论,作为华北戏剧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华北戏剧改革采取了建立机构、教育改造旧艺人、审查剧目、创作新戏等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建国初期的戏剧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华北戏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取得经验对于当今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艺工作的重要指示,进行戏剧的改革和创新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和价值。

西柏坡;中共华北局;旧戏;戏剧改革;创新

西柏坡时期,中央工委和中共中央在领导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及筹划建国大业的同时,非常重视并领导戏剧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戏剧改革提供了许多经验,也为当今戏剧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迪。但是,理论界和学术界对此研究的著作和论文还极少,这和西柏坡时期华北戏剧改革的地位和重要性很不相称,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对此问题加以探讨,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一、华北戏剧改革的必然性

(一)戏剧改革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华北戏剧主要指平(京)剧,也包括河北梆子、山西梆子、晋剧、山西秧歌以及丝弦、老调梆子等地方剧种。进行戏剧改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所决定的,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其中建立的科学的、民主的、大众文化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戏剧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有着娱乐享受、知识传播、价值导向的作用,其所蕴含的价值导向,对观赏者产生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对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科学的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才能发挥其功能。这就要求必然要对不适应需要的旧戏进行改革,使之不断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旧剧改革,早在“五四运动”时就已经提出,但是长期没有进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十分重视发挥戏剧的重要作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十分重视发挥戏剧的作用。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为适应抗日斗争的需要,注意发挥戏剧的“振奋民族精神,打击敌人”[1]的作用,对旧剧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仅以平(京)剧为例,有的采取“旧瓶装新酒”,在不根本改变戏剧道具、语言、唱腔等形式的基础上,改编旧剧加上宣传抗日救亡的内容,有的采取“新瓶装新酒”的办法,创作并演出新剧,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如1939—1942年,西北战地服务团创作了新剧《双拾金》,华北联大文工团改编《陆文龙》、创作了现代剧《救国公粮》,抗敌剧社新编了历史剧《史可法》,冀中军区火线剧社新编了《大报仇》《松花江上》,第四军分区火线剧社改编了《岳云》等。这些改编和创作,都突出了民族精粹,剔除了封建糟粕,“积极弘扬民族气节,倡导爱国主义精神和惩恶扬善”[2]的主题,注重适应形式的要求和需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广大戏剧工作者更是积极开展下乡入伍活动,主动与群众结合,与时代结合,积极反应新世界,新任务。但是由于战争艰苦,抗日根据地的戏剧改革仍然不能满足形势的需要。进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戏剧在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对戏剧改革的领导。

(二)中共中央重视华北的戏剧改革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转折时期,华北肩负着进行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探索的重要使命。华北的戏剧改革,上承延安时期,下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戏剧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十分重视戏剧改革,并作出了许多重要的论述和指示。早在1944年1月9日,毛泽东观看了平(京)剧《逼上梁山》后,就致信杨绍萱、齐燕铭:“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由你们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所以值得庆贺。”[3]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后,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同志多次到石家庄观看戏剧,并作出指导。1947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对晋绥平(京)剧院的讲话中指出:“世界上本来百分之九十的人是工人、农民,我们住的房子,都是他们双手盖起来的,土豪劣绅连个柱子都搬不动,可是许多的旧戏却把劳动人民表现成小丑”“有些旧戏你们可以改造它,用自己的创造力掌握了这门艺术,并且从政治上来个进步,你们就可能写些新的东西”“平剧把老爷、太太、少爷、小姐写成一个世界,穷人就不算数”“希望你们大胆地进行艺术创造,将来夺取大城市后还要改造更多的旧戏。”[4]“平剧在我国有几十万人搞,蒋介石那里还有一摊摊”“将来我们这些同志,在政治上提高了,到大城市把那些旧的接收过来,去领导他们。如果单靠演旧戏,我们仍然演不过他们的,如果政治上不提高,就领导不了他们”。[5]1948年1月9日,周恩来在看望晋绥军区评剧院的成员时,提出“要对戏剧进行改革”“戏剧对人的思想品质等有着潜移默化影响,但是旧戏内容有很多毒素,在不知不觉中会感化人的,不要认为光为娱乐而已,在现在反封建时,还演封建戏,是成问题的,一定要改”[6]。中共中央一直把戏剧改革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在1948年6月发出的《关于宣传工作中请示与报告制度的规定》中规定要报告“文艺活动的情况与城乡群众中的宣传情况,如戏剧、墙报、夜校等活动的情况”。1948年6月3日,周恩来指出:“为适应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剧社应有几个把戏剧工作视为终身事业的人,以奋斗终身的决心,为部队创造出好的作品来”“要写反映胜利情绪的戏,鼓励生产的戏,不要老演苦戏,太沉重了”[7]。1948年7月,周恩来同志指示华北戏剧音乐委员会主任马彦祥:“过去几年,我们比较重视话剧、电影,对于旧剧重视得少了点。今后,我们要进大城市了,旧剧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旧剧问题很复杂,它是过去封建社会留下来的艺术遗产,人民喜爱它,它的观众不知要比话剧多几十倍,我们怎么能不重视呢?但是,它还要改造”。[8]1948年8月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规定报告:“关于电影戏剧及其他文艺事业的管理方针”[9]。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同志提出:戏剧要“引导人民向好的方向走,引导人民前进,引导人民团结,引导人民走向真理”[10]。

