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百年孤独》的循环叙事

2017-02-23 21:19韩方方
文教资料 2016年27期
关键词:循环百年孤独时间

韩方方

摘    要: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讲述了布恩蒂亚家族七代的故事和他们生活的马贡多小镇从开辟、发展、繁荣到衰亡的百年故事,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的叙事结构。循环叙事渗透在小说的叙事方式、整体结构和家族命运等方面。小说以循环叙事结构影射了现实拉丁美洲的百年苦难历程。

关键词: 《百年孤独 》    循环    时间    结构    命运

20世纪的后半叶被称为是拉丁美洲的文学时代,略萨说过:执当今世界文学之牛耳者,乃拉丁美洲的作家[1]。拉丁美洲文学的崛起被称为爆炸,其中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就是拉美作家中赢得最广泛声誉的一个。他在《百年孤独 》中讲述了马孔多小镇的第一代创始人布恩迪亚和妻子乌苏拉在一块空地上建立了伊甸园式的马孔多及以后这个家族逐渐兴盛、衰败,最后一夜之间消失的百年故事,形成一种循环往复的叙事结构,循环叙事渗透在小说的叙事方式、整体结构、家族命运等方面。小说以循环的叙事结构对社会进行隐喻式描绘,展现百余年间拉美宏大的社会历史生活全貌,揭示拉丁美洲的孤独,展示作家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忧虑。

一、时间的循环

法国学者塔迪埃在《普鲁斯特和小说》说:时间的形式处于小说艺术的顶峰,在作品中重新创造时间,这是小说的特权,也是想象力的胜利[2]。

《百年孤独》的第一句话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它隐含的时间维度:“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连诺上校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3]这一句不仅是展开小说的初始情节,而且容纳了现在、过去、未来三个时间维度。叙事者站在讲故事的“现在”时间,讲述的是“许多年之后”,未来发生的事情即预叙,我们知道将来会有一件事情发生,有一个上校要被执行死刑;然后转而讲述往事:童年见识冰块的事件,即倒叙。 预叙的功能是提前把将来事情先写下来,预告故事的大致结果。倒叙的功能是回忆往事,是对从前的重新认识。所以,百年孤独的叙事者选择了一个不确定的现在,既能指向未来,又能回溯过去,把三个时间维度都包容在小说的第一句话中了。这样的开头显示出小说中的马孔多小镇及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沧桑感,甚至写出了整个拉丁美洲百年历史的纵深感和连绵感。

陈众议在《拉美当代小说流派》中指出:“这是一种既可以顾后,又能瞻前的循环往返的叙事形式,小说中几乎每一个故事往往都从结局开始,再由结局回到相应的过去和初始,然后再循环展开,最终构成首尾相连的封闭圆圈。”[4]

二、结构的循环

《百年孤独》有一个清晰的故事主线,马孔多镇的历史:从创立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到兴旺,最后衰败和灭亡;布恩迪亚家族的发展也有一条清晰的直线:从第一代到最后一代,经过一个轮回,最后和他们生活的马孔多镇一样,被飓风卷走,家族消失灭亡。

这是小说中直线型的故事时序。按照叙事学的观点,一部叙事作品必然存在两种时间—— 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叙事时间是指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与之相对应的是故事时序与叙事时序。故事时序是被讲述故事的自然时间顺序,故事时序是固定不变的[5]。叙事者在讲述《百年孤独》的故事的时候,用了一个循环的结构来呈现。小说的结构是划分为二十个大的段落,作者不标出章节,而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

小说的前十章的主要人物奥雷良诺· 布恩地亚与后十章的主要人物奥雷连诺第二的生平。

从故事时间的角度来讲,前十章主要讲述了:奥雷连诺上校出生前父母的故事——奧雷连诺上校童年、少年时期的故事——奥雷连诺上校成年和结婚时期的故事——国内战争时期的故事——战争结束及晚年至死的故事。从叙事时序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章是从国内战争时期开始的,继而描写对于将来来说是过去、对于故事时间来说是开始的奥雷良诺童年时期的事;第二章描写了奥雷连诺上校出生前父母的故事;第三章又转而描述对于过去是将来,奥雷连诺上校成年及结婚时期的故事……

小说的后十章主要人物是奥雷连诺第二。小说的第十章又以与作品的第一句话相类似的预言作为开头“若干年之后,当他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时候,奥雷良诺第二一定会记得六月份一个淫雨连绵的下午,他踏进房去看他头生儿子时的情景”[3]。这个预言将第十章至第十七章的内容圈了起来。这也是将来的事,接下来作家又是转而描写奥雷连诺第二小时候的事;继而青年时期;然后预叙奥雷连诺第二死后及马孔多的毁灭;转而闪回奥雷连诺第二结婚和马孔多经济繁荣至大罢工时期。

