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贾平凹的散文美学观

2017-02-23 18:04管媛媛
关键词:真性情平常心贾平凹

管媛媛

(陕西理工大学 文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论析贾平凹的散文美学观

管媛媛

(陕西理工大学 文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在我国众多的文学作品中,贾平凹的散文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吸引了广大群众的目光。贾平凹凭借自身强烈的创造热情,写出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对自己的审美方式和观念进行调整,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散文美学观念。贾平凹的散文清新灵秀,为中国文坛树立了一支独特的旗帜,为我国散文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贾平凹;散文;美学观

贾平凹在作为我国杰出的小说家的同时也是一名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用文字将它描述出来的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中充分地描写了对真善美的渴求。贾平凹的散文评价自身清新自然的写作文风,在较好地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作者自身较为独特的散文美学观,为当时散文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 注重真性情

散文“是一种侧重于表述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它对于客观社会生活的再现,也往往反射或融合于对主观感情的表现中间,它主要是从内心深处进发出来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1]84-87在进行散文的写作时,要将作者的思想感情一直贯穿在整篇文章中,作者要满怀情感地进行文章的创作,将情感凝聚在笔端,让情感逐渐体现在文章中。注重真性情,是贾平凹比较突出的一个散文美学观,散文抒发的情感要真实,不做作,这是贾平凹一而再再而三所强调的观点。如果想要写好散文,散文的内容一定要是作者对生命的真实感悟,蕴含作者真实的思想感情。贾平凹在《浅谈儿童文学中散文的创作》这篇文章里,对“真性情”的定义展开了详细的叙述:从散文的根本原因上来看,如果在散文的创作过程中没有蕴含真实的情感,散文就等同于没有存在一样。散文不是通过内容引起人们的注意,也不是通过塑造成功的人物形象引人注目,而是通过对人的思想以及情感上的启发而获得成功。

根据以上种种原因,贾平凹将“真性情”当作评判现代散文优秀程度的主要标准,他认为,在散文中含有大量的“呵”字以及感叹符号,看起来十分虚伪的感情并不是真性情。真性情指的是作者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的认识,是作者的思想与其他意识相互摩擦而产生的火花。只有摒弃那些虚假做作的因素,在写作中融入真实的情感,才能有效地推动散文的发展和进步。贾平凹通过自己优秀但是不平庸的创作展现出了他对这种艺术的追求,在他的散文中无一处不表达着他对生活的那种真实的热情,也真实地表达了他在社会中那种超然洒脱的处世态度。一方面,他总是那样真实地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另一方面,他也真实地表达了自己对美的沦失所产生的抑郁之情。贾平凹从来都是真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喜恶,在《梦》这篇文章中,他甚至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在梦里所发生的事情。有的时候,他也在文章中写一些在外人看来十分羞涩的私房话,《母亲》就是十分典型的一篇文章,贾平凹将自己对妻子和女儿的爱护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

贾平凹认为,散文需要作者丝毫不对自己的情感加以掩饰,在某些时候还要对自己的情感进行剖析。他曾经提到过很多次,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散文家或者是作家,如果文章中没有包含对人生或是对社会的体验中所蕴含的情感,就算文字简洁、写作技巧较为熟练,也不会取得成功。目前,大部分作家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在文章中都会下意识地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在文章中多少会显露出“自我意识”,导致文章显得有些矫情。对于贾平凹来说,他认为,作家是一种工匠,写文章就像是做手艺活一样,劳动既能够让别人感到快乐,也能让自己感到快乐。