(三)华北戏剧现状决定了改革的必然性

西柏坡时期,华北已大部解放,但是对于旧戏,还有许多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有些干部群众,借口群众喜欢旧戏,就支持旧戏演出,不重视反映火热现实,反映工人、农民、市民、军队现实生活的新戏的创作和演出,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满,也使得戏剧脱离了现实生活,如在石家庄市区,有平(京)剧、河北梆子、丝弦、道情等剧种,“每天观众上万人,但是,除《三打祝家庄》《河伯娶妇》《逼上梁山》等几出剧目外,很少演出新戏,甚至有剧团根本不演出新戏;有些地方从经济利益出发,对剧目不加选择、不加限制,允许一些含有毒素的剧目上演;有的干部任意点演连一般群众都认为非常有害的剧目;有的地方,不注意建立和扶持新剧团,甚至武强县有新剧团转演旧戏的现象”[11]。天津市军管会文艺处处长、音乐家周巍峙在《天津文艺工作的主要经验》一文中指出:“解放后,国民党反动残余隐蔽势力尚未肃清,政治情况仍很复杂,加上城市社会阶层众多,思想要求不一致,各种有害的旧的艺术观点又在群众中有很深的影响,旧艺术有它较大的阵地,有它的传播者,而我们又缺乏建设城市的经验,文艺工作者又不熟悉工人、学生和市民的生活,表现工人阶级和城市劳动人民的作品实在太少了些”[12]。华北戏剧存在着这些问题,决定了对戏剧进行改革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二、《人民日报》对戏剧改革的讨论

戏剧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改革发展,在华北,对旧剧进行改革成为一种共识,但是,在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上,还有些争论。在中共华北局机关报和行使中共中央机关报职能的《人民日报》上,对旧剧存在的问题、改革的方向和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一)关于剧目及内容的反思和探讨

