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癫与理性
——论新时期小说中的傻子视角

2017-02-23 18:04
关键词:傻子小说

王 燕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疯癫与理性
——论新时期小说中的傻子视角

王 燕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傻子视角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叙述视角,是对正常经验和正常思维的一种疏离与叛逆。通过对“傻子”“疯子”等疯癫形象的具体剖析,探寻疯癫面具下的理性世界。首先,以叙事学为切入点,在理论上对傻子视角加以厘清和界定,剖析其在叙事学中的边缘地位;其次,结合具体文本和典型人物形象,从复调诗学、反讽诗学以及理性书写等方面,深入分析傻子视角的叙事特征与文化意义,以期进一步认识新时期小说中傻子视角的价值。

新时期小说;傻子视角;疯癫形象;叙事特征;文化意义

叙事视角是“小说家为了展开叙述或为了读者更好地审视小说的形象体系所选择的角度及由此形成的视域”,①是开启作者情感的窗口。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理论界积极地汲取西方文学的养分,打破了“文革”文学强调宏大叙事、阶级意识、突出先进人物的惯例,给“文革”之后的文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其中,新时期的小说家积极地借鉴了《喧哗与骚动》《铁皮鼓》《傻瓜吉姆佩特》等外国优秀作品,创作了《尘埃落定》《爸爸爸》《四十一炮》《透明的胡萝卜》等杰出的作品。其中,以外愚内慧的土司二少爷为叙事视角的阿来的《尘埃落定》荣获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以行动呆滞的丙崽为叙事视角的韩少功的《爸爸爸》以及以傻子来发为叙事视角的余华的《我没有自己的名字》都取得了不俗的表现。本文通过剖析大量的新时期傻子视角小说,对傻子视角的理论概念、叙事特征和文化意义进行全面、细致的解读,进一步加深人们对新时期小说中傻子视角的理解。

一、关于傻子视角

1.傻子视角的概念释义

傻子视角是叙事视角的一种,作者精心设计的傻子形象,并非单纯地为读者呈现一个医学上的病人,而是力图借助傻子独特的眼光来观察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以便自如地描绘时代变迁中的社会、历史、文化以及人性。所以,傻子视角是打开作者心窗的一把钥匙,其中渗透着作者的创作动机,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

首先,傻子视角小说是指利用“傻瓜”“疯子”等疯癫人物的独特的视角来观察这个复杂的社会,以独特的思维来反映社会变迁的小说。其次,文学作品中的傻子形象并非现实生活中的病人,而是一种浓缩了傻子的特点的艺术符号,除了具备现实疯癫人物行动呆滞、面目扭曲、语言丧失等具体特征,他们还具有更多异端的抽象品质——他们语出惊人,疯癫话语下潜藏着许多真知灼见。所以说,傻子视角蕴含着作家的创作意图和审美价值,是作家对既定社会秩序以及根深固蒂观念的质疑,甚至是一种剥离。最后,小说中的傻子常常处于被嘲讽和被欺凌的地位,具有一种不同于常人的异端色彩,这种异端色彩正是作家反叛意识的真实写照,所以傻子视角作为一种边缘化的叙事技巧,也被赋予了一种异端色调。如阿来《尘埃落定》中的傻子土司二少爷,他的预言能力与生俱来,几句疯言疯语就能道破土司家族的命运;陈少功《爸爸爸》中的丙崽,行动呆滞,其丑无比,但是生命力却极度顽强,毒药都无法结束他的生命。所以,所谓的傻子视角指的是把傻子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艺术符号,让傻子充当文本的叙述者,借助傻子纯天然的生命形态以及他们的“真知灼见”,来透视和反思现实世界。

2.傻子视角的边缘地位

在新时期的傻子视角小说创作中,“傻子”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处于社会生活的最底端,常常处于被戏耍、被欺凌的地位。另外,傻子们往往奇丑无比,同时因为身体、思维的障碍,所以他们大多具有孤僻、恐惧的特征,前者多半是先天性的,而后者多与他们在社会中的异端、边缘化的地位相关。所以,傻子这样的弱势群体,在以歌咏英雄人物为主旨的文学时代中,通常是被人们忽视的对象,而文学又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即使在文学冰河解冻的新时期,傻子、疯子等异端形象虽然得到了创作者的关注,但是这种角色的设置都以映照他人为目的,不能独自撑起整部艺术作品,这就决定了傻子视角在叙事学中的的边缘化地位。

傻子视角在叙事学中的边缘化地位,与傻子群体在社会生活中被嘲弄、欺辱的弱势处境是密切相关的。身体的障碍、思维的欠发达、语言的残缺为其与他人的沟通构成了严重的阻碍,进而使他们成为容易被集体忽略甚至被人类唾弃、戏弄的对象,而处于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的傻子们又无力反抗,所以他们大多都在规避不必要的交流和争执,从而变得孤僻、忧愁。如《罂粟之家》中的演义经常因为饥饿偷食遭到父亲的毒打,所以一直害怕天黑、害怕饥饿;《三盏灯》中的傻子扁金因为受不了村民异样的眼光,变得孤僻,最终选择了离家出走;余华《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中的来发,默默忍受村民的冷言热讽换来的却是人们变本加厉的折磨,只能慢慢地孤独终老。正是因为人们对傻子的驱逐和“封锁”,使得他们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几乎不受世俗的影响,保留着更多的人类的原始体验,所以人们对傻子的排斥和伤害实际上是对人性初状态的疏离,因此,这不仅是傻子的悲剧,更应该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二、傻子视角的叙事特征与文化意义