二、推崇平常心

推崇平常心,这是贾平凹创作时比较注重的另一个散文美学观。极力扩展散文越走越窄的路子,真正地注入现代意识和大的境界,实行改造,摈弃职业散文家,多让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学者来写散文。作伪、迂腐、琐碎是至今散文的大病。[2]在目前的散文创作中,比较难得的是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具有一颗平常心,如果作者在创作散文的时候能够具有一颗平常心,就能够使散文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平常心的含义就是要注重在平时的生活中所获得的各个方面的体验,不刻意去追求某一方面,尤其要尽量避免因为这种追求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使整个人呈现出一种无欲无求、平静祥和的处世态度。从禅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心性本身是良善、清净的,但是由于受到金钱、权利等方面欲望的污染,才陷入了矛盾与痛苦之中,当人能够去除掉杂念,用平常的态度去看待和接受生活,就能够找回原本失去的自我。

贾平凹曾经说过,平常心是人所拥有的最基本的东西,但是作家在写文的时候却常常忽略这一点。注重平常心,能够让人静下心来去感受和体验生活,在写作的过程中尽量地消除紧张心理,散文在以真实的情感表达作为基础后,不要对作品再产生过多的要求,不要妄想用自己的作品去影响世界,也不要在作品中为自己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要将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在看到人生的美好或看到人生的残酷而在这美好和残缺中充满自己作为人的一种享受,这便产生了艺术。决心要写出一篇“像散文”的文章,最后写出的文章却与散文相去甚远,这都是受到“像”的影响,作者没有将自己真实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贾平凹认为,写文章应该具有平常心,将写文章当成一种“业”,“业”本身虽然有高低之分,但是他们在本质上却并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对自然、社会甚至是宇宙进行体验的途径。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描写出来,这样所写出的文章才是比较优秀的文章,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正是这种美学观念的指引,贾平凹写出了很多优秀的散文作品,例如《自在篇》《一位作家》等优秀的文章,都是通过“平常心”的态度,用一般人的角度去认识和看待这个世界,对人的心灵产生深远的影响,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将平常心运用到散文写作中的最好方法就是努力克服情绪上的焦虑,能耐得住寂寞,这样才能达到一种既平常又深奥的艺术境界。

三、推行大散文

当散文在中国并不是特别流行的时候,贾平凹创办了《美文》杂志,并推行“大散文”的旗号。他做出这种举动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对当时国内散文界的风气进行批判。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自身文风的转变。如果以“大病”为界限的话,“山石”“明月”可谓是他前期散文的形象写照,清纯秀美,坦率真诚,沉醉于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生之美,艺术之美,极力追摹和讴歌之。[3]但是,随着他年龄的增加,生活阅历越来越丰富,对生活的感触越来越多,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和渴望,贾平凹对自己曾经很喜欢的“山石”“明月”式的散文风格进行了批评。不能再用从前那种缺乏力度的笔调来写文章了,虽然柔软的笔调能够给人一种优美的情感体验,但是时间一长,人们就对这种风格厌倦了。他开始逐渐地认识到,如果盲目地追求文笔的优雅,被意境和诗意等细小的方面所局限,散文必然只会退化而不会进化。他决定突破传统的散文写作方式,并逐渐开始在散文题材范围上进行新的尝试。大散文的创作主张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但是也要认识到它是一种写作方式,是为了使散文的创作得到发展,它的根本目的是希望散文中能蕴含真实的思想感情,具有美感。

在大散文中值得现代的散文创作所借鉴的细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现实感。近些年以来,散文的题材一直都是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散文的题材涵盖范围过于狭小,多是以花草、名胜古迹为主,语言过于娇柔,而且比较琐碎,俗气,存在着很多问题。针对这一点,贾平凹早就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1989年他写完《商州三录》这篇文章之后,他曾经提到过,自己之前写过的散文存在着很多不足,他曾经尝试过拓宽散文的题材范围,使散文更契合目前的时代内容,让散文能够表现出它应该具有的力度。

过去很多人觉得,散文要表现作者的情感经历,以及社会的一些琐事,不适合表达比较严峻的社会问题。到如今,这种看法还对很多人产生影响,但是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看法。先秦诸子百家散文和“五四”到三十年代现代散文之所以是我国散文的两座高峰,就是当时大量散文表现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对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变革社会现实和人们思想观念起了重要作用。[4]45-47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真性情是散文的生命的话,那么散文的题材能否扩大到社会、时代等内容,就是决定散文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