《华北文艺》编辑秦兆阳在《人民日报》撰文认为:旧剧具有两方面:“一种是健康的成份,表现了反抗情绪;另一种是不健康的成份,表现了宿命观念、因果报应等”[13]。石家庄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梦庚提出:“《四郎探母》《乌盆计》《盘丝洞》《红娘》等戏,内容不健康,不应该演出”[14]。中共华北局宣传部副秘书长阮章竞认为:一些剧目缺乏正确的历史观,甚至歪曲历史,把农民起义领袖演成帝王将相,这是错误的,同样,“反对帝国主义”“解放人民”“反封建”等口号出现在历史剧中,也是错误的。“不能把历史死去的人物,硬拉到现在,同时也不能把现在推到数百年前的枯骨堆中去。我们写历史剧,是要从历史上吸取教训,而不是以现在的政治斗争来修改它”。[15]戏剧家张国础认为:“一些剧目把农民起义的领袖如黄巢、李自成、洪秀全等,污蔑为当成反面角色来演;把为异民族效忠的程敬思、彭朋、施公、黄天霸、曾国藩等当成国家忠良来演;赞赏仆人为主舍身的行为等,都是宣扬封建思想和提倡奴隶思想。《兰花山》《韩信算卦》《背头》《阴阳报》《探地穴》等戏属于迷信;《双头马》《豹子山》《富贵图》《罗璋跪楼》等戏属于淫秽剧目;《三上轿》《拐骡子》等台词中包含封建思想和淫秽内容,这些剧目戏应当坚决停止其上演。一些剧目中包含大量精怪恐怖内容,如《打蛮子》中的小鬼捧音,《碰碑》中的七郎托梦等,都是不健康的”。[16]华北大学剧团领导人罗合如主张“将歌颂帝王地主、愚忠愚孝的戏,说帝王地主应该压迫人民的戏,说老百姓的受苦受难是命该如此的戏,主张万民要服从帝王地主的戏,都翻过身来,翻过案来,改为批评与嘲笑帝王和地主的戏,暴露其压迫人民的罪恶,说明群众的灾难是由压迫者的暴力、剥削所致,不是命运所定,应当推翻它、打倒它等等的戏。要把为封建服务的戏,变为为人民服务的戏”。[17]戏剧家阿荃则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如果按照上面的标准来禁演剧目,如把孙悟空、杨二郎、李天王、因果报应都看成是有害的东西,那么,90%的旧剧马上都不能演了。[18]戏剧家王克锦认为:“旧剧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为封建王朝、贵族士大夫阶级服务,作为他们行愚民政策的教育工具。但它有悠久的历史,不能否认其有一定的价值。我们改造旧剧的目的,是要把它从封建毒害中解放出来,为人民大众服务”“在即将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情况下,一味强调反清,是宣传大汉族主义,黄天霸、施公一类的戏,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是可以演出的”[19]。

(二)关于戏剧的表现形式

中共华北局宣传部副秘书长阮章竞认为:“许多作品孤立地、片断地、割裂历史地片面反映生活,缺乏马列主义的批判分析,一些作品一定要把贫雇农描写成‘二流子’‘不劳动’式的人物,使人看了可恨可憎。有的过多地强调了党员干部贪污、腐化、多占,作风不纯、思想不纯,夸大了党员干部的消极和黑暗的东西,而对于中共领导革命的功绩和体现的精神,则很含糊,或者没有,这是极其不正确的。有些作品,写光明与前进的东西,则如嚼破絮,枯燥寡味,在写黑暗落后的东西,倒是兴趣横生,有声有色,如反迷信的作品,几乎全部是谎诞离奇的传说,如《河伯娶妇》《关公制周仓》《周仓整观音》等等;人民剧团演出《红鞋女妖精》后,把许多小孩和勤务员吓得不敢上茅房了。”[20]《华北文艺》编辑秦兆阳提出:“旧戏在形式上都比较生动活泼,有实生活感。但是,许多剧目是反映人民所不熟习的生活和人物,是偶像化了的人物,所以非常的形式主义和公式化。越是带原始性的地方土戏,就越是比较健康、生动活泼、有实生活感、公式化程度小、较宜于表现新的现实生活,易于改造。越是较‘高级’的戏剧如平(京)剧,就越是内容反动、不健康、公式化程度高,在内容上脱离人民的实生活,在形式上公式化到了凝固化的程度,应该改掉平(京)剧,大力改革和发展地方戏”。[21]华北大学文艺学院剧团领导人罗合如则反对秦兆阳的观点,认为戏剧“不管它到了凝固化的程度与否,是可以改造的,如袍带戏适用于上层人物如曹操、周瑜等,是压迫阶级的衣冠形式。褶子与老斗衣等戏则不然,固然有捉放曹的陈宫,四进士私访时的毛朋,他们这一类的在逃跑时,在私访时的官儿们穿上褶子,但除此之外,褶子与老斗衣等要算是一般老百姓的穿着。如开饭店的宋士杰,当仆人的莫成,老薛宝,抄写墨卷的宋江,打鱼的萧恩,青风亭卖草鞋的张某等,这些并不是上层人物。不怕它凝固到什么程度,是有热力来溶解它的”。[22]