“对于小说来说,新颖别致的文学技巧的运用不仅能引起成功的文体革新,也能带来崭新的叙事特征和美学风貌”。②新时期的傻子视角小说以特殊群体——傻子作为故事的叙述者,新颖的视角必定会带来不一样的视野,本文通过对具体文本的分析,探寻傻子视角小说的复调诗学、反讽叙事的特征以及文化意义——复调视角下的理性世界的书写。

1.傻子视角小说的复调诗学

巴赫金认为复调就是指“几种独立平等的声音共处于一个文本中,形成叙述与思想上的复调”。③傻子视角小说的复调结构是由傻子群体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傻子不仅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而且他们的身体和智力障碍,使人们将他们视为人类的异端分子。自然,人们是不会信任异端人物的“疯言疯语”的。所以,既然作者选择了傻子叙事视角,要想取得人们的信任以及保持故事的真实性,作者或者文本中的其他角色就必须充当一个叙事角度,在读者和文本之间构建一座沟通桥梁,这便构成了两种或多种叙事视角。多种叙事角度的运用,既可以更好地沟通读者和文本,同时又可以形成多重结构。新时期的傻子视角小说选取了傻子这样的一个边缘化、弱智化的人物视角,扩大了文学的叙事张力,呈现了独特的复调叙事特征和诗学品质,为当代文坛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

多种叙事角度的运用,从而使作者可以在各种叙事空间自由地穿梭,借助不同的叙事者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形成了一种复调结构。复调结构可以以一个叙事角度为主,交叉其它叙事角度,也可以使各种叙事角度不停地转换,不同的叙事角度呈现不同的叙事世界。所以,复调结构的运用就使得一部作品有不同的叙事角度,呈现不同的叙事世界,但是所有的叙事线路最终都是为了表达同一种思想情感,这种自由交叉转换的叙述使得整部作品宛如一首优美的现代诗。如莫言的《四十一炮》便可以作为傻子视角小说复调结构的典范代表。《四十一炮》以罗小通作为叙事视角,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利用罗小通和村长、和尚、母亲、父亲等人的对话展开叙述,这种利用主人公之间的话语交叉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叙事方式,可以形成一股巨大的叙事张力。傻子叙事与作者以及其他角色的潜在叙事相平行的叙事结构,以白痴、傻子等疯癫人物作为生活的观察者,而疯傻的背后又隐藏着作者的理性思维,所以疯癫话语与文明话语结合,疯癫世界与理性世界并存,宛如一曲多重奏。

2.傻子视角小说的反讽诗学

反讽在叙事学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和地位,英国著名学者米克称反讽“是一切叙事文学乃至诗歌不可或缺的,具有普遍有效性的修辞手段”。④可见,反讽对于小说创作的重要性。如前所述,傻子视角小说中的傻子,在表现形式上他们大多都是“丑”,而前人曾经对“丑”的含义做过这样的解释,“丑是就事物或艺术品的表现形式而言的,一切有乖于常态的形式和表现都被视为丑。崇高对象的巨大、粗糙、瘦硬、稚拙,其表现形式是丑的”。⑤所以,傻子视角小说正是巧妙地利用了“丑”的审美价值功能,利用表面形式与实际价值之间的反差,在傻子与正常人之间,在文本与读者之间构建出一种距离感,揭示出傻子疯癫面具下的理性世界,形成了一种反讽效果。

反讽不同于“讽刺”,“与使用讽刺不同,作家使用反讽时避免直接表示出他对待所描写对象的态度,而是利用词句或事件与其上下文之间的差距造成反讽效果”。⑥新时期傻子视角小说中的叙事者傻子的“丑”浑然天成,不仅是傻子的外在形体特征是“丑”的,而且,傻子的心智、情感、思维等的发展都受到了一定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一直都处于稚幼、单纯的状态,他们呈现出的荒诞的行动、语言潜在地隐藏着对社会更真实的看法,更能代表人类生命的最初体验。如阿来的《尘埃落定》通过傻子土司二少爷的“疯傻”行为——对金钱、权利、地位的淡然,来对比突出土司家族的人们对权势的欲望,人们只知道土司二少爷是个白痴,却看不透他的傻是一种大智若愚,是一种维持家族兴旺的智慧,更是一种更为丰富的生命状态。傻子们的行动、言语看似荒诞,实则背后藏刀,透过他们的眼睛,可以看到人性中的无限欲望和贪婪等劣根性,形成了强烈的反讽效果。新时期的傻子视角小说,通过对异端人物“傻子”的描写,透过他们超常的视角和眼光,还原了世间万事万物的本相。