小说的章节在内容上不停地循环和闪回。前十章以貌似主角的人物奥雷良诺上校为中心,其他人物的行动总是不断地被倒着插进来,作者一会儿带着我们回到了遥远的过去,给我们讲述现在的家庭的史前故事,一会儿又把我们拉回“现在”,甚至推到遥远的 “未来”。 奥雷连诺上校只是作品中表面上的线索式人物,和后十章主角奥雷连诺第二一起连接起作品中两个较大的圆圈或循环。在这两个较大的循环中存在许多大大小小的连环套式的循环,比如:第一部分中奥雷良诺上校的行为中插入了吉卜赛人的几次到来和发明,墨尔基阿德斯和他传说中的死亡等事件。第二部分人物较多,奥雷良诺第二的行为中插入了阿卡迪奥第二开挖航道、狂欢节大屠杀、香蕉工人大罢工与政府的镇压、连续下了近五年的暴雨、乌苏拉的去世等纷繁杂乱的事件。

它们从预叙、倒叙和闪回中产生,不断打断线性叙述的链条,使作品的结构呈现出循环往复状态。

三、命运的循环

《百年孤独》的循环叙事还表现为布恩地亚家族的历史、人名、性格、职业的重复和轮回。

从第一代老布恩蒂亚与乌苏拉怕生出带猪尾巴的孩子,到第七代奥雷连诺与阿玛兰塔·乌苏拉生出带猪尾巴的婴儿,这刚好完成一个循环。小说共有二十个段落,前十个段落与后十个段落刚好呼应,这样的结构安排显示出布恩蒂亚家族命运的循环。

布恩地亚一代又一代的人名是重复的,家族中共有5个阿卡迪奥、22个奥雷良诺和3个雷梅苔丝,家族中最后一位女性阿玛兰塔· 乌苏拉则继承了两位最有影响的先辈—— 乌苏拉和阿玛兰塔的名字。

但有一条规律可以遵循,就是所有的阿卡迪奥们都遵循一种行为方式,都是一样的性格,所有的奥雷连诺们则遵循另一种,两类人绝不会混淆。所有奥雷良诺都孤僻,可是思维敏锐;所有阿卡迪奥都感情冲动而富有闯荡精神,却落个不幸的结局。兄弟俩是截然相反的两种人,而且是天生的。老大是有着可怕的动物性精力的人,是沉溺酒色的纵欲主义者,而弟弟奥雷连诺则是有理性的谦谦君子,头脑清醒,善于思考,是成大事的人。

由于他们重复的性格,家族的人所从事的职业也是循环的,当阿卡迪奥第二与其祖先布恩地亚一样想清理河床、开辟航道時,乌苏拉叫嚷道: “时间就好像在转圈儿似的,咱们又回到了开始的时候。”[3]老布恩蒂亚受到梅尔加德斯的影响,沉浸于炼金术中。第二代奥雷连诺也喜欢钻研炼金术,从沉浸于炼制金鱼,到成为起义的领袖,出生入死,转战南北,最后又回到从前: 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反复地炼制金鱼,熔掉再炼,炼成之后再熔化,反反复复,陷入自己编织的恶性循环中,活在永无止境的循环往复之中。

四、循环的寓意

马尔克斯通过循环的叙述架构全篇,无论是整个家族还是个体人物都生活在封闭的圈中。小到家族每一个成员行为的重复循环,大到家族七代成员行为、性格、职业的循环重复,以及家族和整个马孔多从无到无的循环重复。

《百年孤独》不仅反映了布恩地亚家族从创立到兴旺到衰落直至毁灭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加西亚· 马尔克斯通过艺术想象把哥伦比亚、拉丁美洲、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浓缩在马孔多之中,表现出对祖国、对拉美大陆、对人类命运的关心。正如马尔克斯本人所言:“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翻版。”[6]小说故事发生的年代正好是哥伦比亚挣脱殖民枷锁获得独立前后。作品中孤独闭塞的马贡多小镇就是现实中拉丁美洲的缩影。外来殖民者的入侵和掠夺使得原本安宁的拉美人民不知所措,与外界的接触让他们更为惶恐不安,从心理层面陷入孤独的阴影中,孤独与闭塞成了民族发展的严重障碍。

马尔克斯不愧为魔幻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通过构造 《百年孤独》循环结构象征拉美社会的孤独命运,喻示着拉美绝对不能在孤独闭塞的路上继续下去。孤独导致封闭,孤独妨碍交流,作者写马孔多的封闭和孤独是为了呼唤拉丁美洲的团结,希望拉丁美洲走出封闭和孤独。孤独还导致了马孔多的毁灭,希望拉丁美洲能吸取马孔多的教训,认清现状,团结起来,这样才不会重蹈马孔多的覆辙。

参考文献:

[1]曽繁仁.欧美文学热点问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让伊夫塔蒂埃.普鲁斯特和小说[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284.

[3]加·马尔克斯.百年孤独[M].黄锦炎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03.

[4]陈众议.拉美当代小说流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5]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尔克斯,门多萨.番石榴飘香.北京:三联书店,1987:107.

猜你喜欢
循环百年孤独时间
浅析英语词汇记忆策略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时间消灭空间?
两个人的“百年孤独”