(三)关于戏剧改革的方式方法

戏剧家张国础提出:被统治阶级歪曲了历史真象的戏如《曾国藩打南京》《施公案》等,不但要在台词方面进行修改,必须用新的历史观点彻底改造。“曾国藩等的汉奸面目应当揭穿,正义的农民起义应当表扬。要“推陈出新”,创造新的历史剧代替旧的东西。各个上演剧团都有义务将每出戏中含有提倡封建压迫,奴隶教育,提倡迷信、提出淫乱享乐色情的部分,检举出来,进行修改。对每一个剧的演出,都应当是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就是比较好的节目里边含有封建迷信低级淫荡的词句与场面也应当删掉或修改,不能因为是较好的便不管不问,这一类的戏只要稍加修改便可成为较好的节目了”[23]。《华北文艺》编辑秦兆阳提出,应以改造地方戏为主,待得到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以后,再进一步改造平(京)剧。[24]山东省立剧院教师刘念渠认为:“要把编写新内容的剧本、如何创造新的演出形式及改造旧艺人结合起来,这个问题有了合理的解决,才可以达到推陈出新。首先要打破程式化的桎梏,不使新内容被这种桎梏所妨碍或伤害,这就是推陈。在批判的吸收和运用旧剧的某些部分与不断的扩大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就是出新。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条是从秧歌到新秧歌剧到《白毛女》的道路,一条是由平(京)剧到新平(京)剧的道路。将广大劳动人民做为真正主角来表现。改造旧剧,应该先从改造艺人入手,要进一步的使旧艺人成为一个新艺人,与群众结合,向群众学习”[25]。华北大学剧团领导人罗合如则认为:“一切旧戏都是应当改造的,笼统地说先改造地方戏,然后再改造平(京)剧,或说以改造地方戏为主,都是不大适合的。主观地规定以什么戏为主,便会脱离群众。地方戏的剧团可以搞地方戏,搞平(京)剧的团体可以从事平(京)剧的改造,它应以平(京)剧为主,但也得参考研究地方戏”[26]。戏剧家王克锦认为:旧剧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但它有悠久的历史,不能否认其有一定的价值。我们改造旧剧的目的,是要把它从封建毒害中解放出来,为人民大众服务。我们如不能正确认识旧剧的历史价值,就不能提出旧剧的发展方向问题,所以建设新歌剧既不是“舶来”,又不是凭空“创造”,基本上要接收历史遗产[27]。

三、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及其经验

(一)“有计划有步骤改革”路径的提出

华北的戏剧改革是在中央工委和中共中央指导下,在中共华北局直接领导下进行的。1948年11月23日,具有中共中央机关报职能的《人民日报》发表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剧改革工作》的专论,提出要有计划、有系统地、比较大规模地进行旧剧改革,为戏剧改革工作制定了基本方针。首先,专论提出了戏剧改革的必要性,指出:“虽然对平(京)剧及其他旧剧进行了若干改革,但传播毒素的旧剧仍在一些地方上演,是不符合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的,这种情况必须要加以改变。随着大城市相继解放,旧剧改革的任务更急迫地摆在面前,需要认真解决。虽然在解放区,产生了《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等新平(京)剧,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仍然没有根本解决旧剧改革的问题”[28]。其次,专论指出:着手改革旧剧,“首先必须对于旧剧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主张不对戏剧进行改革,任其上演,是错误的,主张一律禁止,这也是错误的,对旧剧不问不闻,任其自生自灭也是错误的。因此改造旧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想斗争。对于旧剧只能采取积极改革的方针,在这里,任何单纯行政命令或急性病都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应该有计划、有系统地、比较大规模地进行旧剧改革”[29]。

(二)审查剧目

华北地区戏剧改革,首先是从审查剧目着手的。审查标准就是看其是否有利于人民,是否符合人民的观点,对人民有利的则加以发扬和推广,对人民利多害少的,则加以修改,去弊取利;对人民绝对有害的,加以禁演,对人民害多利少的,则进行大幅度修改。对于戏剧审查,根据《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剧改革工作》专论,分为有利、有害与无害三大类:第一,有利部分,分3种:第一种为表现反封建、反压迫、反剥削、反贪官污吏、反迷信的戏,如《反徐州》《打渔杀家》等;第二种为歌颂民族气节、民族英雄的戏,如《苏武牧羊》《史可法守扬州》等;第三种为歌颂婚善行义举、婚姻自主、勤俭起家等戏。[30]第二,无害部分,包括反映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的戏,如《群英会》《肃何月夜追韩信》等。第三,有害的部分,分2种,一种是提倡封建压迫、奴隶道德的戏,如《九更天》《翠屏山》等,第二种为淫乱享乐与色情的戏,如《游龙戏凤》《醉酒》等。如:高调是冀鲁豫最流行的一种地方戏。初步审查过的151出戏中有利部分的占15出,无害部分的49出,提倡封建压迫奴隶道德,淫乱享乐色情和迷信的85出,准许上演的64出。[31]