贾平凹用自己的散文证明了散文的题材不仅仅局限于作者的情感经历,以及社会上的一些琐事的题材,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以前人们对散文的认识是错误的,不全面的。他用自己的写作方式将散文的题材扩大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对现实中人们思想意识,道德风尚乃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作强有力的表现,将锐利的目光透过种种生活表象,投向了深层的意识领域和社会领域,着力揭露了国民性的弱点。[5]在《名人》这篇文章中,揭露了目前社会上对名人的盲目崇拜的现象,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很多“名人”的名不副实,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对名人的纠缠不休的市侩气息。

其次,是史诗感,瑞士美学家沃尔无冈·凯塞尔在《语言的艺术作品》一书中指出:“全部世界在崇高的声调中的叙述叫做史诗。”[6]22-24贾平凹大力推行散文的史诗感,他十分注重对这方面的追求。在《黄土高原》等文章中。作者打破传统散文目光内视的本体结构,以阔大高远的境界,以平静而崇高的叙述声调,宏大平和的创作心态,将文章中那些表现性因素、暂时性因素、个别性因素统统过滤掉了。[7]48在阅读这篇散文的过程中,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述的世界,作者的思想和意识能够使文章更富有历史感,为散文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贾平凹将故乡的风土人情、人们的生活水平创作出良好的意境,使散文与之前相比呈现出新的面貌,一扫之间的小家碧玉风格而变为一种阳刚气概。尤其是在描写自然景色的时候,要树立更高层次的精神观念,使作品具有浓厚的史诗感。在《人病》这篇作品中,以遭受歧视的病人眼光反观世态,表现出一种悲凉的社会荒谬感觉,以优愤之心说着“人都病了”的话题,内在的韵味让人咀嚼再三。

结语

贾平凹是当代最有才华的散文家,从他开始写作以来,他也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丰富自身的文学储备,不断扩大散文写作题材的涵盖范围,努力使自己的审美观念与时代相融,从而使自己写出的作品变得越来越优秀。贾平凹的散文不管是从抒情方面来看,还是从思维模式的运用来看,都表现出了作者鲜明的艺术特性。

[1]李泽月.贾平凹散文的“寻根”意识[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7(2).

[2]徐芳.贾平凹:散文要发乎真情,但不要矫情[N]. 解放日报,2016-06-23(10).

[3]张戈.论贾平凹散文的生命意识[D].西北大学,2016.

[4]何璐璐.大智慧与小情怀——试分析比较王文泸与贾平凹的散文艺术特色[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9).

[5]郭晓玲.论贾平凹散文的思想文化内涵[D].云南师范大学,2015.

[6]张戈.论贾平凹散文的社会美[J].商洛学院学报,2015(1).

[7]徐蕊.浅议贾平凹九十年代前期散文的特点[J]. 文学教育(上),2014(6).

Class No.:I206.7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An Analysis of Jia Pingwa 's Prose Aesthetics

Guan Yuanyuan

(School of Liberal Art,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zhong, Shaanxi 723000,China)

In many Chinese literary works, Jia Pingwa's prose has a very distinctive features, attracting the attention of the public. By virtue of the strong enthusiasm he creates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literary works. On this basis, he constantly adjust his aesthetic ways and ideas of his own to form a unique aesthetic concept of prose. Jia Pingwa's prose is of fresh and beautiful nature, which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Chinese prose writing.

Jia Pingwa; prose; aesthetics

管媛媛, 在读硕士,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当代作家作品。

1672-6758(2017)07-0130-3

I206.7

A

猜你喜欢
真性情平常心贾平凹
落叶
捉鱼摸鳖的人
平常心看待民法典时代的到来
真性情为什么让人烦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以平常心看婚姻
西安这座城
菜根谭之《平常心是道》
真性情与新境界——李树喜先生诗词漫评
月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