3.疯癫视野下的理性书写

“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事者观察故事中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⑦法国学者热奈特把叙事视角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三种类型,新时期的傻子视角小说,通常以“傻子”作为小说的叙事者,而“傻子”又往往是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这便形成一种“内聚焦”。这种叙事视角会受到角色身份的限制,不能直接叙述其他角色所知道的内容,为了保持整部文学作品的系统性以及连贯性,还必须使作者参与其中,或让其他视角对傻子视角进行补充和完善,以便客观地凸显它的真实性。所以,疯傻只是一个面具,其实质包含着深刻的寓意。

在余华的作品《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中,主人公来发是一个有自己的名字却从不被人记得的“白痴”。无论人们叫他什么名字他都一一点头答应,这种行为看似痴傻,但是只要认真研读文章就不难发现,他所忍受的一切都是在努力博取他者的同情和怜悯,以规避更大的伤害。而这一切似乎无济于事,只有陈先生会主动站出来为他主持公道,陈先生的善良就像一面镜子映出了社会的冷漠。作者特定设置了这样的一个人物——作者心声以及小说主旨的表达者,正如陈先生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来发他也有,这里的名字与来发的悲惨命运结合在一起,更像是一种人格的象征。来发这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了规避人们的嘲弄可以忍受人们胡乱给他起名字的羞辱,直到狠心的人们夺走了与他相依为命的黄狗。所以说,其实来发并不傻,他的一切忍从都源于社会底层人物的无力感,他深知自己的处境,懂得以强力抵抗强力会带来更不堪的结局,所以忍从对于来发并不是懦弱的表现,反而是一种生存的哲学。来发最后的清醒,揭示了在这样的一个疯癫视角下,潜藏着人类生存的无奈与智慧,其中透露出的世人的冷漠,值得我们深思。

“当任何一种正常的叙述在作家所要阐发的境界里都显得苍白的时候,作家需要一个更适合的‘面具’来表现生活”。⑧在新时期的傻子视角小说中,傻子除了作为一个新鲜、灵动的视角,还扮演着作者言说者的角色,乃至可以说是一个戴着面具的作者,这都是源于傻子的自由——受世俗、权势的影响小,所以傻子的言说更加自由,成为了真理的代言人。因而,我们要想深入地理解新时期的傻子视角小说,以及要想深入地探究傻子视角的审美特征和社会意义,就必须着重分析在它疯癫视野下的隐藏着的理性世界。

结语

叙事视角对于小说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它是透视文本的窗口。新时期傻子视角小说的独特视角,带来了独特的叙事特征,具有浓厚的文学意味。首先,限制性叙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作者、叙述者的直接干预,但是间接干预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这就会形成两层甚至多层叙述,这时候就需要读者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才能把握文本的中心意旨;其次,通过疯癫人物的悲哀命运以及他们的坦诚、善良,来映照世间的黑暗与冷漠,形成了强烈的反讽效果;最后,我们可以用法国著名思想家福柯的《疯癫与文明》中的理论来概括傻子视角小说的文化意义:“疯癫第一个人性的构成和底线,疯癫比理性更接近真理……更能揭示出现实世界的真理,也更能深刻地反映现实世界”。⑨总之,新时期傻子视角小说的出现和发展,打破了传统的以社会意识为主题框架的束缚,为文坛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值得我们继续深入地研究。

注释

① 李建军:《小说修辞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05页。

② 沈杏培:《童眸里的世界——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③ 赵毅衡:《叙述形式的文化意义》[M],《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第4期,第17页。

④(英)D·C·米克:《论反讽》[M],周发祥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2年,第47页。

⑤ 刘叔成、夏之放等:《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73页。

⑥(英)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M],华明等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0页。

⑦童炳庆:《文学理论教程》[M],2008年,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49页。

⑧⑨谢家禄:《新时期以来小说中傻子视角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1]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刘叔成、夏之放,等.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3]韩少功.北门口预言[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

[4]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5]汉斯·罗伯特·耀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M].顾建光,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Class No.:I206.7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Fool Narrative Perspective Used in New-era Novels

Wang Yan

(School of Liberal Art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7,China)

Fool perspective is a very personal narrative perspective, which is taken as an alienation and rebellion to the normal experience and thinking of a man. Through analyzing "fool", "madman" and other crazy images, we try to explore the rational world. Taking narrativ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we clarify and define the fool's perspective in narratology. And in light of the specific text and the typical characters, we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fool's narrative perspective from polyphonic poetics, ironic poetics and rational writing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fool perspective.

novels of the new era;fool perspective; madness image; narrative feature; cultural significance

王燕,在读硕士,南京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1672-6758(2017)07-0133-4

I206.7

A

猜你喜欢
傻子小说
降龙骑士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大傻子”
谁杀死了傻子
富家傻子
勤能补拙是骗傻子的
明代围棋与小说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
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