(三)健全机构

为加强对戏剧改革工作的领导,华北人民政府在教育部内成立了华北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主要职能是主持华北戏剧改革工作,任命马彦祥为主任,杨绍萱、贺缘汀、陈荒煤、周巍峙、丁里、阿甲等为委员。下分编审、研究、联络3个小组,会址设在石家庄市。[32]该委员会由华北局宣传部领导,在华北局宣传部副部长周扬领导下撰写了一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剧改革工作》的文章,以专论的形式,发表在华北《人民日报》上。作为党对戏曲工作带有指导性的一篇重要文章。同时,石家庄等大城市也成立了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后改为文艺工作委员会,具体领导戏剧改革工作,各县也建立了相关的领导机构。

在戏剧改革过程中,华北平(京)剧院发挥了引导和带动作用,华北平(京)剧院前身是延安平(京)剧研究院,1947年春离开延安,由华北联合大学领导到达河北束鹿,改称华北平(京)剧院,石家庄解放后,进驻石家庄市区。毛泽东为该院成立题词“推陈出新”,为戏剧改革确立了长远的发展方针。首任院长由时任中央党校教务主任刘芝明兼任。主要创作、演出人员有阿甲、罗合如、魏静生、任桂林等。

(四)对艺人进行改造教育

觉悟决定着方向,决定着动力,决定着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对自身的正确认知和对新政权及人民观点的认同,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直接决定着戏剧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因为认知和认同能产生强大的内生动力,能够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维新政权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强大动力。戏剧是由人创作和演出并由人来欣赏的,人们欣赏戏剧从中得到享受、知识和教育。因此,戏剧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人,关键在于创作和演出人员能否解决为谁演、演什么、为什么演的问题。华北的戏剧改革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首先从对艺人的改造教育入手。

在戏剧改革过程中,在华北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和各级戏剧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加强了对艺人的改造和教育,如石家庄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梦庚同志和电影戏剧专家崔嵬同志亲自到石家庄的剧社给艺人们上政治课。各地还采取召开文艺座谈会、补习班等方式,对艺人们进行教育,如天津解放后,就举办了3期有1 400多人参加的学习班,启发提高艺人的觉悟,使他们自觉为人民服务,为新社会服务的观念。[33]戏剧改革委员会成员崔嵬、马彦祥、阿甲等都给艺人们讲过课,向他们宣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和“推陈出新”的方针,提高艺人的思想认识,分清好戏、坏戏,认清精华、糟粕,有组织有计划地改戏。并且帮助修改剧本,进行“消毒”工作。[34]对艺人的改造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也是戏剧改革的重要方面,这种改造是全方位的,主要集中在世界观、价值导向和对新政权的自觉认同上。使艺人由名利的追逐者,转变为自觉为新社会,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新社会戏剧工作者。使他们对自身使命和中共路线方针政策、新政权、新民主主义纲领有正确而清醒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并变为内生动力,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是戏剧改革的重要方面和重要一环。对艺人的改造和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从而促进了戏剧改革的取得成功。

(五)戏剧改革的成就和影响

通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华北的戏剧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得到了中共中央的肯定。戏剧工作者自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到田野、农村、工厂、部队,向农民、战士、工人学习,体验他们的生活,发现他们的价值,学习他们的语言,并将这些融入到戏剧的创作和演出过程之中”[35]。

石家庄著名演员刘砚芳为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与华北平(京)剧院薛恩厚合作,“根据希腊寓言故事《农夫与蛇》创作出《斩草除根》,以及根据现实生活创作的《神水害》《潘老保进城》等,对于宣传发动和教育群众,发挥了积极作用”[36]。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后,阿甲和任桂林创作了《进长安》,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赞誉,“著名演员梅兰芳看后,认为这个戏内容好,是出好戏”[37]。在剧团审改和大学习的基础上,各剧团积极地排演了一批新戏,计有:“《兄妹开荒》《白毛女》《三打祝家庄》《闯王进京》《反南阳》《陈胜王》《河伯娶妇》《九尾狐》《正气图》等。还有剧团自编自演的剧目如:丝弦剧团的《农民服务所》《农民与蛇》”等。[38]华北平(京)剧院新编了许多的剧本,如“《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河伯娶妇》《四劝》《中山狼》《进长安》《红娘子》等,还改编了一些旧剧本,如《十一郎》《坐楼杀惜》”[39]等。这些新戏和改编后的戏在多次的演出中博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四劝》在华北大学演出后,师生们反映:“这种有意义的真实的戏,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果在城市里演出,可以沟通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使城市人民了解土地改革后的农村情况”。[40]这些戏在石家庄演出后,干部工人们都反映:“过去我就不爱看旧戏,因为我看不懂,那里边也没有我们的事,但我这次看了《红巾起义》等新戏,我一直看完真痛快,都说的是穷人翻身的事,希望你们多给我们演几次吧”“你们的新戏,比过去进了一大步,不但有教育意义,而且有了主角,也没有那些罗嗦场子了,有吸引力,看了一遍还想看”。[41]冀中军分区司令员孙毅将军,看到石家庄“丝弦大王”刘魁显的《调寇》后,赞不绝口,亲笔书写了“布景合理幕幕引人入胜,剧情紧凑场场动人心弦”的锦旗赠送给丝弦剧社。[42]1948年丝弦剧社“在中山路人民礼堂(解放前叫建国堂)为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专场演出了《九件衣》,中央首长陪同陈先生观看了演出”[43]。1948年6月,华北平剧院和石家庄戏剧工作者赴西柏坡为中央领导演出了《打渔杀家》等节目,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都观看了演出,并给于赞扬和鼓励。1948年底,石家庄革新剧社在西柏坡为中央领导演出改革后的《法门寺》《春秋配》《孔雀东南飞》《三打祝家庄》《空城计》《四进士》等剧目,演出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曾经到后台亲切接见演员。1949年3月,华北平(京)剧院和石家庄革新剧社的演员张梦庚,任桂林、阿甲、杨素芬、郑玉华、郭志祥、王占魁等共20余人赴西柏坡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演出,除了第一次演过的剧目外,还演了平(京)剧《宋江》、《进长安》等,丝弦《闯王进京四十天》、《陈胜王》等,受到了大会代表的欢迎。[44]

四、对当前戏剧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新时代、新时期,戏剧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并不能改变戏剧的重要作用。戏剧若想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戏剧现代化的问题,其实就是适应时代的问题,如何实现戏剧现代化,是一个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要对戏剧的内容、程式、音乐、服装等进行全面改革,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人们欣赏口味的变化,当今的戏剧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对戏剧的兴趣越来越小,戏剧对人们的吸引力减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呈下滑态势,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西柏坡时期华北的戏剧改革的经验中汲取营养,不断促进戏剧的改革和发展。

当前,在戏剧创作演出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45]

解决当前戏剧存在的问题,推进戏剧的改革和发展,戏剧工作者必须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46]的要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47]不论是戏剧创作还是演出,都要能正确的反映历史、反映现实、反映生活,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吸取营养,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反映现实生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之当世、传之后人”[48]的戏剧作品。

戏剧工作者还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要明白为谁创作和演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49]的要求来进行创作和演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戏剧工作者应该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稳得住心神,敢于抵制浮夸和低俗媚以及向见利忘义行为。自觉“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50]戏剧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就不会有戏剧的创新与发展,戏剧工作者就要把改革创新作为生命,贯穿到戏剧创作演出的全过程,提高原创力上,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等,让戏剧作品更加引人入胜。创作出了一批有文化内涵、精神高度、艺术价值戏剧作品。

[1][2][8][12]刘谷.晋察冀革命艺术发展史[M].北京:中央戏剧出版社,2007:120,121,620,604.

[3]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22.

[4]毛泽东文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25-326.

[5]郝月长.八路军文艺兵忆为毛泽东唱平(京)剧:主席不时叫好[N].解放军报,2013-12-16.

[6]王荣丽,李海明.西柏坡纪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329.

[7]李明华,王荣丽.周恩来关于部队文化任务的谈话,西柏坡档案[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285.

[9][10]李明华,王荣丽.西柏坡档案[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448,448,289,507.

[11]冀中十一地委关于开展群众文艺运动的意见[N].人民日报,1949-02-16.

[13][21][24]秦兆阳.谈改革旧剧[N].人民日报,1949-05-11.

[14]梦庚.旧剧工作中的几个问题[N].人民日报,1948-12-20.

[15][20]阮章竞.群众文艺创作上的几个问题[N].人民日报,1949-01-09.

[16][23][31]张国础.初步审查地方剧的几点体验[N].人民日报,1949-02-01.

[17][22][26]罗合如.平(京)剧“难以改造”吗?[N].人民日报,1949-05-25.

[18]阿荃.对改革旧戏问题的商榷[N].人民日报,1948-12-24.

[19][27]王克锦.对改造旧剧工作的建议,关于旧剧改革问题的讨论[N].人民日报,1949-01-03.

[25]刘念渠.改革旧剧是为了创造新歌剧[N].人民日报,1949-05-17.

[28][29][30]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剧改革工作[N].人民日报,1948-11-13.

[32]华北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成立[N].人民日报,1948-11-11.

[33]冀中十一地委关于开展群众文艺运动的意见[N].人民日报,1949-02-16.

[34][38]齐修林.从延安到石家庄:河北省政协文史委《河北文史资料全书(石家庄卷.下)》.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1788-1792,1788-1792.

[35]萧三.坚决执行文艺为工农兵的方针,谈由城市入乡村,又由乡村入城市的种种[N].人民日报,1949-04-01.

[36]刘砚芳.战火未熄花先开[M].艺苑漫谈,1997:85-87.

[37]任桂林.石家庄解放初期的文化工作[A].河北文史资料全书(石家庄卷.下)[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1781-1787.

[39]青野.华北联合大学在束鹿县办校纪实[A].河北文史资料全书·石家庄卷(下)[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1524-1528.

[40][41]如何改革旧剧?从华北平(京)剧院在石家庄的演出起说[N].人民日报,1949-05-14.

[42][43].刘砚芳.战火未熄花先开[A].艺苑漫谈[M].1997:85-87.

[44]唐佩文.两上西柏坡为中央领导演出河北省历史文化全书(石家庄卷.下)[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1843-1845.

[45][46][47]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1-16.

[48][49][50]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1.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Drama Reform during Xibaipo Period

Zhou Meijuan1,Chen Ping2,Kong Lingchun1

(1.The United Front and Culture Actuarial-oriented Department,Shijiazhuang Municipal Party School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hijiazhuang 050051,China;2.Shijiazhuang Institute of Art,Shijiazhuang 050000,China)

During the Xibaipo period,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ramatic reform of north China,MAO zedong,zhou enlai,liu shaoqi and other central leading comrades have made important instructions,Huabei bureau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irectly led the north China drama reform work.Huabei bureau mouthpiece and People's Daily which exercis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central organ published the planned and systematic reforming old drama work monographs,as north China drama reform guidance document.North China drama reform taken to establish institutions,educate and reform the old artists,review plays,create new play,etc measures,had made great achievement,creat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reform of drama in the early days after foundation,provided the useful experience.North China drama reform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has a great guiding role and value to implement th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important instructions about the work of literature and art,drama of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Xibaipo,the communist party of north China,the old theatre,drama reform,innovation

D231;I23

A

1673-1573(2017)02-0005-07

2017-01-24

周美娟(1982-),女,河北石家庄人,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统战与文化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历史文化;陈平(1962-),男,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市艺术研究所高级编导,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研究方向为戏剧文化、红色文化;孔令春(1965-),男,河北玉田人,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统战与文化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历史文化。

book=7,ebook=12

许永兵

●文化与新闻传播研究

猜你喜欢
华北石家庄戏剧
石家庄晓进机械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有趣的戏剧课
华北玉米市场将进入筑底期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梁丛
Literature Review on Context Translation Mode
Review on Register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石家庄衡水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